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班牙 西班牙留学上外留学中心,西班牙语专业的先行者与铺路人

西班牙留学上外留学中心,西班牙语专业的先行者与铺路人

第一届招生只有10人,教师一人,如此规模并不能单独成立一个系,因此,初期西班牙语专业只是附属于俄语专业。1978年3月西俄语系增设葡萄牙语专业,并开始首届招生。张绪华生于1935年,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当时上外西语专业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口述:施永龄,孙义桢,徐瑞华,黄锦炎,王晓红

整理:张婧亭

1956年,上海俄文专科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了英语、德语、法语专业,加俄语共四个语种。1958年9月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外贸外语系,设含西班牙语在内的6个外贸外语专业。1960年8月外贸外语系西班牙语专业开始招生。学校聘请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的张绪华担任教师,建立了西语专业。第一届招生只有10人,教师一人,如此规模并不能单独成立一个系,因此,初期西班牙语专业只是附属于俄语专业。张绪华为教研室副主任。朱孝安为代系主任,邬孝先为副系主任。任淑文担任系总书记。 1961年2月我校外贸外语专系6个专业并入原上海外贸学院。1961年4月我校设立西语系(包含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业)。1962年月8月上海外贸学院本科并入我校,其原外贸西班牙语专业并回我校西语系。1964年2月西语系拆分为德法语系与西班牙语系。1972年5月西班牙语系增设意大利语、希腊语专业,并更名为西语系。1974年西语系同俄语系合并组成西俄语系。1978年3月西俄语系增设葡萄牙语专业,并开始首届招生。1980年11月西俄语系拆分为西语系与俄语系。如今西语系包括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荷兰语5个语种。

匆匆几笔描绘我系近60年的分分合合,而我们应该了解的,不仅仅是这些数字和事件,还有那背后我们的先辈们如何在时代的大背景中,顶着压力,坚持信仰,热爱学生,一心教学,为我们西语系今日的辉煌奠定了基石,铺下了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

自古英雄出少年,缺人缺书干劲足

张绪华生于1935年,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刚毕业的他书生意气,风华正茂,秉承着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西语人才的理想来到上外,开设西班牙语专业。万事开头难,这一开头便注定了今后他的人生便与上外紧紧相连。

毕业时,我们也是20多岁。有时会迷茫;有时会彷徨;有时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有时会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们朝气蓬勃,青春活力。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或是踏上工作岗位,或是继续求学深造,而彼时的张绪华却在其弱冠之年,以一人之力,开创了一个专业,支撑起一个班。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北京外国语学院)从1953年开始招生,张老师是第四届学生。他带着求学时期的经验和学习方法来到上外,希望可以把其与第一届的10名学生分享。第一届学生中留校任教的有徐鸿顺和杨曼华。后来他们都为西班牙语专业的教学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另一位鼻祖级的教师是浦允南先生。他的人生用“传奇”概括一点也不为过。浦允南出生于1917年12月,1940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外文系。曾作为语言专家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务。当时国内爆发抗日战争,人民生活贫困,终日被战火的阴霾笼罩。浦先生忧国忧民,作为国民党外交部随员,他被派驻巴拿马半年。虽身在巴拿马,他却深知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心中满满的装着国家的和平大业。在巴拿马,他凭着极高的语言天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仅仅半年就掌握了西班牙语。巴拿马街头行人来来往往,年轻的他高昂着头,用洪亮的声音、流畅的西语激情演讲,宣传我国人民如何英勇抗战,宣扬正义与和平。在场听众们无不动容,他们听到了中国的声音,中华民族是那样顽强,在日军的战火中依旧不屈不挠。

