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国大学QS100名校留学,大多数家长首先想到的是哈耶普斯麻这样的著名大学。事实上,美国高等教育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院校——文理学院。
文理学院应该是美国教育中最精华的一种院校,但事实上,它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家长最不了解的。
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文科学院象征着经典、精英的小规模本科教育。本科教育的质量甚至超过了美国Top30综合性大学中的大多数,成为美国许多精英中上层家庭的首选。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位妈妈送女儿去美国读文理学院的心路历程:
我女儿在国内体制内学校读完了初二(8年级),在初三(9年级)时,转到了一所全英文教学的国际学校读了一年寄宿初中,高一(10年级)转入现在就读的美国私立学校。
当孩子拿到美高的录取通知,申请完签证后,我是真心的不舍得,各种的不忍心,心里真是说不出来的滋味。以至于在那一段时间里,只要一想到女儿就要离开家,独自去美国读书,眼泪就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来。
可是,最终还是理智战胜情感,选择了分离。因为孩子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如果能为孩子进入名校增加更多的机会,总得有取舍,这就是我当年的想法,虽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的确与大多数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一样的,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因为她的确一直都非常优秀。
经过这个申请季,我最大的改变恰恰就是这个,选校的原则和标准:从排名转变成适合,学校和孩子双方适合才是最重要的。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排名不重要,但是,综合排名的确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改变要从孩子的学规老师说起,第一次接触外籍学规老师,老师就问孩子对大学的想法和要求,喜欢什么类型的学校,自己有什么爱好,对什么感兴趣,等等。然后根据孩子的描述,推荐了几所学校。
当我看到名单后,真的大失所望,与我的想法完全不同,学校的名字我几乎没听说过,都是到网上现查,才知道是哪些学校,排名自然也不高,(高的我都知道)所以就完全没有当回事儿,当然,也是因为那时还比较早,各种标准化考试也都没有考。
现在回头看,其实,当时老师推荐的学校还真的是蛮不错的。后来又接触了几个不同的外籍学规老师,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在这些美国学规老师眼里,美国的大学都很好,不怎么太看重综合排名,选校应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一、美国人对综合大学排名的看法和态度
我女儿就读的学校是一所天主教私立学校,她的一个老师在上课时公开讲,她认为那些上名牌大学的人并不能代表他们有多优秀,那些人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别人他们很有钱,因为名牌大学的学费都非常贵(美国的名牌大学基本都是私立的)。
孩子问我,老师的说法有道理吗?她自己觉得老师的说法有点过,但很多事实又可以证明这种说法并不错,所以,她认为老师坚持自己的观点有她自己的理由和道理,但她不是完全认同。
在她们学校里,孩子最喜欢的两个老师(讲课非常好,亲和度也非常好)都是毕业于她们学校附近一所不大的学院,其他老师也很少有名校毕业,基本都是毕业于本州大学或者是附近的大学。这些学校在当地的口碑都很好,可是,在大学的综合排名一点都不高,基本就是百十名开外。
但是,孩子们对学校老师的总体评价都很高,整个学校的氛围非常好,用我女儿的话来说,每名老师都尽心竭力的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都非常认真负责,她没有一个不喜欢的老师,她认为她们学校的老师都很好。
每年圣诞期间,经常有毕业的学生回学校来看老师、看同学,我女儿还没毕业呢,就说,上大学后,放圣诞假的时候她也要回来看老师。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就申请难度和竞争力来讲,本科是最难的,博士生次之,相对容易的是硕士研究生。(这纯属是在这三个之间的比较,而且是相对而言)
我女儿的美国同学绝大多数也是选择周边的大学去申请,反倒是她们这些国际学生,基本都是依据排名,或者自己的各种需求,全美遍地开花似的一通猛申。
她们年级有个本地男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同科的科目中,如果哪次考试或总分她不是最高分,那么,比她高的基本都是这个男生。男孩的母亲是拿了哈佛的全奖读的研究生,我们本以为他会去申个藤校什么的,结果他申请的也是周边的大学。
孩子学校校长的儿子,原本在离家车程大约3个小时的地方读大学,但读了一年后,转到了离家更近的一所学校,开车大约半个小时到40分钟,回家方便很多。
当然,两所学校在当地的口碑都不错,但是原来就读的那所学校排名远远高于离家近的这所学校。由此看来,美国的大学排名在美国人眼里真的不是那么的重要。
去年她们学校有个男生,学习成绩非常好(ACT满分,GPA不加权4.0,在本土美国白人中真的不多),篮球打得也很棒,不仅是校篮球队队长,获得了一个奖项:全美高中篮球比赛,得分累计超过1000分。他的目标校是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最后如愿被加州理工录取并给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用她们校长的话说就是: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他以后一定会非常优秀!
