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人数排名,美最新研究:2025年,中国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将是美国两倍

题为:中国在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增长上正在快速超过美国,美国乔治城大学CSET报告截图。具体来说,研究发现,2000年,美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生人数还大约是中国的两倍。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人数约为美国数据的两倍,美国本土数据的三倍。

(观察者网讯)美国乔治城大学( )安全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CSET)8月发表最新研究: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约77000名理工科(STEM)博士毕业生,几乎是美国(40000名)两倍。而且美国大学人数排名,美最新研究:2025年,中国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将是美国两倍,如果排除美国的外来留学生,中国的数据约是美国的三倍。

此处提到的“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学科的英文缩写,与中文语境里的“理工科”词义大致相同。

该研究还显示,近些年中国博士教育的质量也在提升,约45%的博士毕业生来自双一流高校,约80%的博士毕业生来自于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题为:中国在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增长上正在快速超过美国,美国乔治城大学CSET报告截图。

具体来说,研究发现,2000年,美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生人数还大约是中国的两倍。但不久之后,中国就实现反超,并一路领先。该研究预测,2025年,中国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人数为77179人;同时,美国的数据为39959人,美国本土数据(排除留学生)为23256人。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博士人数约为美国数据的两倍,美国本土数据的三倍。

红线为中国理工科毕业博士数据,深蓝线为美国数据,浅蓝线为美国本土数据(排除外国留学生)。

关于博士毕业生的质量,研究指出中国约45%的博士毕业生来自双一流高校,中国的双一流高校一共有42所,其中有36所在2020年ARWU世界高校排名中进入了前500,有21所进入了前200名。约有80%的博士毕业生来自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此外,中国每年新增的博士生入学人数也主要来自于高质量大学。

乔治城大学CSET的这份研究最后总结称,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始重塑全球安全与经济格局,理工科人才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国家“资产”。鉴于中国到2025年时可望培养大约两倍于美国的理工科博士,再加之中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规模等原因,美中理工科博士毕业人数的差距,可能会损害美国的长期经济与国家安全。

不过,尽管未来形势不容乐观,当下的美国对于中国留学生仍然多有防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日发表了“特朗普将中国顶尖学生拒之门外的政策,对美国的伤害甚于中国”一文称,美国延续特朗普时代拒绝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这将对美国的学术研究质量造成打击,同时帮助了中国实现了人才归国的目标。

题为:特朗普将中国顶尖学生拒之门外的政策,对美国的伤害甚于中国,CNN报道截图。

据香港《南华早报》(SCMP)此前报道美国大学人数排名,今年美国政府已经以违反特朗普时期签署的第10043号总统令为由,无理拒绝了五百多名中国留学生赴美签证申请。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一份报告评估认为,中国受到第10043号令影响的拟赴美留学生已经占了总人数的16%至27%。

第10043号总统令是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0年5月签署,该总统令暂停和限制与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构”有关联的中国公民,通过F或J签证进入美国进行研究生以上学位学习或从事科研。这也成为拜登政府继续以“防间谍”、“保护知识产权”、“国家安全”等为幌子,继续打压中美学术交流,搞对华技术封锁的凭据。

CNN 称,美国有超过37万的中国留学生,在2019至2020学年,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著有书籍《中国千禧一代》(China’s : The Want )的美国记者埃里克·菲什(Eric Fish)表示,美国的签证政策等于是“把成千上万非常有价值的中国学生拒之门外,但正是他们对美国的研究和实验室做出了巨大贡献”。

菲什还表示英国G5院校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逐渐赶上美国。一旦美国失去了学术优势,那么就会导致国际上的人才流向中国,而这正是中国多年来一直试图实现的目标。

在2019至2020学年,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图自CNN。

美国加州浸会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出炉,粤港澳这些大学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8月15日,世界四大大学排行榜之一的软科发布“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44所大学上榜。

