美国授课型硕士含金量,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的异同?

最近跟很多同学咨询,我发现很多人搞不清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的差异,总认为授课型的就比研究型含金量低,今天Yuki老师在知乎找到一篇分析文,推荐给大家参考一下。

最近跟很多同学咨询,我发现很多人搞不清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的差异,总认为授课型的就比研究型含金量低,今天Yuki老师在知乎找到一篇分析文,推荐给大家参考一下。

补充一点:研硕和授硕大部分存在于英联邦体系中,欧洲和美国基本上不分(有相似的但不一样)。

本文来自于知乎

作者:April学姐香港中文大学 社会服务管理硕士

废话不多说,先上干货,来张表格一分钟内让你们了解MSc和MPhil的核心区别。

PS:关于研究性硕士,还有一种MRes,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都有,一般是工科和理科开设,与MPhil相比,研究性没有那么强,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主要说MPhil。(一般情况下只要学校有的专业MSc和MPhil都有,只是MPhil招生人数会少很多。)

看完表格还很懵逼的接着往下看。

本人港中毕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说一说两者之间的区别。

1、申请条件

2、申请难度

3、教学方式

4、所需费用

5、毕业出路

1、申请条件

先说下共性条件,不管你是985/211,还是双非、成人自考本科还是专升本,这两种硕士都是有资格申请的。GPA,雅思托福,这两种硕士也是要重点考察的,具体在下一part我再跟大家细说。

然后来说一下主要区别。MSc以就业为导向,比较看重的是我们的实习/实践经历和文书。所以咱们还有时间的话抓紧时间找实习/实践去吧,没有时间的就好好搞自己的文书,毕竟对于留学来说,它可以说是一种“逆天翻盘”般的存在。

MPhil的申请的话,对实习实践经历就没有那么重视了,取而代之的是你的科研经历。所以你既然选择申请MPhil,起码你得证明自己做过科研吧,你得发表过论文吧,再不济,实验室你总得进过啊…不然的话,就算你能申请,拿到offer的概率估计也是难于上青天。那没有科研经历又想申请MPhil咋办?完全没有机会了吗?也不是。相比MSc,MPhil申请的时候你需要多提交一个叫做RP的东西,也就是你的研究计划书,这是导师非常看重的一个环节,有时候写的好了甚至比一篇论文还具有考察价值。如果你没有科研方面的经历,那就让导师看到你在科研方面的潜力。

除了RP,MPhil还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叫做套磁,什么叫套磁,就是跟教授提前套近乎,发个邮件介绍一下自己表达一下自己说一下自己的优势,内地考研也会有这种做法。套磁有多重要呢?举个栗子。我有个同学本科帝都某211,GDP3.1左右好像,科研经历什么的都没有,只是最后决定要申MPhil的时候跟着老师在实验室呆了一阵,通过自己“死乞白赖”的一直给导师发邮件拿到了面试的机会。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一般PhD/MPhil的学生里除了真大牛有80%都是套磁进来的QS100名校留学,虽然成不成功完全看老师对你的眼缘,幸运成分也是要有一点的。

2、申请难度

MPhil是最难申请的,不说MSc了,它的难度甚至要比PhD还要高。其实MPhil和PhD的申请条件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MPhil比PhD还难呢?这跟招生人数其实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香港的高校每年每个系一个导师也就招1-2名PhD,录取率在10%以内,是不是听起来已经够难了?更难的还在后面,MPhil每年每个系只招1-2名,注意是每个系,不是每个导师美国授课型硕士含金量,录取率在1%左右。

为什么录取率这么低呢?原因很好找。MPhil相当于一种迷你版PhD,既然都是搞学术的,钱就那么多,我花了两年时间培养你,刚到你为我做点啥的时候你就跑了,那我为啥不选一个能长期跟我做项目的PhD呢?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导师倾向于收PhD而不是MPhil。

与MSc相比的话,GPA/雅思之类的,要求肯定是MPhil更高的,拿港大来说,申请MPhil/PhD明确要求GPA85+,而且是在你本科学校是内地985的前提下。至少据我了解,港三大里内地MPhil的本科出身绝大多数都是985,最不济也是个好点的211吧…举两个学生的例子你参考一下。