学校的老师、同学都祝贺他,为他高兴,但没有一个老师号召学生向他学习;同学们也都会以他为荣,还会讨论是加州理工还是麻省理工更适合他。除此之外,大家想的更多的还是自己想去哪所学校,如何拿到自己梦校的录取通知。对于别人的成绩、荣誉,更多的还是祝贺和分享快乐。
也许这只是我所接触到的美国人的想法,不能代表全部,但我相信,这至少是一部分美国人对大学综合排名的看法和选择。
二、关于文理学院
通过查看学校网站、学校的介绍、听在校生的分享,我觉得真的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任何一所学校,每所学校都在努力突显自己的办学特点、他们都有各自追求的目标、有自己强势的项目或学科、利用自身的优势或者将劣势打造成优势,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努力让自己变得再好。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不管是综合性大学还是文理学院,都是这样。
文理学院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而且学费偏高,一点不比名牌综合性大学便宜,不少学院还要更贵;其次,因为文理学院的招生人数少,录取率从数字上看与综合性大学持平。但因为招收的人数少,录取难度会更高。顶尖的文理学院录取率,跟哈佛、耶鲁是一样的,其竞争程度可想而知。
文理学院的特点是在入学的时候并不要求学生确定专业,会有更多的通识/基础课程。鼓励学生多选择学习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后,再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所以在文理学院中,专业课程会相对少一些,基础课会多一些。
我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想在某个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或研究,他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激情、兴趣、爱好;还需要从更宽泛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文理学院的初衷就是发掘、培养学生的这些内在力,这些能力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训练,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紧密配合,反复练习。
优良的师生比,教授亲自上课,充分的办公室时间,恰恰是文理学院的优势,这些都是保证培养学生能力的硬性条件和基础。其实,这也是我赞同孩子选择文理学院的根本原因。
那些听起来觉的不怎么实际的理论课程,是很多应用学科的基础,跨学科、多方面技能的需求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
我女儿现在还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她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判断后再决定未来的职业;对于她不懂的,不了解的,我可以给她介绍、讲解,但尽量不用我的经验去影响她的判断和选择,因为最了解她兴趣、爱好、擅长的,是她自己。
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去美国读书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对社会分工不是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就决定自己以后一辈子要做的事情,的确很难,而且即使决定了,以后再改变的可能性也很大。
国内的高等教育体制,几乎不允许转学、转专业,我觉得这一点不适合我家女儿。在找寻自我的道路上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不断推倒重来,但是,所有这些经历就是成长的过程,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鉴于对文理学院的办学宗旨的认同,以及对它的进一步了解,让我逐步改变了对学校排名的看法,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对学校本身的了解和认识上。
因为文理学院基本上国人都不太知道,即使是顶尖的文理学院。不仅中国人,很多美国人对数量众多的文理学院也不是很了解。
我女儿的老师在祝贺她后,往往会问一句:这学校在哪儿?她会很耐心地告诉他们,然后友善的加一句,这是一所非常棒的文理学院。老师大多是恍然大悟似的哦一声,一副终于明白了的表情。
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
对于学校的选择,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规划,出发点还是要基于孩子的想法和成绩。
前面说了文理学校那么多好处,但并不代表文理学院应该推荐给每个孩子。抛开孩子自己对学校的看法和要求,单从家长的角度讲,可以考虑如下几种情况。
如果没有为孩子规划身份,仅仅是作为留学生,接受完本科教育后,选择继续读研还是工作,不确定;毕业后是留美还是回国也没有具体想法的话,在选校的时候,建议则要兼顾排名并侧重选择综合性大学。
在所有因素都不确定的情况下,我的原则是按最大概率情况考虑。孩子大学毕业后,如果不想再继续深造,同时无法保证可以留在美国工作,或者就是想回国发展,那么在应聘国内工作单位时美国西方文理学院,美国文理学院怎么样?一位妈妈这样说,毕业于一所被国人所熟知的美国综合性大学会更有利一些。
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专业知识学得更多些,有助于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综合性大学的各种优势,媒体上有很多介绍,就不再累述了。
如果孩子和家长就继续深造达成一致的话,可以认真看看文理学院。这里还想顺便说一下关于研究生的申请,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对于研究生的招收也有不同。
在国内,申请本校的研究生要比申请外校的会容易一些,可能因为认识或者熟悉,教授对学生更加了解,所以喜欢招本校的学生。但是,在美国不用太考虑这方面因素。