南方教育智库第一时间独家获悉,粤港澳大湾区共有21所高校入选,其中,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均排名世界101-150位,为粤港澳大湾区2所“头部高校”,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则首次跻身全球500强,展现了快速发展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先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入选名单:

广东共有12所高校入选,中山大学排名中国内地高校7-13名,表现跻身内地高校第一梯队;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位列内地高校前50位;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首次跻身全球500强,进步明显;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也榜上有名。

香港共有7所高校上榜,香港中文大学以全球101-150位的排名位居香港第一,其次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上榜。

澳门2所高校入选,澳门科技大学位居世界501-600位、澳门大学居世界601-700位。

从全球来看,在今年的排名中,哈佛大学仍然稳坐头把交椅美国top30名校留学,连续第18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仅次于哈佛大学,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名,剑桥大学保持全球第三。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排名均上升1位,依次位列全球第七和第八。欧洲大陆的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是法国新近合并成立的巴黎萨克雷大学,首次上榜便高居全球第14名,同样入选法国“卓越大学计划”(IDEX)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和巴黎大学分别位居第36名和第65名。亚太地区的大学中美国加州浸会大学排名,日本的东京大学表现最佳,位列第26名,清华大学(第29名)首次超过京都大学(第34名),赢得亚太地区亚军席位。大洋洲地区的大学中,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第35名)位居第一。

在全球1000强大学榜单中,今年中国内地共有144所高校上榜,上榜学校数较去年增加12所,其中71所高校入围全球500强,较去年增加13所。中国内地上榜高校中,86所高校排名名次或排名区间有所上升,51所高校排名区间保持稳定,体现了中国大学快速提升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清华大学在中国内地排名最高,位列全球第29名。北京大学排名上升4名美国加州浸会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出炉,粤港澳这些大学首次跻身世界500强,首次入围全球50强,位列全球第49。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排名持续上升,分别位列全球第58和第63。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进步明显,双双跻身全球百强,至此已有6所中国内地大学位列全球百强。

入围全球5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中,“双一流”高校占据绝对优势,71所中60所为“双一流”高校,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排名均有所上升,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共同排在全球第101-15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200。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300。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7所“双一流”高校首次入围全球500强。

一批有实力的非“双一流”高校凭借优秀的表现位列全球500强,其中深圳大学首次入围全球前300,广东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首次入围全球500强。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北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这13所大学首次入围全球1000强。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3年首次发布,今年发布的是第18版,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许多政府和大学从该排名出发,分析比较本国、本校的情况,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记者/智库研究员】 姚瑶

【出品】 南方教育智库

【作者】 姚瑶

广东教育头条

旧金山艺术大学美国排名,余金权教授等多位华人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网易新闻专访视频】余金权:要把分子撬断合成新分子 研制出抗癌药

【上观新闻】专访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余金权:前十年选择难度不大的课题可能导致终身平庸

“现代科研竞争,不在于智力,而在于超常想象力。”一头爆炸式卷发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余金权,今天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讲述了他充满想象力的一次发现,把肥皂中脂肪酸的碳氢键打断,直接做成药,从而开启了合成化学的一扇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会前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据透露,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部分制药企业都与他有合作,有些药已进入临床2期,有望治疗脑神经疾病和皮肤癌。

每天工作15小时,每天都面对失败

“我选择了一个很难的课题,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看好,实验室也差点关门。”余金权介绍,合成化学已有190多年历史QS100名校留学,药物、衣物的材料、香料都和合成分子有关。化学家就像是一名搬运工,只不过搬运的是原子。很多的原子键都可以被打断重组,从而变成另一个分子,但一直以来有个充满惰性的碳氢键(碳原子和氢原子间的化学键)没法分割。有意思的是,这一稳定性也很重要,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聪明选择,否则生命就会不稳定,晒晒太阳就会被氧化了。让科学家着迷的是,碳氢键存在于许多有机分子的原材料中,如果把氢原子去掉,接上另一个碳原子,将会带来更快捷的制药方法。

