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平均工资,收入主要靠工资?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薪酬揭秘

大学教授工资与社会平均收入本期专题分析了美国教授的薪酬概况、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工资水平、教授工资的行业差别、以及美国教授整体工资和个人工资的增长趋势。美国第I类研究型大学的正教授工资高于美国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开始尝试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推行「非升即走」的制度,类似于北美高校的终身制( track)制度。可以看出,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探路者和先锋军。

但是由于这类制度在中国的推广时间还不长,与此前国内高校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再加上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中国高校的人事改革面临很大的困难。

鉴于此,一读EDU特别围绕高校教师人事制度这一主题,投入近10名海外研究分站的研究员,收集数据信息、开展深入访谈,并针对量化和质性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核心要素,撰写形成了5万余字的《全球高校教师人事制度专题报告》,希望为国内相关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此份报告调研了全球主要国家的高校教授薪酬体系、教授考核机制和北美高校的基本人事制度。研究区域横跨4个大洲、10个国家和地区,具体包括——

报告全文将于近期分专题进行多期推送,其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今天首先推送第一期专题。

关键概念定义

教授

本文中「教授」指在美国进入终身制序列的学术职位,是以下三类职位的统称:

研究型大学

本文使用美国卡内基基金会所制分类中的「第I类研究型大学」( I),共115所。其评定标准为:

有完整的学士学位课程,

学校可以授予博士学位QS100名校留学,

学校给予科研很高的优先级,

每年至少授予50个博士学位,

每年从联邦政府至少获得4000万美元的资助。

在个别统计中,使用了仅次于以上各方面标准的「第Ⅱ类研究型大学」。

薪酬构成

美国高校的教授薪酬一般分为2类:工资和基本福利。

工资占整体薪酬的绝大部分。以加州大学公立系统(以下简称「加州大学」)为例,其比例为70%-80%。它又可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在美国,基本工资一般占教授个人工资的绝大部分,这点与国内高校的传统薪酬结构有很大的差别。

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和退休基金。对加州大学的教授而言,以上两项分别占10%-15%和10%。

总体工资水平

美国高校教授的薪酬虽不是各专业领域对应行业的最高水准,但教授的工资仍然显著高于典型的中产阶级收入水平。

例如,2014-2015年,在115所美国研究型Ⅰ类大学中任教的正教授,其9个月的平均基本工资是14.6万美元,是全美平均年薪(4.5万美元)的3.3倍;若将9个月工资按平均月薪折合成12个月的工资,这个比例可以达到4.3倍。

此外,教授丰厚的福利、稳定的职位以及自由的学术氛围,使得教授职位长期位列美国三大职业之一(另外两个职业是医生和律师)。

虽然美国高校只支付教授9个月的工资,但通过申请多项经费以及担任一些行政职务,研究型大学的教授仍能够合理合法的从学校拿到11-12个月的工资。

下图列出了美国第I类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工资,其中的12个月工资是按照9个月的平均月薪乘以12所得。

教授工资最高的研究型大学

正如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有显著差别,美国不同高校的教授工资也存在不小的差异。一般来说,大学科研水平越高、所在城市和区域越发达,教授的工资也就越高。

表1列出了美国115所第I类研究型大学中工资最高的前25所大学(约占同类高校的22%),金额为通过9个月工资换算得到的12个月工资。

由表1可知,在工资最高的25所第I类研究型大学中美国博士平均工资,正教授12个月工资平均为24.5万美元,副教授约为16万美元,助理教授约为13.5万美元;从学校内部来看,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工资分别为正教授的55%和65%。

此外,就学校与行业的横向比较而言,顶尖高校中刚入职的助理教授其9个月工资相当于美国硅谷的顶尖公司(、、Apple、等)支付给刚入职博士的12个月基本工资(Base ,不包括股票和奖金等),而换算后的12个月工资也与硅谷顶级公司支付给博士新人的12个月总薪酬(包括基本工资、股票、奖金等)基本相当。另外美国博士平均工资,收入主要靠工资?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薪酬揭秘,普遍认为,相同专业的博士获得顶尖高校的教授职位比获得工业界的顶尖职位普遍要稍微困难一些。

大学教授工资与社会平均收入

进一步将各州顶尖高校助理教授的平均工资与该州家庭收入中位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少数几个州(阿拉斯加、犹他)以外,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平均工资约为家庭收入中位数的2.2倍和2.6倍,正教授平均工资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例则达到3.8倍。