美国的教授和学生更喜欢招收或报考外校的研究生,比例高达80-90%。文理学院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可能会略欠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但是,在报考研究生和录取的比例上,却远高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同时,大学的教授也非常喜欢招收文理学院的学生,一点都不排斥。
这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文理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和广泛;其次,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教授一起做研究、做项目,有一定的经验;再者,学校教授的资源。教授对学生了解会更多,推荐信自然就会真实生动。同时,很多教授在学术圈有很好的声誉或人脉,被一个声望很好的人推荐,我想一定会比一堆成绩单更有份量。当然,学生自身也要足够优秀才可以。
说了这么多,对于计划读研的孩子来说,文理学院好像有很多优势,的确可以仔细了解,认真考虑。
但还是要强调一点,凡事一定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对于喜欢大学校的学生来讲,文理学院在规模上就是一个硬伤,几千人的学校和几万人的学校,真的不是一个数量级。
记住那句不变的真理: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还建议考虑一下地理位置。气候是一个挺重要的因素,不要觉得就四年时间,凑活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四年真的不好凑活,可更重要的是美好的大学生活总是被不适应的气候弄得心情不好,就太不值当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机会。美国可以说是地广人稀,大学非常多,但分布并不均衡,其实美国的人口分布也非常不均衡,人口相对多的大城市,有大公司的地方实习、就业的机会一定多。
大学期间不应该只埋头学习,要更多的接触真实社会,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才能成熟。总的来讲,考虑地理位置并不只是单纯的气候原因,也要考虑实习机会的多少和方便程度,不要小看这一点,几年时间下来,孩子的言谈举止、眼界、思路都会不一样的。
由上述家长的分享,可以看出文理学院目前仍然是比较小众的选择,但其崇尚的精英教育和全人教育非常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在文理学院,教授的主职工作是教学而非自己的科研,因此学生能享受到更好的课堂体验。
不过,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未来目标都不尽相同,因此美国西方文理学院,你需要考虑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去到一所真正适合自己的的学校才有可能过得更快乐!
美国文理学院真的好吗,美国文理学院:所有你要知道的
北美万事通,通晓北美,只有精品!
北美万事通编者按
美国文理学院是注重全面的综合性、精英式的小班教育。很多美国高中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放弃大U名校,而选择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文理学院。
文理学院是美国高校中很重要的一类院校,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大U)唯一的区别,就是文理学院更注重全面的综合性、精英式、小班教育,是 本科教育!有很多美国精英高中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放弃大U名校,而选择经典,小规模,高质量的文理学院。它与传统大U相似,甚至是更优质的大学本科学校。
“文理学院级别太低,不如大U”
从某种程度上说,文理学院其实是美国教育界的骄傲,是美式教育制度特有的产物。它的英文是 Arts ,其中Art并不是指的艺术美国文理学院真的好吗,是指的能力、素质、思想和软性实力(个人素质、修养等)。所以也可以说美国的文理学院可以理解为美国本科阶段的精英教育基地。 从文理学院转到大U读研究生不存在任何问题,很多美国当地学生在文理学院修读本科课程后,再进入综合性大学,进行深造。如 、 ,它们的毕业生进入学院的比率甚至高过Yale。
“学院这么小,师资肯定不咋地,教育质量估计也不行”
这些想法都基于“文理学院规模比较小”这个既定的事实,所以你认为师资不咋地,教育质量不行。这两条结论都是“想当然”,并没有确凿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美国的文理学院规模小,那么学生数量少、教师数量少是必然的(教师要是多的话咋发工资),但小不代表他们就不精湛。文理学院的教师大多是教授级别的,而大U里本科生的教师,尤其是前两年的普及教育阶段阶段,会有一定数量的在读研究生或博士生来从事这项工作。相比之下,文理学院的教师质量并不弱。 虽然从名气上来说,不如藤校,但在美国仍然很受欢迎。这次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克林顿,本科阶段就是在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学院完成的学业。
“文理学院排名乘以2等于大U的排名”
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哪儿开始流传的,你说排名第一的 相当于排名第二的 还能说得过去,但说排名40左右的 相当于排名80多的SUNY简直是不可理喻了。的招生官曾说过SAT阅读没有600的话干脆就不要递交成绩了。SUNY的话托福80就OK,申请难度差的不是一个等级。
拿福布斯给出的2014最美国的大学排名来说,前50的大学有24所是文理学院,与大U平分秋色;而且这个排名比US News更具有权威性,因为学生毕业后的成就被作为排名的一大衡量标准,而US News 的排名更看重学校的软硬件资源投入以及教授研究的成就,这个与能学校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未来其实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
“没有工程类专业我要读工程所以不考虑了”
首先,有些文理学院是有工程课程的,比如 Mudd , , ,只是基础工程并没有像大U分得那么细。 Mudd被公认为是学工程的最高殿堂,声誉甚至超过MIT和CIT。 其次,很多文理学院提供与大U合作的双学位,可以获得文理学院的学位和顶尖大U的工程学位。 最后,工程类学科其实要读到研究生才有竞争力,因为本科的专业深度不够,所以完全可以考虑先去文理学院打好基础,读工程研究生再去顶尖大U。
“毕业后就业率太低了!”