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余金权,在2002年的时候,对于这一困扰了科学家一个多世纪的难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以往科学家在设计催化剂的时候,往往不把如影随形的熵变和焓变分开,余金权却天马行空地提出要把它们分开考虑,并首次在碳氢键活化过程中研究立体化学,让人们意识到原来的模型只适合平面的碳原子,而不适合碳氢键这样的四面体分子。

之所以说难上加难,正在于既要打断碳氢键,还要准确控制立体化学,相当于要解答试卷上最后两道难题。“我那时差不多一天都呆在实验室旧金山艺术大学美国排名,要工作15小时,当然也每天都在面对失败,但只要保持想象力,隔几年总能看到局部上的突破。”余金权的两篇论文,第一次投稿就被拒绝了,后来费尽周折才得以发表。到了2007年,他书面申请后续科研基金失败,实验室眼看就要关门。转机,发生在一次口头陈述之后。这家基金机构邀请了一些年轻人去交流,余金权有机会第一次把自己这些听上去有些疯狂的想法和盘托出。两星期后,他获得了一笔科研基金。与此同时,他收到了美国知名的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工作邀请。

“在山村里行走时,有些地方看上去离得很近,但需穿过大山。碳氢键就是这些山路,被打断后,就成了一条直达隧道。”余金权带领团队花了14年时间,在2016年修成了这么一条“隧道”,并在知天命的年纪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为推动这一技术产业化,余金权成立了两家公司,并被评为美国生物技术领域最有潜力的公司,其中一家已经盈利。

余金权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言

科研竞争不在于智力,在于超常想象力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想象力和深究精神。”余金权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自己对化学分子空间的想象力,确实有些与众不同,算是天赋吧。他从小就爱钻牛角尖,同学们还给他起了绰号,而科研工作往往需要这样的深究和质疑。想象力从何而来?“到大自然中去,一直对生活充满激情,将有助于保持想象力。”小时候,余金权生活在浙江省淳安县的一个山坳里,方圆几公里就他们一户人家。上学的日子,他要翻山越岭,到了湖边再划小舢板过去,有时小舢板在对岸,还得等上许久。往往等他赶到学校,已是中午,怕傍晚天黑,下午还得早早往家赶。“我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小溪里捉鱼。”在他印象中,整个童年都在大自然中度过了,不是砍柴割草,就是捉鱼抓蟹。

1982年,16岁的余金权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我无法抗拒分子结构的吸引力,只要其内在位置发生变化,它就会变成另一种物质。”余金权特别感念在上海有机所做本科论文时,遇到了戴立信院士,这位后来被授予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的科学家成为了余金权在科研道路上的启蒙老师。

“现代科研竞争,不在于智力,而在于超常想象力。”余金权主张科学家对生活要有激情,要有能“钻”得进去的业余爱好,这和做科研的道理是相通的。上大学前旧金山艺术大学美国排名,余金权教授等多位华人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从未见过足球和篮球,后来这些都成为了他的爱好。到了剑桥大学,他结识了也在那里学习的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起初他觉得,乒乓球你来我往地有点无趣,后来才发现这项运动原来和科研一样,有着许多讲究和奥妙,如今他不仅学会了削球,还能拉弧圈球。“我准备将来和邓亚萍切磋切磋。”

除了运动,余金权也从艺术中寻找科研灵感。在他看来,化学家也是艺术家。分子结构的几何空间,和画画有关系;化学家有时依靠灵感而不是理论,走进更深入的地方。余金权一直都很喜欢琢磨音乐,“有时听到一个唱段很优美,就会想这个声音究竟是怎么发出来的。”

几乎所有人第一眼看到余金权的爆炸式卷发,都会觉得他更像是一名艺术家。“其实,我的头发小时候只有一丁点卷,没想到越来越卷,上大学时还被误以为烫发挨过批评,到剑桥大学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卷成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前十年选择难度不大的课题,可能导致终身平庸