解放后,浦允南来到华东革大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上外前身)学习俄语,是第一届俄语高级班的学生。而立之年的他凭着扎实的英语基础学习俄语毫不费力,毕业后留校担任俄语系系主任。自古英雄出少年,浦先生凭着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能力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但不久,他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撤掉系主任的头衔。正逢西班牙语专业创建,精通西班牙语的浦云南便调到西班牙语专业与张绪华、卢传山老师共同执教。浦允南老师还是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组织全国各个专业教师召开学术会议。徐瑞华老师任西葡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负责审定教材,专业四八级考试等等。“当时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通过开会和谐的解决。也没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徐瑞华老师说。

卢传山老师的人生如秋叶般静美。没有人比他更低调、更默默无闻。当人们回忆的时候西班牙留学上外留学中心,西班牙语专业的先行者与铺路人,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他是个好人。”搜索脑际,再无其它故事。不知卢老师生于何年,只知他享年87岁。解放前,卢老师在上海的某大学学习英语,后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工作。想必他是爱书之人,身在图书馆仿佛鱼翔浅底,自由自在,他博览群书,涉及各个方面。同事王晓红(我系西语退休教师)回忆道:“卢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但人淡如菊,与世无争并且十分有亲和力。与他交流你会深深被他渊博的知识折服。”孙义桢老师在其仙逝后写文《追思卢传山老师》追悼“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与古巴建交,西语专业迎来第一个小高峰。卢老师凭着深厚的汉语、英语功底,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他从语法着手,很快便熟悉并精通了西语的语法,成为上外西语界的语法翘楚。他精心备课,认真教学,耐心解答同学们的各种疑难问题,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授课、他还编写教材,甘作年轻教师的铺路石。”卢传山一生未娶。古时有 “梅妻鹤子”,我们不知卢传山老师是以“书”为妻还是以“语言”为妻。

天南海北随意侃,西语水平迅猛增

第二批学生也有10人,留校任教的有黄锦炎,沈国正,廉美瑾。黄锦炎老师回忆说“我上大一时是浦先生给我们上课。大二的学生由张绪华老师代课。浦先生的语言自成一套体系,作为他的学生我们都受益匪浅。后来张绪华老师,卢传山老师和语言学专家王德春老师一起专门研究总结过浦允南老师的语言教学法。”难怪第一届和第二届留校的老师后来都是系里的顶梁柱,难怪他们语法扎实,语音标准,方法灵活,难怪他们深知老师教学之不易,老师们教得认真,学生们学得尽心。

当时上外西语专业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倡导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当时上外西语专业没有自编教材,用的是北外编写的并邮寄来的油印(就是打在蜡纸上用油印机印刷的)教材。这样,上外学生总是比北外学生晚一个礼拜拿到教材。不过学生刻苦,老师教学也认真得法。没有教材,学生预习就听课文录音,遇到听不懂的生词就查字典,等拿到教材,学生对课文已经相当熟悉,六天的课程只用四天便全部掌握,自习课做作业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核对作业。剩下的两天用来聊天,大家用西班牙语讲新闻,谈生活,讲故事,说笑话,天南海北地随意畅谈,师生也是朋友,课上天南海北随意侃,课下打成一片亲近谈。老师鼓励学生说,单词不够用了当场补充,每次下课黑板上都是满满的一黑板常用的新单词。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西语口语水平进步很快。当时还有一个提高口语的办法,据黄老师回忆,就是参加各种西语戏剧表演,西语歌曲的活动。“当我们把那些生动的西语表演出来时,我仿佛觉得我的西语是自然流露出来而不是背的。每次活动后,我都能明显感觉到我的西语上升了一个台阶。”当时硬件条件非常简陋,练习西语听力的唯一方法就是围坐在一台破旧的录音机旁听磁带的录音,音质很差,声音很嘈杂,学生们几乎是把耳朵贴在录音机上听。听力训练的内容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的对外西语广播录音。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的词汇和表达可以跟报刊新闻用语同步。每天上课前,值日的同学拿份报纸就能比较流利地把报上的标题和主要内容表达出来。