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仅占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3%,但在《福布斯》杂志全美最富有CEO排行榜中,就有8%的CEO毕业于文理学院。”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统计美国文理学院真的好吗,美国文理学院:所有你要知道的,在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卫斯理女子学院这些著名文理学院,其毕业生就读研究生的比例甚至高于哈佛、耶鲁等名校。
另外,文理学院一般是很有钱的,校友联系也相当紧密,在实习以及就业机会上也有很大优势。由于文理学校与企业关系密切,文理学院的学生也能获得较多的带薪实习机会,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经济支持,而且可以从实习中积累工作经验。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自身软实力,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就业领域,社会认可程度高,也令大受雇主欢迎。 因此,文理学院毕业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想继续深造的文理学院优秀毕业生也往往能够申请到排名靠前的美国名校。
“学费比大U贵”
文理学院的学费确实比公立大学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别忘了,文理学院给国际生的奖学金也是最慷慨的,need-blind那几个就不说了,即使是need-aware的学校国际生也很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奖学金。 aid不同于,不需要看成绩。所以如果你想减轻家庭的负担,在选择文理学院之前最好先做一番调查或者来问老师,看看哪些文理学院比较有钱,可以提供高额奖学金。
最后说一句美国藤校留学,文理学院大多在乡村,环境优美,远离城市的喧嚣,可硬件设施并不会比大U差,而且安全系数高,学生群体相对固定,更容易保持人际关系。所以文理学院也是本科留学美国一个很好的选择!
美国西方文理学院,什么是美国佛教? | 地球知识局
鸦片战争结束两年之后的1844年,美国人伊丽莎白·皮博迪将法国学者乌金·布诺夫翻译的法文版《法华经》翻译为英文,并将其摘录发表在一份期刊之中。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初期的经典之一
(明代妙法莲华经刻本,藏于镇江博物馆)
(图片:猫猫的日记本/ )▼
此期刊是一家主要发表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刊物,但英文版《法华经》并没有享受到原作那般的待遇,在基督教占主导的美国并没有产生多大波澜。那些无意中看到《法华经》的人,多数也将其当做又一种遥远的思想流派。
然而,这个毫无波澜的事件却在日后被认为是佛教登录美国本土的标志。
艰难的开花
作为“异教”思想的佛教,一开始并没有被广大美国人所接受,大多数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重新包装的神秘学。只有那些对东方文化有兴趣的美国人美国西方文理学院,什么是美国佛教? | 地球知识局,才会认真阅读和佛教有关的文献。
有意思的是,一些人却在研究的过程中自己成了佛教徒。研究通灵与灵异事件相关的亨利·斯太尔·奥尔科特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位曾参加美国内战并官至上校的前美国军人竟然成为了美国第一位公开信奉佛教的人士。
奥尔科特的手写信中提到
他第一次参加佛教徒的五戒活动
(图片:/ )▼
正如其所研究的领域一样,佛教在这一段时间也带有着许多的神秘色彩。到了1875年,他还与另两位著名的神秘学大师海伦娜·布拉瓦茨基和威廉·关·贾奇共同创立了著名的神智学协会,主要研究神秘学领域,并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
1875年9月8日
在纽约市提议成立神学学会的会议记录
(图片:)▼
由于他们研究的领域常人难以理解,人们只能以佛教诞生之地周边的著名山脉称呼他们。他们有时被称为“喜马拉雅兄弟会(喜兄会)”,有时也会得到一个尊称“上师”。
然而随着协会的不断扩大,更多的人加入了进来。到了1878年,他们还将总部搬往印度的金奈,但一开始只有奥尔科特和布拉瓦茨基前往了印度,两年后他们又来到了斯里兰卡。在这期间,他们受到了当地佛教界人士的欢迎,由于相同的信仰,他们甚至被视为反基督教侵略的佛教统一战线盟友。
位于印度金奈的神学协会大教堂主体
(图片:)▼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当地广大僧人和民众面前进行了佛教特有的三皈五戒仪式,赢得了当地人十足的好感。