同学A:本科内地TOP10,GPA3.5,雅思7,排名专业前10%,本科有研究经历,投过EI会议。申请的是港大的PhD,后来拿到MPhil的offer。

同学B:本科双非一本,GPA3.9,雅思7.5,没有科研经历,但是经常写英文论文,拿过几个小奖,成功拿到港大、中大offer(专业较冷门)

这两个学生的背景都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总结下来,想要申请MPhil,本科背景越硬越好(985,211均分85+最好)。本科背景不行的,GPA/雅思/奖项(很优秀才行)来凑。什么都没有的,洗洗睡吧。

3、教学方式

授课型硕士,教学方式如其名,也就是以老师讲课为主,课业相对来说会重一些,当时我在港中文的时候,一年到头真的没闲着,全英文授课,预习复习都不能落下,还有各种paper、考试,闲着没事还要操心下你的实习,虽然忙吧但也充实。

MPhil的话,两年时间只有半年在上课,其他时间你可能都在跟着导师做项目。据我之前一个MPhil的学生说她第一年会跟其他课程的研究生一起上一些比较的课,第二年开始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发paper,改稿子,开会…两年的时间也是弹指一挥间。

毕业方式的话,MSc一般是修满学分就行,MPhil对论文要求较高。

4、所需费用

MPhil难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费用低,不仅学费低,住宿费也低,奖学金还丰厚。怎么个低法呢?MSc学费一般都是15W左右,商科翻倍,MPhil学费一般是4W;MSc是不提供住宿的,需要自己租房,香港寸土寸金晓得吧,3/4平单间一个月5K,MPhil呢?提供住宿,一个月2K左右。好了,这些都不是最过分的。

最过分的是啥?MPhil奖学金全覆盖。只要你申请上了MPhil,每个月就有16000+港币的工资可以拿,算算除去你的住宿费/学费/生活费,每个月剩个小几千都不是问题。当然了,作为回报,做TA是你的义务,据我了解几乎每个MPhil都要做TA,期末还要负责监考,不过办公环境还是不错的。对了,不同于MSc的大把假期(寒暑假/圣诞节等等),MPhil每年假期不超过30天,毕竟拿钱就得办事不是。

5、毕业出路

绝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无非就是就业或者读博,先说就业。MSc毕业后选择工作的学生比较多,因为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奔着毕业后就业来的,至于留在香港还是回内地就要看每个人的选择了。以我看过的这么多学生来看,从香港留学回来的学生一般都能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当然前提是这一年你没有“水”过去。MPhil也有出来就业的,或许在这两年时间里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学术,或许是坚持不下去了。嘴一句:如果出来找工作的话,选择MPhil真的不如选择MSc。

关于申博,首先在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一点是MSc虽然学制短,但是是正经的硕士学位,和MPhil一样,毕业之后是完全可以申请博士的。要说区别,也就是难度上有所区别。

MSc申博的话,如果你这一年也能做科研,也能发paper,成绩亮眼,够得着老师,老师愿意要你你也可以读博,不过难度还是有的,毕竟咱哪有时间搞这些啊…但你也可以试试,或者你可以先跳MPhil再转PhD。

相比起来,MPhil当然是申博比较容易的,因为MPhil和PhD是可以互相转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拿的是MPhil的offer,但后面你又想去PhD,学校会给你个考试,如果你通过了,那么恭喜你,你现在是PhD了,相反,如果你要PhD转MPhil也行,只要导师愿意放人,或者你表现不太行,哪怕你拿到的是PhD的offer,最后可能也只能拿一个MPhil的学位证…所以,不努力还是不行啊…

总结:

说了一堆,关于MSc和MPhil到底应该怎么选,不知道你们心里的小天平有没有一点倾斜。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要看你自己到底想干嘛。如果你们家拿出这20W的学费不是问题,你又想毕业后赶紧工作,没什么犹豫的,肯定选MSc啊,省时省力,申请难度相对而言也没有那么高。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基础知识,认识更多人,提升你的英语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你在早出来的这一年里学习到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对以后你工作上的重要性我想也不用我多说了。

至于MPhil,如果你很想要读一个香港的硕士但是家里经济又负担不起高额的学费,可以考虑MPhil,就是难度…所以你应该足够优秀美国授课型硕士含金量,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的异同?,条件不行还是乖乖选其他路子吧。但是,如果你真的很想做,我强烈建议你直接申PhD,导师也更愿意招,系统性也更强,不读博的MPhil是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的。