这使我想到现在的西语教学中老师也会要求我们课前做演讲(ón)和最近发生的新闻。形式和过去几乎一样,资源上我们可以享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和各种图书音像资源,在线浏览国外著名报刊等等,但效果却不如那个大家只有一个收音机的年代学生们的基本功扎实。学习的资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心无旁骛地学习西语。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上外西语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上海人民声援古巴的游行示威,大家在人民广场齐唱西语歌“要古巴!不要美国佬!”那是怎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场景啊!几十个上外学生用西语来宣誓决心,表达对古巴人民的声援。试想如果古巴人民知道在遥远的中国,有这样一群中国学生为了古巴人民的正义事业而高歌,该有多么感动啊!

不辞万里来中国 举家留校教西语

建系初期做出杰出贡献的除了这些年轻的中国教师,还有很多外籍教师。其中,贡献最大的应属Pedro一家人。1964年,一对智利夫妇Pedro 和 受智中友好协会推荐来到上外担任外教。这对智利夫妇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记得他们在教师进修班讲解词汇定义和用法,中国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可以脱口而出回答,详细而准确。我课后查阅原版词典发现解释的和他们的答复几乎完全一致。”黄锦炎老师回忆起外教当年,露出深深地敬佩。

“Pedro夫妇给我们上第一堂西语课时,由于不会中文,本来担心沟通上有障碍。可是当他们听到学生们嘴里说出流利西语和地道的发音,感觉非常吃惊,开玩笑地说:中国学生的西班牙语说的比他们好(因为他们是拉美发音)。我们学生心里也踏实多了,因为经过外教的验证,我们终于知道我们说的是正宗西班牙语了。”黄老师回忆。

不仅在课上,他们和学生可以说无话不谈,其中大家最喜欢讨论的就是政治话题。Pedro 曾担任瓦尔帕莱索()市的政府官员,是智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他对政治问题了解深入,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比如我们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是民族解放战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他则反驳我们说,在智利只有通过‘议会道路’无产阶级才能取得胜利。”黄老师想起了很多当初的故事。尽管师生有时会争辩得面红耳赤,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情谊。在运用中,学生们的西语提高地很快。辩论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也使学生们增长了很多见识。

后来不仅他们在上外教书,他们的儿女也在西语系代课。先生是个藏书迷,他来上外时,送给上外图书馆整整50箱书籍。现在图书馆还保存着盖了他的赠书章的西班牙语图书。“我去智利留学时,一次逛旧书店,店主跟我说起他有位老顾客Pedro先生在中国上海教书。我告诉他,Pedro是我的老师,店主话匣子大开,说Pedro是‘图书馆老鼠’,挑书要求很高,买书一箱一箱买。”黄老师回忆。

在异国他乡注定要吃很多苦,而这些外国友人把自己生命中宝贵的时光献给了中国人民。我相信爱是无边境,无国界的。仁者爱人,他们虽未必知道孔孟之道,却表现出了最大的人道主义的“仁义”。虽然后来文革时期的一些不愉快使他们离开中国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提起中国西班牙留学上外留学中心,提起上海,他们的心里一直有一种别样的爱和情怀。“后来先生的儿子还联系过我,说读报纸看到上海的近况,很想再回来教书。可惜我们系里教师名额有限,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徐瑞华老师回忆。

政治第一学业弱,时局动荡教育轻

一个事物的发展成长不可能脱离生长的大环境,西班牙语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的领导人很有远见,周总理召开“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之后,因为翻译的大量缺乏,意识到西班牙语的重要性。1952年在北外开设西班牙语。我们上外的领导人也很有远见,1956年之后增设了英语、德语、法语专业加上之前的俄语共四个专业。但是领导们觉得需要开设更多的语言,就从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班抽调学生学习其它语言。“我大学学了两年德语,后来被抽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学了4年后回校任教。”徐瑞华老师的经历就是这样的。“政治挂帅”面前,我们唯有服从。1964年徐瑞华老师和几百个留学生又被派到古巴留学。学习西语的人才渐渐开始饱和。“大家学习西语的目的不同,后来这些学生大部分都不从事西语了。”徐老师说。