表2展示了美国50个州教授工资最高的大学,并列举了每所大学教授工资与当地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较。每个州的代表大学选自该州第I类研究型大学中教授工资最高的学校;若该州没有第I类研究型大学,则选取第Ⅱ类研究大学。

表中教授工资为12个月工资。「倍数」为教授收入与所在州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值,顺序按倍数由高到低排序,即越排在前面的大学,其教授工资高出当地家庭收入中位数越多。

近十年教授工资涨幅情况

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在2007年到2015年之间的8年内,美国大学整体工资增长明显放慢。

在这8年中,助理教授的平均工资仅上涨了20.5%,副教授工资上涨24.3%,而教授工资也只上涨22.6%,与经济危机前的涨幅不可同日而语。

但也应该注意到,大学教授工资涨幅仍然高于同时期美国中产阶级的工资上涨水平,后者仅为16.5%。

图3展示了美国教授平均工资和社会工资中位数变化的比较。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教授整体工资的涨幅明显低于2009年之前。可以说,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教授收入也是水涨船高的关系。

相较于缓慢增加的整体水平,教授个人工资的增加幅度要高得多,这主要得益于个人职位晋升和工龄的增长。

为了研究教授个人工资的变化,我们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随机抽取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正教授各10人,统计他们从2007年到2014年的工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在这7年时间内,助理教授个人工资平均上涨60%,而副教授和正教授分别平均上涨47%和34%。这表明越是年轻教授,工资涨幅越大,这点与公司内部的工资涨幅类似。

教授工资中的学科差异

与普通劳动力市场类似,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授工资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表3呈现了美国300多所研究型大学(包括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研究型大学)31个学科正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的工资中位数,其中「倍数」为与全部学科平均工资的比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现代商业社会中职业导向明显的应用型社会科学(法律、商科)教授的工资明显高于工科,而工科教授工资水平总体高于理科(物理、数学等),纯文科专业(历史、语言、艺术等)的工资则是最低的。

结语

本期专题分析了美国教授的薪酬概况、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工资水平、教授工资的行业差别、以及美国教授整体工资和个人工资的增长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第I类研究型大学的正教授工资高于美国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

同一高校内,助理教授、副教授与正教授的工资差距明显,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工资分别为正教授的55%和65%;

顶尖研究型大学助理教授的工资与硅谷顶尖IT公司新入职的毕业生的工资基本相当;

助理教授年均工资涨幅期望值为7%,高于副教授和正教授的工资涨幅。

美国博士平均工资,月薪5000还嫌低,这届年轻人“苟”不住了?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

前几天,有机构做了这样一个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63.4%受访的专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

而月薪过万的,不到5%。

同时他们还采访了复旦大学一位专家,专家是这么说的:

在职场中,专科学生的确面临着所谓“第一学历”的歧视,建议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破除学历歧视门槛,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专科生继续深造的渠道,打破专科学生的职业发展“天花板”。

这些话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想想,挺让人焦虑。

而实际上,焦虑不仅弥漫在专科生群体。

伴随着“互联网大厂裁员潮”的消息,焦虑,也逐步蔓延向更高学历、更高学位,以及名校生。

网上经常能看到此类消息,“本科生去富士康流水线干作业员”、“清华毕业去当保姆”,“985硕士去当保洁”,“985博士去二本当辅导员”,“博士硕士扎堆小县城”…….

这些高传播性的内容,有相似的特点,都是以高学历、低收入作为对比美国博士平均工资,月薪5000还嫌低,这届年轻人“苟”不住了?,在短时间内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不过冲击过后,就是焦虑。除了焦虑,还是焦虑。

那真实的状况,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吗?