本文源于知乎,侵权删

美国硕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对比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方式,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分析欧美及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可以看出,国外研究生培养方式呈现多样化和弹性化的趋势。我们应借鉴国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先进经验,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与国际主流接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制。因此建议:(1)服务社会,科学培养人才;(2)改革研究生招生办法;(3)大力推行研究生淘汰制;(4)坚持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5)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6)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多样化;弹性化

一、前言

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直接反映着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文明得以昌盛、民族得以自立的首要保障。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竞争,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作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研究生培养方式自身的创新与优化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各国研究生培养方式各具特色,研究各国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对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及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分析、借鉴欧美及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二、国外研究生培养方式及其特点

各国研究生培养方式各具特色,下面就世界上几个教育大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1.美国

美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设置广泛的学分,学分可以积累、储存和转移,并在各学习领域、各高等院校和若干年内自由流通,由此促进各校在教学上的竞争。这种充分利用市场原则的模式,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比如美国硕士,适应性强,有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等。目前,美国研究生的培养还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不仅设有哲学博士学位还设有专业博士学位,形成了研究型博士和专家型博士培养并重的新模式。美国高校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使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博士生指导方式上则实行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相结合的指导制度,这就非常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培养,学生也可吸取不同导师的知识与经验,开启思路。

在美国,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以学习课程为主。学校对课程的选修范围、内容、深度都有一定的规定。硕士生的前半年或第一年不定指导教师和研究方向,只上基础课,由系指定一位教授兼任研究生顾问教师跟踪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在课程选择、学习期限乃至导师选定等问题上向研究生提出建议。半年或一年后硕士生可以自己选定一位教授作导师,并由该导师与其他3—4名教师一起组成一个硕士生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这位硕士生的指导,主持有关课程的考试,检查论文完成情况。美国博士研究生也要学习课程,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并要求掌握两门外语。博士生在选择导师和进入论文阶段之间,必须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考试,由各系资格考试委员会组织。考试通过后,博士生方可开始博士论文撰写工作,同时获“博士学位候选人”称号。

美国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高。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15%,著名大学可达30%—40%。美国的研究生在录取后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期末考试成绩仅占总分的一部分,平时的考查十分普遍,如学生课堂的口头报告表现、研讨课上的表现都要计算成绩。美国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认为应严肃对待学术研究,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要求学生。相比之下,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过分注重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轻视学习过程的考查。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建立研究生淘汰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采用双盲评审和导师回避制度,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2.英国

英国高校招收的研究生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授课类型的,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多为硕士研究生层次。另一种是研究类型的,以实际研究为主要方式,主要面向博士生层次。

英国的硕士学制一般是一至两年,学习方式可以是选读硕士学位课程,也可以是进行科研工作。考试合格,或提供论文,亦或两者兼有,皆可授予硕士学位。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并不一定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往往可以直接攻读,学制一般为3年。如已获得硕士学位,则博士学习期限可缩短为2年。博士生入学只需本人申请和教授推荐,不需要参加正式考试,待批准之后就可以办理入学手续。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科研工作,不需要读任何课程。一般情况下,博士生入学满3年即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不会拖延。

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是宽进严出。无论本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只要具备本科学历并拥有学士学位,经大学有关部门审查,获得入学资格的机会是比较大的。英国高校对全日制和业余制的学生实行同一标准要求。英国本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全日制和业余制这两种不同的就读方式中进行转换。英国各大学都设有不同比率的淘汰率,因此最后能够毕业并拿到学位的研究生人数要少于入学人数。

3.德国

德国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曾是各国效仿的楷模,影响了世界各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德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导师制”为核心,突出强调了科学研究在培养过程中的首要地位,以培养学术型博士生为主要目标。该培养模式一直不太重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也没有对学分的严格要求。在教学上几乎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而更重视讨论、实验等独立环节和实践训练等方面,实验室和讲座制被广泛地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研究技能。

近来,在保留传统学位体制的同时,德国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学位制度。德国实行的学分制无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严格的教学管理体现在考试的严格上,学生可以不上课,但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德国允许高等学院的毕业生进入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教育则没有明确的年限规定,在取得博士生资格后,博士生按其科研计划开始工作,直至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学位。

德国博士生的培养特点鲜明。在培养目标上,博士学位是唯一的高级学位,博士生培养具有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职能。在培养方式上,没有专门的研究生课程,坚持采用教学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人才。在组织形式上,不设专职管理机构,有关事宜均由系级兼职委员会按有关法律和规则办理。另外,校外科研机构也承担一定量的博士生培养工作,但必须与高等学校合作才能完成博士生教育的全过程。