不仅如此1964年开始国内也扩招西班牙语,只是64年一年便招了6个班(后来合并成5个班),65年招了4个班。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这一批学生只学习了一年或者两年西班牙语,可以说是“丢失的一代”。后来这些学生们大多去了工厂上班或者服从组织安排。大量的学生却没有教师,导致这批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直接由外教教授课程。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只是深深感到这批学生或者说文革这代人之不易。个中艰辛我们无法评判,想必只有亲历者,才能尝到其辛酸苦辣。当然,文革中也不乏自学者。王晓红老师出生于上海,中学便学习了西班牙语有着良好的基础。后来文革开始便派到工厂上班。“上班的时候完全用不上西班牙语,只是心中一直有一种对于西语的热爱和感情吧,后来有机会重新系统地学习西班牙语我身怀感激。”王晓红说。她是1972年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在工厂里吃过苦的学生们学习时也劲头十足。工农兵学员共招了四届,留校的教师有陆经生,缪建华,王晓红,王锁瑛,唐建明等等。

当时施永龄老师任教研室副主任主管教学。“当时有‘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工宣队,军宣队,学校干部,每次有什么需要商量的大家就开会讨论。我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支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下课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可是后来开始强调‘智育第一’和‘政治第一’学术慢慢变的不受重视。73年的时候学校开过一次会议,专门讨论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强调学业第一,顶住了这次压力。没过半年,又开始新一轮的批评,我首当其冲。我的学生们都理解我,可是迫于压力还是给我贴了大字报。内容很客气:老师您只考虑我们的学习和业务,怎么不考虑我们的政治教育呢?后来最后一次开会我妥协了,没有再坚持也无力再坚持。”施永龄老师表示。

政治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那么弱小,可是施老师一直凭着自己的良知和骨气坚持对的事情和他认为对学生好的事情。工农兵学员,作为历史环境下特殊的一代,老师对他们的培养也是尽心尽力的。“工农兵学员的水平程度不一致,有的学生学得很快程度好,有的学生开始落后步步落后,他们学得越来越吃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召开系里开会说想给程度差的这三四个学生补补课,他们不要在大班里上课了,我单独找老师辅导他们。当时我找了最耐心的亷美瑾老师辅导他们。”施老师说。在这压抑的每个人都有些自顾不暇的氛围里,最支持施老师的人是平时话最少、人最低调的卢传山老师。“卢老师一般都很低调,但是该说话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一直支持我,坚持‘教学第一’学生能学到东西才是我们做老师的最大的欣慰。”施老师提起老伙伴心存感激。

文革时期还有一个特殊的班叫做“培训班”是四人帮在上海挑选了三四十个最聪明的学生找最好的老师培养他们。“我一毕业就被派到五七干校教培训班了,那些学生真的很聪明。后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继续从事西班牙语。”王晓红老师回忆。这一批培训班的学生里留校的有王忠勇老师。且不论四人帮的目的是怎样的,为了这些学生取代老师也好,为了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也好,且不论他们给我国文化事业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使中国的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学生何辜!他们只是十几岁的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光阴流转,岁月转淡,我们作为后来人只需了解,在这样的时期,我们系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仅此而已。

教育渐渐迈正轨,学生代代续接力

1976年1977年由于政治原因全国都没有招生,但我们西语系并没有闲着。1975~1976年间广东召开字典会议,时任我系系主任的施永龄老师承接了西语字典的编撰工作。1973年孙义桢老师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施永龄老师把编写字典的重要使命交给了孙老师,他从1976年起主持编写了《简明西汉词典》。自此孙老师便爱上了这项工作,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开始了他的字典人生。共编写了《新时代西汉大词典》、《新汉西词典》、《简明西汉词典》《简明西汉—汉西词典》等多部词典,目前正在编写《新时代汉西大字典》。其中《简明西汉词典》(1986)《新汉西词典》(1999)和《新时代西汉大词典》(2008)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新汉西词典》和《新时代西汉大词典》均居世界同类词典之冠,被国内外图书馆和学者广泛使用,为国家文化交流事业和上外科研事业增添了光彩。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孙老师仍然奋战在西汉、汉西词典编纂的第一线,为《新时代汉西大词典》的问世而风雨兼程。