拿这次63.4%专科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来说,显然,大量专科生“收入低”是新闻出圈的爆点。

但这个“低”,并不是这一两年突然变得这么低。不管你之前有没有注意观察,低收入的人群,一直都有很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显示,我国月收入为1000元以下的有5.6亿人,为极低收入群体;月收入为1000-2000元的有3.2亿人。

这两个人群加起来,多达8.8亿,占总人口的63%。

把城市和农村分开来看,2021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平均到每个月是39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931元,平均到每个月是1544元。

对比10年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7元,农村仅8389元。这10年,已经翻了一倍,达到历史新高。

客观上来说,月薪5000块,已经比城镇平均收入高25%以上,并不是拿不出手的“低薪”。甚至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高薪”了。

不过,一直有不少人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国,五六亿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是被平均的。因为其中包含了数量庞大的没有收入的老人、小孩、学生。

这句话,也确实有一定道理。

那么,真正的“劳动人口”,就业和收入状况如何呢?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统计显示,从20个大类行业的就业人口占比看,农、林、牧、渔业是唯一一个就业人口占总人口超过两成的大行业,占比20.6%。

制造业以18.1%的占比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批发和零售行业就业人员,占比达到14.1%;第四名建筑业,为11.3%。

光是排在前四位的,就占到了近63%。

农林牧渔主要是第一产业;制造业、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批发和零售属于第三产业,却也是相对“古老”的第三产业。

可见,直到今天,国内承接多数人就业的行业,并非高新技术领域。而是事关柴米油盐肉蛋奶、穿衣、居住的民生领域。

这些民生领域的薪资,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

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相对前一年增长了10.9%的情况下,每月收入才达到4485元。

注意,这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老家,这些都是很体面的工作了。

至于制造业,非私营单位,以及私营单位高技术含量的工种,也能达到统计数据中八九千的“高薪”。

至于普通的私营工厂,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不过,真实的收入状况,大家点外卖时可以问一下那些从工厂出来跑外卖的小哥。

从一些流水线工人的视频博客晒图和评论区互动来看,月薪三四千的,也不在少数。

至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建筑行业从业者,据统计,平均月薪大概是6313元。

不过,在一般的工地,没有双休、五险一金,每天搬六七八袋水泥,每月只能拿到4000块的普通工人,也大有人在。

至于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从业,主要集中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南部沿海。

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靠近港口,商业氛围浓厚,经商群体庞大。且形成了当地的圈子文化和一定的准入门槛。这是就业规模排名前4的人群中,收入最高的一群人。

城镇非私营单位批发和零售从业,平均月收入达到8977元。

我个人甚至觉得美国博士平均工资,这个群体的收入有点被低估了。毕竟,南方的生意人,长期以来都是各地公认的“有钱人”,月收入竟然也不过万……

总而言之,别说月入过万,月入5000块对于大多数劳动者来说,都不算低收入。尤其是除了东南沿海以外的广大中西部地区。

那么既然低收入人群这么多,为什么今年这一波大家都很关注呢?

首先,这几年,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不断刷新,短期内,就业压力增加。

2020年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2021年909万;2022年是1076万。

预计2023年将达到1174万。

按照一般毕业年龄22岁计算,最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主要是出生在千禧年前后,也就是“Z世代”。

这代人,幼年时期,经历了2001年的入世,经济快速发展;童年时期,经历了2008年之后以地产为代表的财富增长;2010年之后,见证我们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耳闻目睹一代代人在时代浪潮中,靠知识、靠技能改变了自身命运。

其次,这代人多是独生子女。不论父母再开明,独生子女天生就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承担更多压力。

郑也夫在《吾国教育病理》中提到,在过去,一般家庭只会把有限的教育投入尽量倾斜给有学习天赋的人,把有限的经商资源投入给适合经商的人,脑力实在不行的,继续种地。

不论是家里孩子考中,还是把生意做大,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改变命运的可能。而干农活的孩子,负责给全家托底。

在过去,家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只承担了1/N的家庭责任,每个人也都有天然的“躺平空间”,自己干不好,可以推说“还有老大呢”、“就看老二了”……

现在,家庭责任还在,孩子只有一个。不论父母多开明,但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所赋予子女的家庭责任没有变化。

更麻烦的一点是,高等教育的稀缺度,一年不如一年了。

稀缺度,具体还是要通过人口比例来体现。

2000年毕业人数是107万,2001年是115万,2002年是145万。到了2003年,才突破了200万。

而当时的毕业生,主要是1980年前后出生的人。

1980年,出生人口是1787万,次年就超过了2000万,到了1987年达到2529万。根据毕业数据来算,那代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10。

2000年,出生人口1771万,此后一路下行。这代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1/2。

高等教育稀缺性,可想而知。

并且,这其中存在一个天然的“认知差”。

当下的Z世代的毕业生,其父母是1980年前后出生的人。

不论Z世代的父母是不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他们那一代人都见证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有优越性的。这些人一毕业,就是“十里挑一”的社会人才,就更容易获得稀缺、高薪的岗位。

至于Z世代高等教育毕业生,已经达到“二里挑一”、甚至“三里挑二”。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抓一大把。

Z世代高等教育毕业生视野范围内的同龄人,基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是没有父母一代的“优越感”,本来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是,两代人的“认知差”存在,Z世代背负的社会期许还在。任何一点负面新闻,都可能放大Z世代毕业生的焦虑。

这几年,我们看到,有不少人甚至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把当下的就业焦虑归咎于大学扩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一下20年前的一个历史问题。

大家有没有想过,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为什么能够快速承接美国等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链,成为“世界工厂”?