“中国完全有可能有自己的大奖,只是需要时间。”余金权还有一个身份,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家委员会委员。该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他坦言,这一工作很花时间,但也很值得,可以把中国一些优秀的化学工作介绍给全世界。

30多年前,余金权在上海度过了大学时光。那时,坐一趟公交车根本就挤不上去,整个城市也灰蒙蒙的。如今,他感觉,上海不仅变漂亮了,这里的人们也变得大气了。“上海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人才是重中之重,此外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压力。”

“前十年选择难度不大的课题,可能导致终身平庸。”对于现在国内一些青年科学家为了戴上人才“帽子”,一心只想从简单课题入手好尽快出成果的做法,余金权不是很认同。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选择课题是科研中最困难的一件事,需要花时间去思考,既要看这个课题经历的时间跨度,是不是多年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也要考量课题的宽度,是否能够改变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以及给人们的生活将带来积极影响。他认为,人生短暂,如果选择了从事科研工作,还是应该去尝试一些有难度的课题。正如肯尼迪所说,要登月,不是因为其容易,而是因为其艰难。

“要勇敢地把自己放在艰难环境里去煎熬。”余金权说,即使科学问题没有解决,但科研人员获得了知识和灵感,也可以有别的发现。这样的“置之死地”,提供了非同一般的科学训练机会,可以在一个更高水准上提高思维能力。他建议,上海在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时,除了要聚集一流人才,也要有高难度的科学问题,而年轻的科研人员要立志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AAS)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中其他领域当选的华人学者: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

傅伯杰,男,1958年出生,陕西咸阳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1984年硕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1989年于北京大学获得自然地理专业博士;1987.10-1988.11英国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1994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2016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任教授。

傅伯杰于201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1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现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兼任中科院地学部主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傅伯杰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在《自然》《科学》《自然—地球科学》《自然—气候变化》等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2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论文被国内外引用4万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杰出贡献奖。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耶鲁大学教授陈晓红

陈晓红,湖北武汉人,祖籍湖北蕲春。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88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经济系 K. 教授。

陈晓红作为世界计量经济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从事理论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与应用经济学各领域的学者们有着多方面的合作。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筛分(sieve)广义矩估计方法以及对多种半参数和非参数模型的估计和推断(具体包括测量误差模型,缺失数据模型, 模型, 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资产定价实证分析模型,潜在差异性模型,以及对部分识别模型的稳健推断)。

陈晓红教授是第一位来自大陆的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 ),这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陈教授作为世界计量经济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计量经济理论、非参数检验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 ),是大陆学生第一次获此荣誉。

2017年7月21日,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中国经济学奖评奖委员会在京宣布,决定将2017年中国经济学奖授予陈晓红,在计量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2019年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员程亦凡

程亦凡,1978 年入读武汉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1987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跟随李方华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电子光学,成象理论和高分辨电镜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在物理所就读博士期间,李方华院士的“高标准、严要求”令程亦凡印象深刻,她对方法学的研究思路也深深影响着程亦凡,为他此后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础。程亦凡表示,不断创新,找到更好的方法做以前做不了的东西,是他一直以来所秉承的科研思路。探索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能够有助于人类打开更广阔的眼界。

博士毕业之后,程亦凡先后在挪威和德国做博士后,从事材料科学方面的电镜研究。1996 年,他转行到生物学领域,在美国和日本继续做博士后,开始对冷冻电镜技术非常感兴趣,利用冷冻电镜研究二维晶体和膜蛋白结构。2006 年,程亦凡成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助理教授,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2012 年拿到终身教职。

致力于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将电子检测相机( ,DDD)引入,使得单粒子cryo-EM从低分辨率提升到原子结构测定,为的发展带来技术突破。2016年初,英国学术杂志《自然·方法》在年度最受关注技术榜单中将冷冻电镜放在首位。在冷冻电镜这场技术革命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程亦凡教授是其中的代表。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冯国平