同时期,上海南方办公室召开会议讨论教材编写。我们上外西班牙语的老师编写的教材主要有张绪华老师编写的《西班牙语应用文》《西班牙语修辞》孙义桢老师编写的《西班牙语实用语法新编》。1978年恢复高考,我校西语专业招的第一个班是上外附中的“附中班”。这些学生有西语基础,底子扎实。1979年之后是通过高考的形式正常招生。由于招收了大量的西语人才,一大批高校开设了西班牙语(包括复旦等大学)导致学生就业分配出现问题,很多人分配工作得不到解决,很多人放弃了热爱的西语。1984年教育部在上外召开了学术会议,讨论西班牙语的招生情况和未来需求,全国西语教师参加。会议表明: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可以每年招一届学生,上外两年一届,每班20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四年招一届,其它的外国语及综合类院校停办西班牙语。“我当时很着急,这样很多老师都会闲置。怎么办呢?我们教研室就开会讨论,后来变通一下,我们上外也一年一招,每年招10人,这样数量上不违反教育部的要求。后来教育部也批准了。”施老师回忆道。也就是这段时期,出现了七八个学生十几个老师教的奇观,也出现了西班牙语毕业生没有单位想要接收,我校推出了一个英语毕业生必须赠送一个西班牙语毕业生。今日西班牙语成了大热门,在英语毕业生遍地都是的情况下,西语毕业生早早在毕业前被兜售一空,入职理想的企业。我们不能想象曾经西语也有过如此不受重视的岁月。由于就业压力大,比学生更着急的是我们西语系的教师们。他们不知开了多少会议,不知苦思冥想过多少日日夜夜,终于得出一个我们上外沿用至今的政策——双语言、双专业。也就是说西班牙语的学生需加大英语学习的力度,增加英语学习的课程,毕业时要达到英语专业二年级的水平。后来法语系和其它语系也纷纷效仿,如今这一教学已然成了上外小语种教学的特色,我们的学生可以考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西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而初期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当时我校缺乏英语教师,我去和校长聊双专业他觉得很好,可是当我说我们需要更多的英语教师开更多的课时他们却有点为难,甚至开玩笑说我是英语专业毕业让我自己教。不过后来英语二系也就是现在的负责英语二外的老师吴浩然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给我们的学生加了课。”施老师说。

教育一向是小马过河,一步一步摸索中前进。所以今日我们学习的方法资源政策我们不应该觉得理所当然,这些都是几代人的探索积累下来的经验之谈。以西班牙语精读为例,课前我们会做ón和新闻复述练习,很多学生叫苦连天。其实这是徐瑞华老师研究出的“耳听写译”的方法。50年代他开始学习德语的时候,外教会给他们读新闻,读三遍,第一遍最后一遍快读,中间慢读。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稍有不同的是听完他们会写下来进行一个笔头的复述练习。如今我们的学习有互联网等高科技工具和手段,有老前辈们为我们铺好的路,点燃的灯塔,还有国家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政策扶持,如果我们不努力学而不专,如何对得起这些铺路的老前辈们,如何对得起我们的母校和我们自己?