众所周知,是人口红利。

但是,不论是印度,还是非洲、东南亚,人口数量、人力成本的优势都不亚于我们。

那么,为什么是中国?

这一切,要从1985年讲起。

这一年,邓小平明确指出,一定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搞经济,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同时,小平同志还指出: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并在多次会议中强调,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于是,在同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确定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简称“普九”)。

要完成“普九”的目标,立法保障是前提。可是,法规该怎么写,写什么,可行性如何,执行优先级有多高?

一连串问题,一个比一个棘手。

最大的困难是经费。

制定《义务教育法》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普九”是否全部免费?

当时项目负责人柳斌算了一笔账,除了学费,按照当时标准,每年全国中小学生仅杂费就高达6亿元左右。

对于1985年的中国来说,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但“普九”是个硬指标,必须要执行下去。于是,经过全国人大讨论后,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案: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费,但收取一部分杂费,用于学校办公用品、水电等日常支出。

而这一政策,一启动,就是全国普及。

正如柳斌所说,“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办这么规模宏大的义务教育,确实是举世无双。全国都在为筹措义务教育经费而努力奋斗, 并且奋斗了几十年。”

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时间里,我国筹款达数千亿,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也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我们全民受教育水平由1985年以前的人均4.3年,提高到2000年的人均8.1年。

中国从提出义务教育法,到全面普及只用了15年,只用了美国时间的1/4,法国的1/6。

直到今天,印度成人文盲还高达2.87亿,占总人口1/5以上。非洲文盲率参差不齐,其中尼日利亚文盲率高达80%。

快速、全面普及教育,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发展供应了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人口红利,才真正开始显露。

正是这些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产业工人,让“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

这些年,国内一直有人觉得“世界工厂”不体面,甚至以此来调侃。这些人,大概率是没有体会过当时经济的困难。

1980年中国总人口9.87亿,农村总人口7.96亿,80%人口都是农民。当时,人均GDP只有500元,世界排名140名开外,低于印度以及非洲多数国家。

可以说是,人均贫困户。

到了2001年,人均GDP就达到了8700元。2021年,则达到8.1万元。

如果不大力普及教育、抢着承接低端制造业,中国很可能被长期禁锢为农业国、资源输出国。更不可能在短短40年,突破一道道技术封锁,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听起来不好听,却是靠高质量劳动力堆出来的。甚至说,一定的“人力资源冗余”也至关重要。

正如很多人一直疑惑,在工厂拧螺丝需要小学、初中学历吗?

只开一家工厂,或许不需要。要开1千家、1万家,真的需要。

比如,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前的1984年,张瑞敏接管青岛市电冰箱总厂时,定了13条厂规。其中,第一条就是著名的“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除此之外,还有不准哄抢工厂物资、不准打架骂人等等。

劳动力综合素质如果不能超过工厂需求,工厂规模就不可能扩大。外资不可能来投资,就不可能大量承接全球工业。

这也就是印度、非洲、东南亚等至今无法取代中国工业地位的重要原因。

回到现在的问题,当下的毕业生为什么容易焦虑。

主要原因,是过去40年的教育投资,产生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而短时间内,我们还没有“抢”到足够多适合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干的工作。

这就导致了越来越明显的“人力资源冗余”。

并且,由于我们的教育普及速度远超欧美,导致Z世代和他们的父母短短两代人之间就存在天然的“认知差”。

但是,全球的产业,也是金字塔式分布,越高端工作岗位越少。高端制造业的典型国家,德国,制造业工业总量只有550万,日本也不足1000万。

即使我们把德国、日本的工业全部“抢”过来,也不够。

而关于全球IT服务、文化产业、金融等收入更高的第三产业的抢夺,我们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