冯国平,浙江桐庐人,198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1986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9-1995年在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攻读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华盛顿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Josh Sanes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加入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任助理教授,2010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并任终身教授。冯国平实验室致力于利用分子遗传学,行为学和电生理方法结合,研究突触和神经回路的发育以及在神经疾病中的失调。在神经发育和精神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建立和机制研究中取得多项有影响力成果。期间系统揭示了乙酰胆碱能神经突触的发育机理,同时创建了为神经生物学界广泛应用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GFP mice)。科研论文曾在《细胞》、《科学》、《神经元》和《自然-神经科学》等顶级生物学杂志上发表。在美期间,十多次获得学术嘉奖,包括 Sloan , Broad Award, of Brain Award等。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金亦石

金亦石,女,神经生物学教授,华人生物学界著名女科学家。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取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研究生,199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1-199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被聘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神经生物学系助教授,2001年被聘为副教授,2003年被聘为正教授。2001年成为著名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员。2007年被聘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生物学教授。

金亦石实验室利用线虫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课题组已发现多种在神经突触形成、维持和功能中具有保守角色的关键分子,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Cell、、PNAS、、JBC等国际知名杂志。

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

高华健,1963年12月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后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1984年和1988年于哈佛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加入布朗大学。2011年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

高华健的研究领域是固体的宏微观形变和破坏行为。他主要的三项科学成就是:创立基于微观机制上的应变梯度理论和发展微纳米塑性变形机制的模拟计算,建立纳米生物结构的力学理论体系,创立超音速和超弹性动态断裂力学。基于位错力学,高华健从描述材料强度与位错密度之间的律出发,用一个多尺度的范式创立了MSG理论;他的MSG理论和微纳米塑性变形机制的工作被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2411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引用。自然界能够将柔软的蛋白质和脆性的矿物质组合形成异常坚韧的生物材料;高华健的研究揭示,生物结构材料中存在着一类特定的纳米结构:即坚硬的板状材料交叉镶嵌于较柔软的基体中;他提出的“拉-剪链”模型和“分形骨骼”模型成功地解释了骨骼多尺度变形的实验结果。经典的力学理论认为、裂纹的扩展速度无法超越弹性波波速;高华健通过超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发现了超音速裂纹扩展,他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断裂力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高速裂纹扩展下裂尖失稳的实验结果。

高华健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ISI引用18600余次,在世界固体力学领域学者过去20年中的引用排名第一。高华健是目前国际上60岁以下固体力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2012年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上,他被授予四年仅一人的世界力学界最高荣誉— Hill固体力学奖。授奖词中讲到“他的研究成果奠定并拓展了现代力学研究的前沿”。2015年,他先后获得美国工程科学协会的最高奖— 奖,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材料类最高奖—Nadai奖。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

张亚勤,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5年硕士毕业于中科大电子工程专业,1989年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美国电子和电子工程学会会员称号,1999年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2014年加入百度,2017年入选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

张亚勤博士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11本专著。他发明的多项图像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被国际标准采用,广泛地应用于高清电视、互联网视频、多媒体检索、移动视频、和图像数据库领域。他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未来交通指导委员会”唯一来自中国的委员,并担任全球最大技术开放平台联盟理事长。他也是联合国计划发展总署(UNDP)企业董事会董事。

张亚勤博士在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2019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当年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当选的唯一的华人科学家;2017年荣膺澳洲国家工程院(ATSE)院士,也是该年度授予的唯一外籍院士;1997年他被授予IEEE院士,成为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张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学名誉院士,他同时在十余所世界顶尖高校担任校董、荣誉或客座教授,并在5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董事。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陆锦标

1973年进入香港大学,1976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后于1983年获罗格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华盛顿大学做了3年研究。1989年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最高法院法官刘弘威

197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美国宪法学、教育政策、民权和最高法院专家,著名的自由派法学家,获斯坦福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文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

综合 | 青塔(ID:-com)、上观新闻、网易新闻

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将与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万多家化工医药企业已入驻

拓展阅读

为您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