4.日本

日本对硕士生侧重于通过课程来进行培养,对博士生则侧重于通过科研来进行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皆实行讲座制度。讲座一般由1名教授主持,另配备1名助理教授和2名助教,其主要任务是在教授的指导下带领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讲座制度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博士生还需协助指导硕士生的论文工作,对课程学习则没有很高的要求。

在日本,博士学位分为课程博士和论文博士两种。课程博士是脱产学习的博士研究生,一般需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再学习三年。学习期间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并撰写课题论文。论文博士则是在职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完成论文,提出申请学位,经听取有关讲座并进行考试和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的博士学位。日本吸收了美国学分制的优点,但没有照搬美国学分制的模式。日本学分制规定提前修满总学分也允许毕业。另外,为促进大学间的交流、协作、谋求教学内容的充实及多样化,日本还实行了“学分互换制”,有效地加强了大学间的交流。

在日本,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是分离的。研究生可以是硕士或博士课程毕业,但毕业不等于取得学位。日本的学位授予极其严格,尤其是博士学位的授予非常困难,必须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日本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培养模式多实行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学校或深入企业进行科学研究,重视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2)学位论文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并获得相应的研究成果;(3)研究生教育的组织管理实行产官学一体化的模式,在管理和培养上研究生院与国立、公立及民间科研机构共同进行。

三、国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

(1)培养目标多样化。多样化的培养目标,主要有:①培养具有从事严谨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研究人才;②培养在社会中各行各业中能够发挥多方面专项技能的高水平职业人才;③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教育除继续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输送大批教学、科研工作者外,还肩负着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各国更加注重培养交叉学科、跨文化和跨领域等各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层次多样化。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要求,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在研究生培养中划分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培养层次的研究生制定出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且这种培养层次分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生培养方式的一种主要潮流。例如,美国授予的博士层次有哲学博士、专业博士和文科博士之分,硕士层次有哲学硕士、专业硕士之分;英国授予的有哲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哲学博士和高级博士之别。

(3)培养方式多样化。为适应当今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各方面需求,国内外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国际上比较盛行的培养方式有:①采用导师组集体指导,淡化导师对学生鉴定方面的“一言堂”的权威;②研究生培养采用完全学分制,只要修完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就可以取得相应的硕士或博士学位;③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课题为组织形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网络研究生院培养模式,这是由丹麦的阿尔堡大学首创的。

2.弹性化

(1)入学资格弹性化。随着高等教育向“正规生”以外的各类人士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强,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研究生在同一领域的修业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差距。因此,改变以往单一的研究生入学选拔考试,针对不同的研究生培养对象采取弹性选拔制度势在必行。建立一套新型的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研究生入学考评制度,在该项考评制度中,注重考察研究生从事科研和工程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强调研究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科研创新潜能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质。入学资格的自由度提高和入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学习年限弹性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在研究生培养中出现了缩短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趋势。例如,在英国,2年制的MBA培养模式已逐渐被10—21个月不等的学习年限所取代,并且美国top30名校留学,一年制的MBA培养模式目前在欧洲已很常见。在日本,研究生的修业年限通常是硕士2年、博士4年美国硕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对比,有些成绩优秀者最短3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含硕士课程)。

(3)学习方式弹性化。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研究生教育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全日制这一方式了,部分时间制和各种远程教育计划已在社会中逐渐盛行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例如,在英国,半日制工商管理硕士生的数量已经是全日制学生的一倍。

(4)学位授予弹性化。过去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中,通常以论文形式取得研究生学位。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学位授予方式也有了新的方式的引入。例如,在英国,有一定数量的商学院直接将学生在公司里承担的课题项目作为研究生学位要求,并且目前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一定范围内通行的标准。

四、我国对国外研究生教育经验的借鉴与研究生教改措施

各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各有千秋,但共性的东西依然存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我们借鉴国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改革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先考虑的重要原则。

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我们看到中国现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为实践科学发展,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地向前迈进,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1.服务社会,科学培养人才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及其培养目标均紧密地结合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为了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重新调整后的专业,有利于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了学科建设,保持和发展了学科优势和特色,保证和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自2009年起,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决定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自1981年才实施学位条例,起步较晚,各方面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学位制度的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中过于偏学术性轻应用性,过分强调传统学科、基础学科而忽视了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问题,会逐步得到纠正。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今后研究生教育还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改革研究生招生办法