别说遍地硅谷、好莱坞,甚至还没有实现遍地班加罗尔、宝莱坞。

我们前几天提到的英国,3/4的就业在金融,这也是绝对的高薪行业,目前我们也只是远观。

因此,可以说当下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的焦虑,主要在于,明明具备了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劳动素质,却没有获得应有的高薪岗位。

尽管华为、、原神等公司在国内外都有非议,有过挫折,但是,他们都是“抢肉吃的狼”,这样的企业应该多加鼓励。

而以我对读者留言的观察,保守者还是不少,不少人还是认为我们的年轻人的能力只能在“世界工厂”里挥洒汗水,认为我们必须遵守既定秩序才能再度迎来高速增长。

客观来说,可能性很小。英美德日等国不可能把全部高薪岗位拱手让给我们。

即使们全部“抢”过来,恐怕也不够……

粗鄙点说,目前,我们处在一进可“抢”,退可“苟”的抉择期。“抢”能解决长期问题,但也很难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当下最要紧的,恐怕还是如何“苟”住。

因此,有句话虽然残酷,但可能更现实:

“我们的年轻人要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我们的社会要接受并帮助年轻人‘向下兼容’。”

不得不说,Z世代的父母辈“向下兼容”的能力挺强的。

过去几年,由于疫情,房地产、餐饮、家政等行业受到影响,不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也只能回到乡下。

2021年全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达到1.7亿人英国G5院校留学,这个数量级一旦突然回来,农村能否接得住?

今年7月20日, 农业农村部公开数据,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率为90.7%。

大城市待不了,可以先“苟”在县镇。

由于县镇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养老托育,都可以作为择业的选择,目前有55%左右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没降,甚至还涨了4.2%,妥妥做了一回经济的“逆行者”。

我们前面提到,农林牧渔、制造业、批发和零售、建筑业,等相对传统的行业长期吸纳了六七成的就业人口。

过去这些行的主要从业者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中的“大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承担的;如今这些行业依旧可以吸纳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中的“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人社部数据显示,在2021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58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预计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农林牧渔更是所有行业中年轻人比例最低的,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只有大约13%。

盲目鼓吹“向下兼容”大有作为,属实是扯淡。但是,在短期内“抢”不出明显成果的当下,盲目放大焦虑,于国于民没有丝毫好处。

只能说,只要大家愿意“苟”,还是有大把能“苟”的机会。

尾声

有人会说了,连博士生都“降低身段”,去中学和街道办了,985毕业生都扎堆去县城了,我们的高端人才是不是饱和了?

顺应大众情绪来说,饱和了。而从实际情况来说,数量还不够。

截至2019年,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约88.03万人。2020年被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尚未公布,但估计在6.5万人左右。如果加上这6.5万,那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约有94.53万人。

按14亿人口计算,那么中国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为万分之6.75,远低于主流发达国家水平(美国1.04%)。

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阵地,我们的高等教育人才,要打的仗,还有很多。

具体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写出:

掀起攻克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大浪潮。

其中重点攻关的科研领域包括以下七大项: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要知道,2021年,国内房地产业占GDP比重为6.78%。17%是一个很高的比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研发投入方面: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引入更多人才。

这些领域的研发必将带动以下相关产业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

这些领域的从业者,就是负责去“抢”的勇士。他们每抢下一个领域,就能带动一片。

因为,制造业中为最终生产制成品的每1个全职工作,会在非制造业中创造3.4个全职同等岗位。

而最终制成品的制造业增加值每增加1美元,经济中其他地方的增加值就会增加3.6美元。

因此,当下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之所以焦虑,还有个原因就是,眼看未来将来,就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来,此时去“苟”又不安心。

在这样人心波动的年代,我们应该给勇士们更多物质和精神鼓励,也应该给“欲苟未苟”的年轻人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话又说回来,不论他们复读、考公、考研,还是积极准备工作转型,哪怕是送外卖,都好过什么都不做。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美国博士平均工资,美国留学 | 收入最高的学士学位Top 10!仅凭本科学历就能拿高薪,一年能赚10万美元……

工作收入会受包括经验和地点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更高的教育水平通常会带来更高的年收入及更低的失业率。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报告,学士学位持有者(本科毕业)的收入中位数明显高于教育程度较低的人,而硕士学位持有者(研究生毕业)收入中位数高于学士学位持有者,博士学位持有者收入中位数又高于硕士学位持有者。