1988年我们具备了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开始招收研究生。第一届研究生是孙义桢老师带的语法方向和张绪华老师带的研究米盖尔·德·乌纳穆诺( de )。每位老师带一位研究生美国藤校留学,可惜二人均未留校。如今西语系已经可以和国外联合培养博士,招生也趋于正轨。回顾这近60年的岁月,多少感叹,多少唏嘘,也有多少探索成果的快乐和西语师生的情谊,这些不会随着岁月淡去,反而会历久弥新。西语教学的任务已经落到年轻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应该承担起“接班”“继承”之责。

意大利西班牙留学,南京乐训语言培训中心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大学会要求申请人提供国内高考成绩。有些国家的部分院校也会参考学生的国内高考成绩。国外院校招生委员会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高考成绩,因为通过高考成绩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还可反映学生是否具有做事坚持、有始有终的精神。因此QS100名校留学,国内高考成绩是可以为留学申请加分的,学生在准备留学的同时也要用心准备国内高考。

意大利留学优势

1.免学费留学艺术之都,教育质量高、学历世界公认;

2.两国政府倾力推出留学绿色通道—“图兰朵计划”,“马可波罗”计划,签证有保障;

3.意大利最著名的公立综合性大学,美院和音乐学院,近千专业自由选择;

4.国内半年意语学习,国外半年意语预科,语言扎实,确保毕业率;

5.意大利高校均有名额限制,确保100%录取,优秀同学可获奖学金;

西班牙留学优势

1、机会多:西班牙语是全球39个国家官方语言。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和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西班牙语人才需求量极大意大利西班牙留学,就业机会多,特别是具有专业背景的外语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备受青睐。

2、待遇高:西班牙语人才在国内相对匮乏,人才紧缺,因此,许多西班牙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年薪高达十多万元。相比纯外语专业毕业学生,参与本项目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不仅外语水平也达到一流,而且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综合素质更高,待遇更好。

3、费用少:升学西班牙综合公立大学,国外大学学费低廉。在西班牙合作大学学习期间,生活费仅需4万到5万元人民币左右,家庭经济负担小。

4、高质量:留学西班牙尽享全欧盟教育资源,大学在读期间可作为交换生在欧盟境内其他国家学习1到2年,无需再付额外学费,西班牙政府欢迎中国留学生,公立大学百余种专业全部对中国学子开放,学历回国能被认证。

5、多语种:为了培养具备多语种运用能力的综合人才,西班牙公立大学广泛开设英西双语授课的本科专业意大利西班牙留学,南京乐训语言培训中心,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技能基础。

西班牙留学教育机构,中西桥教育 ——为中西教育筑梦前行

8月19日,《留学》315探营活动开启了第二十一站,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的中西桥教育总部,这个专注于西班牙留学服务的教育机构自2011年创立,至今已走过了10年。

本次探营,《留学》记者对中西桥教育创始人刘波进行了专访,刘波就中西桥教育的业务情况、服务特点、合作项目,以及西班牙留学的优势等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机构简况

Q1请您先介绍一下中西桥教育的概况,包括目前的规模如何?有哪些业务板块?

A:中西桥教育成立于2011年英国G5院校留学,是一家致力于推广西班牙语教学,发展中国和西班牙国际教育及文化交流的教育公司。公司总部在北京,主要服务于留学西班牙的学生在境内期间的业务,以及全国各地的代理;在西班牙马德里、巴塞罗那设有分公司,它们对已经前往西班牙的学生进行境外落地的服务。目前公司一年输送到西班牙的学生数量为700名左右,是国内最大的西班牙语培训机构和西班牙留学项目方。

公司目前主要涉及三个业务板块。第一,西班牙留学服务,主要面向全国的代理,为他们所输送的学生提供西班牙留学境内和境外相关服务。第二,为学生搭建前往西班牙留学的平台,将西班牙的优质教育资源带进国内学校。第三,是我们的另一个品牌——萨拉曼卡大学北京西班牙语学院。我们代表萨拉曼卡大学,在中国传播西班牙语,开设西语课程。让对西语感兴趣的人有机会学习最正宗的西班牙语,并且最后获得欧标的等级证书。

