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会计 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系列——于李胜教授

目前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会计学系副主任,现任管理学院副院长。2001.09-2004.0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管理学硕士;2004.03-2006.12,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学博士;2011.08-至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李胜,男,山东烟台人,1973年11月出生,博士,美国休斯顿大学、莱斯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会计学系副主任,现任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管理控制系统等。近年来,在会计学、财务学国际权威重要期刊: A of & 、 of and 、China of 以及国内顶尖学术期刊《管理世界》、《会计研究》、《金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在《管理世界》的论文分别被《中国经济学年鉴(2009)》和《中国经济学年鉴(2010)》收录。获2014年度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际刊物China of (CJAS)2013年度最佳论文奖以及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共3项。2009年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后备)领军人才(学术类第三期),2011年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美国会计学会(AAA)会员、欧洲会计学会(EAA)会员,多次参加美国会计学会年会(AAA)和欧洲会计学会年会(EAA)及其他高水平国际研讨会。目前担任《财务研究》、《管理会计学刊》、《中国经济问题》等杂志的编委。

教育经历与工作经历

1993.09-1997.06,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经济学学士;

2001.09-2004.0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管理学硕士;

2004.03-2006.12,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管理学博士;

2009,美国哈佛大学项目案例教学培训;

2010-2011,美国休斯顿大学访问学者;

2015-2016,美国莱斯大学访问学者;

2018,美国百森商学院ELI ASIA 2018项目培训;

2007.01-2008.07,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2008.08-2011.07,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2011.08-至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会计准则视角下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 2020.01-2023.12;

2. 信息风险与价格发现机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08.09-2011.01;

3. 信息操控、风险测度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PEA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0.01-2012.12;

4. 新兴媒体环境下资本市场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16.01-2019.12。

公开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或教材

一、出版著作:

1. 信息不确定性、投资者行为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07。

二、发表论文:

1. 于李胜、王成龙、王艳艳,分析师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效率中的作用——基于分析师微博的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9.22(7),107-126;

2. 于李胜、李文涛、王艳艳、王迪,薪酬职务倒挂是否具有“黑色嫉妒”效应?——基于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对企业行为的研究,会计研究,2019(3),47-54;

3. 王艳艳、许锐、王成龙、于李胜,关键审计事项段能够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吗?,会计研究,2018(6),86-93;

4. 王晓珂、王艳艳、于李胜、赵玉萍、张震宇美国 会计 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系列——于李胜教授,审计师个人经验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16(9),75-81;

5. Wang 、Wang 、Yu 、Zhao 、Zhang , audit and audit ,China of ,2015 vol 3(3),230-253;

6. Wang 、Yu 、Zhao ,The Audit- and ,: A of & ,,Vol. 34 Issue 3美国top30名校留学,81-111;

7. 王艳艳、于李胜、安然,非财务信息披露是否能够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基于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研究,金融研究,2014年第410卷第8期,178-191;

8. 王艳艳、于李胜、王晓珂,会计稳健性、贷款抵押与银企所有权模式,会计研究,2014年第326卷第12期,11-18;

9. Jeff Chen、 Lobo、 Wang、Yu ,Loan and : ,of and美国 会计 博士,2013(12),4989-5006;

10. 王艳艳、于李胜,国有银行贷款与股价同步性,会计研究,2013(7),42-49;

11. 于李胜、王艳艳,我国商业银行对会计稳健性存在需求吗?,投资研究,2013(6),28-41;

12. 王艳艳、于李胜,State-bank Loan and Stock Price ,China of ,June,2013 (2),93-113;

13. 王艳艳、于李胜,股权结构与择时披露,南开管理评论,2011(5),118-128;

14. 于李胜、王艳艳,政府管制是否能提高审计市场绩效?,管理世界,2010(8),7-20;

15. 于李胜、王艳艳,信息竞争性披露、投资者注意力与信息传播效率,金融研究,2010(8),112-135;

16. 于李胜、李成,税制分权改革与上市公司税收规避行为,厦门大学学报(社哲版),2010(4),123-130;

17. 于李胜、王艳艳、陈泽云,信息中介是否具有经济附加值——理论与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8(7),134-144;

18. 于李胜,我国商业银行债权维护措施研究,投资研究,2008(6),21-28;

19. 于李胜,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会计研究,2007(9),42-49;

20. 于李胜、王艳艳,信息风险与市场定价,管理世界,2007(2),76-85;

21. 于李胜,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证券市场导报,2006(12);

22. 王艳艳、于李胜,法律环境、审计独立性和投资者保护,财贸经济,2006(5),32-38;

23. 于李胜、王艳艳,信息不确定性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PEAD),管理世界,2006(3);

24. 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代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经济科学,2006(2),72-82。

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副会长;

上海海关学院客座教授;

两岸和平发展协调创新中心教授;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

指导研究生情况

2008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共指导131名硕士研究生;

2014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共指导6名博士研究生。

美国 会计 博士,武汉大学新增两位会计博导!