“做归做,说归说”,尽管协会中人都认为自己是佛教徒,也做了受戒仪式美国西方文理学院,但由于他们并不处于佛教所在的原生环境中,他们所认知的佛教与传统佛教还是有一定差别。这点在他们心里也心知肚明,并坚持自己的“佛教欧美化”的想法。
奥尔科特(一排中)和布拉瓦茨基(二排中)
和印度著名神学家马瓦兰卡(一排左一)合影
(图片:)▼
当然也有一些人仍会热衷于追随原教旨佛教,最典型的当然还是奥尔科特。他后来又两次回到斯里兰卡,继续研究当地佛教,之后他还去了同是佛教地区的日本和缅甸。
1883年,奥尔科特和斯里兰卡佛教徒在一起
被称为斯里兰卡佛教的主要复兴主义者
(图片:)▼
游学期间,他还撰写了至今仍广泛流传于西方世界的《佛教教理》。
奥尔科特于1881年创作了《佛教教理》
概述了他认为的佛教的基本教义▼
1885年,他还参与了另一件对今日佛教界有着重要影响的活动,即担任佛教旗帜设计委员会的顾问。在它的策划下,世界佛教旗横空出世,在今日的许多佛教庙宇中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由于与经幡相似,许多人会将其当做经幡,其实是不同的事物。
国际佛教旗是全世界佛教信众共通的旗帜
1885年开始正式使用
(图片:)▼
此后,佛教在美国逐渐发展了起来。
微弱的发展
因为长期只有小众人士参与,所以佛教的发展速度还是不快。当时的大多数美国人都将佛教笼统地视为一种亚洲宗教传统,与本身的美国文化格格不入,并没有多少人关心,而那个年代也缺乏畅通的渠道去了解亚洲地区佛教的相关细节。
1925年,位于洛杉矶的红湾寺佛教寺院
(图片:)▼
转机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而这次推动美国佛教发展的却是日本人。
日本作为那个年代亚洲唯一的工业化强国,当然也会有一批具有国际意识的僧侣、禅师、学者试图广泛传教。日本的禅宗佛教这时开始在美国的崭露头角。
1893年世界宗教议会在芝加哥举行
釈宗演(中)在会上演讲
成为首位将日本禅宗佛教传入北美的日本佛教大师
(图片:)▼
他们积极地与西方思想界交流,涉及面非常广泛,西方哲学、现代心理学、基督教思想等,均有涉猎,并引起了美国知识界的关注。在这期间,以铃木大拙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学者及禅师陆续来到美国,他们在美国开设禅堂的同时,还推动了作为禅宗(佛教的分支)在美国的传播。
铃木大拙曾主修英文
这使他在向西方传播佛教文化时更容易
(图片: / )▼
结果显然,还是水土不服,佛教发展依然缓慢。但这一历程起码使得二战之前受过教育的欧美人士听说过佛教,至少也知道作为一个玄学概念的“禅”(ZEN)。
随着二战爆发,日美关系逐渐破裂,佛教的传播也一度停滞。
1943年在曼萨纳尔迁移中心的佛教徒
而这个中心主要囚禁的是日裔美国人
此时日本禅宗佛教在美国的传播范围已经很广了
(图片:Ansel Adams / )▼
但在战后,世界文化格局也有所改变,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导致主流文化、旧价值观与新兴文化、新价值观的强烈冲突,各种社会运动与文化运动同时出现。在这期间,谁新、谁奇特、谁最能打破传统,谁就会受到青睐,尤其是年轻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人对佛教(尤其是禅宗),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世界人民一起佛系
(图片: / )▼
佛教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蓬勃发展期,这期间美国的禅宗研究无论是学者数量还是研究机构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因为禅宗与现代心理学的融合交流,也让近几十年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表现出一种吸取东方佛教精华,尤其是向佛教心理学靠拢的倾向。
加利福尼亚州的无畏山寺
主要传授佛教伦理学,专注力以及洞察力冥想
(图片:Brcar /)▼
至于精神分析及治疗更是将佛教引入更广泛的现代科学领域。
禅宗更大的威力还在于对一整代美国人的影响。60年代美国的“逆向文化”运动中,年轻人将禅佛思想视为挑战和反抗主流社会的精神和智慧法宝。
作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美国的“垮掉一代”文学青年们,普遍从思想上亲近佛教。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无论创作理念还是方法,都吸取了大量的禅宗元素,为战后美国文学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平等院建于1053年,是日本佛教文化传承中的瑰宝
美国夏威夷仿造了一个“平等院”
(图片:James / )▼