目前我们服务的学生群体分为三个学龄段,第一部分是即将到西班牙就读高中的学生。我们和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一所非常有名的中学——圣迭戈中学有合作。目前圣迭戈中学有30余名中国籍学生。2021年10月,我们所服务的10多名学生又将启程前往圣迭戈中学开始学习高中的课程。第二部分则是到西班牙进行本科学习的学生。第三部分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到西班牙读硕士。到西班牙读研究生的其中一个优势是,国内统招专科毕业生,也可以直接申请西班牙硕士课程。西班牙的硕士为一年制,可以在花费时间精力非常少的前提下获得硕士学位。

Q2中西桥是否有与其他机构、院校的合作项目?对于合作方的筛选,是否有一定的标准或条件?

A:目前主要合作方向:与国内留学机构合作,服务于他们所推荐过来的要前往西班牙留学的学生。同时,我们和国内大学、中学的近百所院校也展开了合作,一是为了搭建西班牙出国留学平台,让学生了解西班牙留学的优势、花费,西班牙语的就业竞争优势。二是合作开设西语高考班,让学生了解西语高考的优势,帮助他们提高西语能力,进而在以西语为外语的高考中提升分数。

对于合作方的选择与管理,主要需确保合作方在对外宣传上的合规、合法性,以及对于西班牙留学宣传内容的准确性。我们每一个负责渠道合作的老师,会和代理把西班牙留学的方式、教育体制等内容进行清楚的讲解,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Q3中西桥教育在服务老师以及团队成员的选拔和管理上,有哪些标准或特点?

A:公司目前专门服务于学生的老师有20余名,每年服务于600~700个留学家庭。在团队的搭建上,凡是加入我们团队的老师都要有西班牙留学背景。在为代理讲解或是为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去过西班牙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地将西班牙这个国家及其教育体制的优势特色共情共景地表达出来。另外,我们对老师的表达能力、责任心,也非常看重。

虽然目前前往西班牙的学生在逐年递增,留学西班牙被越来越多的代理和家庭认可,但是西班牙留学还是正处于一个成长阶段,留学结束选择从事留学行业工作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我们仍对西语老师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任用有着较高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专业度。

核心优势

Q4您认为中西桥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选择专注于西班牙这种较为小众的留学国家的业 务?

A: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经验和专业,从公司创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0年,一直专注于西班牙留学的业务。公司所有团队成员,以及老师,都有西班牙留学背景,对于西班牙教育、西语教育有着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们的产品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在语言教学领域,中西桥开设了各类西语课程,例如西班牙语高考班、西班牙留学预备课程班、平时/周末业余班、DELE/SIELE考级辅导班、ELE教师培训课程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西语学习需求。在留学业务方面,中西桥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留学项目,独家创立了针对中国学生的西班牙大学语言预科课程(CAU),帮助近万名中国学生更好地准备大学所需西班牙语内容。同时,在国内首先引进西班牙高中课程体系,在国内中学开设西班牙高中国际课程班,满足广大学校和学生多样化的留学需求。代表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和萨拉曼卡大学与国内大学开展友好合作学校为学生搭建出国升学的机会,为在读大学西语专业生提供国际学分交流项目。

另外就是诚信,在合作方对外宣传内容的准确性上,我们会进行严格的把控。在对学生的服务上,不论是国内的材料准备阶段还是语言学习阶段,抑或是学生出国之后的落地服务,我们都保证以高质量的服务内容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也正因如此,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西班牙留学,越来越多的留学企业扩充了他们的西班牙留学产品线之后,会选择与我们合作。

选择专注于提供西班牙留学服务,主要原因是基于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同时,西班牙也是一个非常适合留学的国家。它的性价比很高,公立大学不收学费,只收注册费。如果到西班牙读西班牙语授课的本科,5年的全部花费,包括生活费、注册费、预科费等,为40万~50万元,仅相当于在美国留学一年的花费。此外,西班牙的教育教学质量很高,拥有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等多所世界著名大学。西班牙也是少有的承认中国高考分数的国家,中国高考分数可以精准转化成西班牙高考分数,这对于留学申请来说,非常方便。

Q5在语言课程方面,中西桥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提升?目前的线下培训课是否受到疫情或近期出台的针对校外培训政策的影响?