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了解到,会计系新增两位博导:周楷唐特聘副研究员(2023年招生),林晚发副教授(2024年招生),至此武大会计博导将有10位教授,分别是王永海、李青原,潘红波、唐建新、谢获宝、余明桂、余玉苗、郑春美、周楷唐和林晚发。

请广大报考武汉大学会计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小伙伴知晓。关于高校博导的详细介绍与2023年的招生资格情况,高校财会新闻编辑部将及时跟进,也欢迎留言联系我们,推荐新增财会博导信息。

周楷唐美国 会计 博士,武汉大学新增两位会计博导!,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武汉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审计,研究成果发表于《: A of & 》《 of & 》《 of & 》《 and 》《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得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林晚发,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2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信用评级与债券定价,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China of 》《China of 》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参与社科重大项目一项。

附:武汉大学会计系简介

一、沿革与现状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置会计专业的院校之一,武汉大学会计学科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美国 会计 博士,早在1935年,国立武汉大学就开始招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为全国首批招收会计学专业研究生的5所院校之一。我国许多著名会计学者如蔡锡勇、杨端六、戴铭巽、孔祥祯、贾植园等均曾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他们均是武汉大学会计学科的重要创始人。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会计学专业停办。1985年国家审计署委托武汉大学设立审计学专业,成立了经济学院会计审计系,同年,国家教委在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委托成立了财务管理系。1999年,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商学院,会计审计系与财务管理系合并成立会计系。200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武汉大学合并,其相关专业的部分教师进入武汉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会计系师资队伍得到壮大和充实。2005年,武汉大学商学院更名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成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系2所重要系所之一。

会计系及其前身历任主任依次是:彭及时(审计系)、廖洪(审计系)、罗昌宏(财务管理系)、黄力(财务管理系)、李守明(财务管理系)、王永海(会计系)、唐建新(会计系)。历任副主任是:秦永和(审计系)、欧阳电平(财务管理系)、张兆国(财务管理系)、卢雁影(会计系)、余玉苗(会计系)、谢获宝(会计系)。历任支部书记是:廖洪(审计系)、阎红玉(审计系)、罗昌宏(财务管理系)、欧阳电平(财务管理系)、唐建新(会计系)、向正军(会计系)。现任主任李青原,副主任潘红波、刘颖斐、余明桂,支部书记潘红波,系主任助理赵良玉。

会计系下设会计审计教研室、财务管理教研室和电算化教研室。

二、学科现状

经过几代会计学人共同努力QS200名校留学,武汉大学会计学科得到较大发展,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教学水平较高、富有研究特色的学术梯队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教师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8人,学科带头人为王永海教授。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1人,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计划(含后备)2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珞珈青年学者”2人,同时18位“70后”年青教师组成的团队入选首批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团队建设计划。他们先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尚佩恩分校、印第安纳大学、加州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多伦多大学和麦考瑞大学等名校访问。

1985年,原经济学院会计系和原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系均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会计学科作为重要学科成功申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准成立了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所,所长为王永海教授。2004年,会计系成为我国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10年和2011年分别成为我国首批资产评估硕士和审计硕士培养单位。

三、科学研究

会计系研究领域涉及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税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财务与税收;(2)独立审计与国家审计;(3)理财思想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武汉大学会计学科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与鲜明的研究特色,在会计信息质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与公司财务、国家审计及理财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自2005年以来,会计系共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各类横向科研课题40多项,在《The 》《 of & 》《 and Trad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会计研究》、《审计研究》《金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以及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全国优秀出版社出版和发表了近200多部(篇)较高水平、有一定影响的专著、译著、教材和学术论文。累计有2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美国会计学会国际会计分会最佳论文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杨纪琬会计学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审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等。