研究生招生办法大致分为资格式和考试式两大类。美国和德国、法国是资格式招生的代表国家;前苏联、日本与我国则采取考试式的研究生招生办法。从我国执行考试制度至今,在研究生招生中确实存在一些弊端。考试过分强调了考生的应试能力,不能反映考生的全面素质,尤其是考生的研究能力。从招生单位来讲,缺乏自主权,国家在宏观控制上也显得被动。另外,凡是大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人都能报考研究生,使考务工作量骤增。结合国外情况,应该吸取先进的经验,改革招生工作制度。完全的国家计划应逐步向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过渡。各招生单位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为考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在招生过程中,应该对考生的基本素质给予较多的关注,要着重考察考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科研及逻辑思辨能力。根据国情,采取“资格式”和“考试式”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3.大力推行研究生淘汰制

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都具有“严出”的特点,研究生淘汰率很高,最后能够毕业并拿到学位的研究生人数将大大少于入学人数。然而,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一些高校实行的中期筛选、学位论文答辩,基本上是走过场,无法保证学生的质量。高校必须对这种缺乏竞争活力的培养机制进行改革,代之以淘汰制。国外的经验表明,有淘汰才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研究生淘汰制显得更加必要。

4.坚持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

以德国为代表,导师负责的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其特点和长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弊端。可以借鉴美日等国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专业教研(研究)室教师集体的作用,组成梯队,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法,较好地克服导师负责制的不足和缺陷。

5.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容,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建设设备先进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让学生获得最新的资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硬环境的营造是培养创新人才必备的条件。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学生自主发展意识越来越强、自由空间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还应用新的人才观念和标准评价学生,建立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学术环境和心理环境等软环境。

6.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

在与世界教育强国的比较之下,我国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差距。我国应当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方针,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出国留学,分享国际教育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生计划的机遇,积极选送优秀研究生赴海外留学,同时还应鼓励利用多种途径招收国外的优秀大学生读研究生;另一方面,在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同时引进优秀研究生导师,进行课程、教材、教学模式、考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以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逐步国际化。

针对我国研究生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现行学位制度难以国际化和全球化、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方针可以加大研究生的国际性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习年限、学位制度等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逐步实现国际融合。

五、结语

培养具有全局观念、适应高层次环境需要的专门人才,对于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不同的背景下,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有着特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继承性,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将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式。因此,可在参照国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与国际主流接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制。

美国商科硕士排名,探索美国商科院校排名:顶尖商学院盘点与申请指南

美国以其商业教育实力在全球享有盛誉QS100名校留学,每年吸引无数海内外学子慕名求学。美国商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那么在选择适合的商科院校时,了解大学商科排名无疑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美国商科教育简介

在美国,商科教育无疑是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学科之一。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强国,其商科院校拥有领先的教学资源及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机会。

顶尖商学院排名分析

根据发布的最新排名信息,2023年度的全美最佳商科研究生院排名中,前十名的学院各自有着显著的优势。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再到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些院校不仅教学质量上乘,更是商业界精英的摇篮。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案例解读

取得特别关注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美国商科硕士排名,该校以其卓越的商科教学和研究实力位列前茅。沃顿商学院以其在各个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在《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中荣膺榜首,并且在年商学院排名中并列第一。

美国商科院校申请条件探讨

那么,申请这些顶级商学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一般来说,对于GPA的要求极高美国商科硕士排名,探索美国商科院校排名:顶尖商学院盘点与申请指南,通常在3.7以上;英语考试成绩也要有所保障,如托福通常需达到105分以上,GMAT或GRE成绩则需达到顶尖水准。而强健的背景和实习经验,也是申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录取率和申请难度剖析

著名的Haas商学院例子更是说明了美国顶级商学院的高难度录取情况。它每年只从数千申请者中筛选出有限名额的优秀学生,其选拔过程严格而富有挑战性。

探究申请美国商科院校的挑战,也能够帮助未来的申请者更好地准备和规划自己的留学之路。

总结起来,了解美国商科院校的排名及申请条件,不仅有助于未来的留学生针对性地准备申请材料,而且提供了一个明晰的指示,指导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商学院。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