A:根据教育部“双减”政策文件,西班牙语并未被纳入进学科类外语范围,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西班牙留学教育机构,也是挑战。首先,我们肯定会在符合国家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培训。在语言教学方面,中西桥拥有国内顶尖的师资和专家顾问团队,有了成熟的教学体系,能够运用独家高效西班牙语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语言学习难点,轻松应对各种级别考试。

Q6对于没有接触过西班牙语的同学,学习西班牙语,并以其作为高考外语考试方向,会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学习负担?

A:西班牙语考试和英语考试相比有几大优势,首先,西班牙语高考所要求的单词量比英语少。其次,西班牙语高考只有4类题型,题型范围比英语少,相对也更简单。最后,西班牙语本身是一门好入门的语言,没有音标,只要会拼音拼读就可以掌握。

国内目前有两类学生更愿意选择以西班牙语作为高考外语,一是英语本身有良好基础的学生。他们自身有着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天赋,在他们了解了西班牙语的应用发展潜力后,部分人就会选择西班牙语作为第二外语。另外是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在之前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英语基础。那么西班牙语可以作为一门新的语言来学习。所有一起学习的人都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零基础开始,学生更容易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如果用西班牙语作为高考外语考试,在高考提分上会有较大帮助。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会让孩子选择西语作为高考外语,是因为他们在了解之后发现西班牙语对于学生高考提分及未来就业和竞争力的提升确实有很大帮助。

问题解决

Q7当面临客户退费要求、投诉,或出现其他纠纷时,中西桥教育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A:当客户有退费、投诉等纠纷,首先会找到我们的代理和客户进行了解和沟通,作为项目方,我们首先会判断客户提出的问题发生在哪个环节,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 案。

作为以服务作为本质的企业,如果客户投诉的问题是出自我们所提供的服务,那么我们一定会承认这个错误,并根据合同提供相应解决办法。如果问题出现在合作方的咨询环节,我们则会协助合作方一起解决。

留学形势

Q8疫情对于留学西班牙的形势以及中西桥的业务是否造成了影响?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A:西班牙人是一个热情、奔放向往自由的民族,对于疫情,他们不像中国那么重视。在西班牙疫情很严重的时候,西班牙教育部希望大学开设线上课程,但是西班牙的学生不同意,他们要自由,要上线下课西班牙留学教育机构,中西桥教育 ——为中西教育筑梦前行,他们并不在乎疫情的事情。

但是对于国内家长来说,疫情关乎到了学生的生命安全,所以在疫情之下,部分家庭暂停了留学计划。据我们所统计,在2020年疫情刚暴发时,有20%左右留学西班牙家庭选择了退费,另外20%~30%的家庭选择延期出国。但是随着疫苗的普及,大家的心态也从最初未知的恐慌变得逐渐平稳,2021年,退费和延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更多家庭逐渐接受让孩子去西班牙进行线下课程。针对疫情,我们西班牙三大语言预科校区(马德里、巴塞罗那、萨拉曼卡)都开设了线上上课的模式,以供学生选择。

为了让家长更放心,我们在西班牙当地的服务老师,会在学生到达后,为他们开展全面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并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套疫情防护套装。

Q9您认为,近些年留学人群或留学家庭的特点对比之前有哪些改变?

A:近些年的留学人群的对于留学的认知变宽了,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了,人们不再执着于选择那些主流的留学国家,而是逐渐开始关注、选择像西班牙这样的小语种国家去留学。由于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留学费用较为低廉,更多工薪家庭也可以负担得起出国留学的费用,同时国家也对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出国留学人群的范围选择也变宽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liuxueeedu.com/xibanyeliuxue/453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ticosy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