四、学生培养

会计系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以及ACCA试验班,设有会计学硕士点(科学学位)和博士点,以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MV)、审计硕士(Mau),形成本科生、硕士生、专业硕士和博士生多层次、多形式并存,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与培养模式。会计系还与北卡罗来纳大学、范德堡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多伦多大学、约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与台湾政治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会计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会计、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家管理部门、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内外重要教学研究机构的骨干。

现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师资人才,诚邀海内外精英加盟,同时欢迎海内外学者到会计系访问交流!请电邮。

如果想让更多的学子了解院校的硕导、博导及师资情况,欢迎联系平台服务人员:萌小二,微信。

美国天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学楼及圆顶天文望远镜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北大天文学科历史悠久美国天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学楼及圆顶天文望远镜,自上世纪 20 年代起就开设天文课程,参与创建中 国天文学会。1960 年天文专业正式成立,开始培养本科生。1998 年与中国科学 院共建“北京天体物理中心”,2000 年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成立。2001 年北大天体 物理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20 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 年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06 年北大与美国 Kavli 基金会合作 建立国际化的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2020 年成立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 望远镜北京大学科学中心。本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六十多年来,北大天文学科培养了近千名国内外天文界的中坚力量,其中包 括 3 名中科院院士、1 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0 多名 天文台台长和副台长、10 多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已成为我国培养天文 高端人才和开展天文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单位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2022年美国US News and World 世界最佳大学 Space (主要 是天文学)排名中,北大天文学科排名为全球 36,在亚洲排名第 2,仅次于东京大学。

北大天文学科每年招收30-40名本科生,包括普通类统招(天文学)和强基计划招生(物理学类IV(天体物理学))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学楼及圆顶天文望远镜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大楼

2. 师资队伍

北大天文汇聚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现有全职教师 20 余名,均为博 士生导师,包括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 名,美国天文学会会士 1 名,海外高层 次人才引进计划学者 1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获得者 1 名,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2 名美国天文学博士,科技部创新人才 2 名,海外高层 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学者 12 名,万人计划青拔人才 1 名,腾讯基金会“科学探索 奖”获得者 2 名,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 1 名。全职教师中外籍占比 14%。

3. 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北大天文学科充分利用物理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完善的优秀创新型 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流的学术资源平台,包括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和科维理天文 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科维理研究所为国际著名的 6 个 Kavli 天文研究所之一。新 成立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北京大学科学中心牵头负责星系领域的空间 天文科学研究。

北大天文科研方向布局均衡,涵盖了天体物理学主要领域,近年来取得一系 列突出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宇宙学和星系物理,2、星际介质、恒星和 行星,3、引力和高能天体物理,4、粒子与核天体物理,5、天文技术及应用。

学科教师深度参与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等 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研究,领导或参与 JCMT、TMT、SKA 等国际大型望远 镜科学目标的研究,牵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国家重大 科研仪器研制等项目,为本科生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渴求逐渐成为共识。作为中国天文学优 秀人才培养的重镇,北大天文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 理基础及全面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 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天文新技术与应用的有关知识, 为成为天文学及其交叉学科、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和天文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等 领域的领军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领导科学前沿 研究的顶尖科学家。

北大天文学科根据教师队伍普遍学术造诣高深、科研能力和水平高超、学科 科研条件和资源雄厚等特点,提出并实施了“多种措施并举、将科研优势转化为 教学和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方案,形成了“三位一体”:(1)灵活 的课程体系美国top30名校留学,(2)科研训练与实践,(3)全球课堂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这既为本 科生培养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也使本科科研训练与实践真正地成为创新型优秀人 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本科生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实习

充分发挥北大天文学科国际化优势,积极推进本科生的国际化培养形式。开 设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暑期 学校和冬季学校、实习培训、合作研究、学术竞赛、交换学习和联合培养、访问 考察等。积极与国外大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与世界一流高校建立 合作关系。

三、课程设置

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两个本科生培养方向,学生根 据兴趣和能力自主灵活选择。培养方案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 141-147 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 42-48 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71 学分,选修课程 28 学分 。 天体物理方向设立荣誉学位。 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 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 与统计物理或平衡态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基础天文、天体物理导 论、天体物理讨论班、实测天体物理、理论天体物理、天体物理观测实验、天体 物理专题、天文文献阅读、天体物理前沿等。

2019届本科生毕业party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