除此之外,当时美国社会还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禅宗热”,不光是禅宗的思想得到了推崇,还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参与到冥想打坐之中,后续影响至深。比较典型的就是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曾前往印度禅修。
著名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极简设计中,据说就蕴含了日本美学的影子,而日式美学又受禅宗影响至深。
父亲是穆斯林,母亲是天主教徒
乔布斯却选了佛教作为信仰
(图片: Yohe/)▼
新的佛教
当然,美国佛教并不是完全的拿来主义,除了美国本土一些学者自发研究各类佛教外,移民带来的宗教也占有很大比例。
而向美传播的佛教也不只是日本的禅宗一家,二战之后众多亚裔移民美国,也带去了各自的宗教。南传、藏传、北传(汉传),乃至于北传中的朝鲜(其实日本的禅宗也算北传的细分支)都在美国有所推广。
万佛之城位于美国旧金山,由中国僧人释宣化建造
现是西半球最大的佛教团体之一
(图片: / )▼
所以,在今天的美国,世界上所有现存佛教形式均有道场,各种专门研究佛教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宗教现象纷繁复杂,导致了另一个潜移默化的现象:传统宗教在信仰领域的比重有所下降,人们的宗教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信仰缺失。
1980年代,越南的华裔船民在洛杉矶建造的天后宫
供奉的是中国古代海神妈祖
(图片:James / )▼
这时,伴随着“逆向主义”的还有“新兴宗教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佛教的佛教性几乎被完全去除,成为某件新“宗教产品”的来源材料之一,同时佛教自身也沦为宗教“小卖部”中的一件待选商品。
有着这样的基础,从70年代开始,佛教各宗派纷纷开始了在美国的弘法期(各教派之间交流甚少),而各种佛教也开始真正进入美国的社会生活。
1980年代,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巴在美国和教徒合影
(图片:)▼
等到了80年代之后,随着所谓“垮掉的一代”已成中年,思想意识早已成熟,再加上美国佛教也开始出现各种在思想上令人困惑的问题,美国社会对佛教(尤其是禅宗和藏传佛教)的激情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冷静的看待。
由此,佛教在美国不温不火的发展着,各地也陆续出现了大量的禅修班。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洞察冥想协会
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冥想课程
三个月的静修也被称为瓦萨,是佛教徒的基本修行
(图片:iety/ ins)▼
禅修班的存在,说明了美国佛教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体系模式,而这个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实用主义。
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英国G5院校留学,教义探索方面的建设几乎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念佛和唱诵盛行。因为美国佛教认为,只要有信根、心中有佛,自可以获得解脱、得到保佑。
芝加哥寺庙的禅修课程
(图片:)▼
随之而来的影响是祈祷仪式也趋于简洁。在许多佛寺,教徒们祈祷时显然是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仿照作礼拜时唱圣歌的方式进行吟唱佛教自己的颂歌。如果唱累了,用录音代替唱诵也可以。而使用英文祈祷,用钢琴伴奏,穿牛仔裤打坐的信徒更是屡见不鲜。
在漫长的佛教欧美化过程之后,我们在今天的欧美佛寺里已经能嗅到很浓郁的基督教的气味了。
例如有些僧侣经常充当介绍人和主婚人,还要在佛像前为新人们举行结婚仪式。当然还有售后“三包”服务,婚后的家庭纠纷,也少不了僧人们前来调停解决。
(图片:Ritu Manoj / )▼
说不定以后连标准祈祷用语都会有变化——阿弥陀佛,阿门。
参考文献:
王欣. 佛教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4(006):58-60.
张子开. 论美国佛教传播中的实用主义倾向[J]. 青海社会科学, 1996(04):92-96.
李四龙.美国佛教的传播经验[J].世界宗教文化,2009(02):21-24.
瑞法.佛教与世界和平——佛教在美国的传播及其发展趋势[J].法音,2017(7):36-40.
迟帅.亚洲佛教的美国弘法与本土化 评《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J].中国宗教,2015(04):70-71.
评论关闭
评论列表 1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