-高中以下学历者的年收入中位数为 35,464 美元。与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相比,他们的失业风险也更大,平均失业率为 5.5%。

-获得高中文凭或同等学历有可能将年收入提高 25%多一点。达到这一水平的个人年收入中位数为每年 44 356 美元。失业率也提高到 4%。

-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年收入中位数为每年 74,464 美元。学士学位持有者的平均失业率为 2.2%。

-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年收入中位数为 86,372 美元,失业率为 1.9%。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收入是高中文凭获得者的两倍多,比学士学位获得者高出 16%。

-Ph.D.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年收入中位数为 108,316 美元,而 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年收入中位数为 108,160 美元。与硕士学位获得者相比,收入增加了约 25%。Ph.D.学位获得者的失业率为 1%,而 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失业率为 1.4%。

那么,有毕业就能拿到高薪的学士学位吗?有一年能赚10万美元的学士学位吗?工资最高的学士学位是什么?什么学士学位就业机会最多?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 以下信息均来自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2024 年 2 月发布的《按专业分列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成果》,该报告依据的数据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和美国社区调查。

1.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师是市场上收入最高的工程师,职业生涯中期工资中位数为 13.3 万美元,职业生涯早期工资中位数为 7.9 万美元。

除了丰厚的工资之外,这些工程专业人员的工作在未来几年也会有强劲的增长–根据 BLS 的预测,在 2022 年到 2032 年之间,工作岗位可能会增长 8%,这比平均增长速度要快。

2. 计算机工程

就收入潜力而言,计算机工程师紧随化学工程师之后,职业生涯中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125,000 美元。在本榜单中,该职业的早期职业薪酬也是最高的,为 80,000 美元。

计算机工程师帮助设计、开发和测试计算机系统和硬件。这些专业人员需要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是对这两个学科都感兴趣的人的理想职业。

3.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师职业生涯中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12 万美元,职业生涯早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7.4 万美元。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在未来几年,航空航天工程工作机会也会有所增长,根据 BLS 的预测,2022-2032 年的增长率为 6%。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专业在部分特殊领域,如航天航空、核物理、武器研究、生化研究室等比较敏感的行业和部门,一般不会招收国际学生。

4.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专业( ,简称 EE)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

该专业研究领域广泛且具有很强的交叉性,涉及电子学、数字计算机、计算机工程、电力工程、电信、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射频工程、信号处理、仪器仪表、微电子学等多个子领域,同时与硬件工程、电子电力、电磁学和波、微波工程、纳米技术、电化学、可再生能源、机电一体化、电子材料科学等专业也有一定重叠。美国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通常设置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中。

与其他工程领域一样,电气工程通常一开始就能获得高薪。早期职业专业人员的工资中位数为 72,000 美元,中期职业电气工程师的工资中位数为 112,000 美元。

5.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学习数学、物理科学、工程学和设计,以了解如何开发和操纵发动机等机械系统。机械工程师职业生涯中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111,000 美元,职业生涯初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70,000 美元。

由于机械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工程专业的需求量可能会很大。根据 BLS 的预测,该职业的增长率为 10%,远高于所有职业 3% 的平均增长率。

6. 计算机科学

随着科技行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科学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和赚钱的专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软件或网络开发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数据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等工作。

早期职业计算机科学专业人员的薪酬中位数为 78,000 美元,中期职业专业人员的薪酬中位数为 110,000 美元。

7. 金融

金融专业学习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以及银行和交易等金融主题。金融专业的学生通常会成为投资银行家、财务顾问、财务分析师、财务规划师、财务经理、商业分析师或会计师。

这是薪酬最高的非工程专业之一,职业生涯中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104,000 美元。早期职业金融专业学生的薪酬中位数较低,为 66,000 美元。

8. 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通常在银行、投资和保险行业工作。他们还可能在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环境中从事政策方面的工作。金融专业更注重资金管理和投资主题,而经济学专业则深入研究公共政策和经济理论。

该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生涯初期的收入中位数为 65,000 美元,职业生涯中期的收入中位数为 100,000 美元。

9. Civil 土木工程师

土木工程师从事桥梁、道路、隧道和下水道系统等基础设施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学习建筑、运输、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环境工程。

职业生涯初期美国博士平均工资,土木工程师的收入中位数为 65,000 美元,但到了职业生涯中期,这一数字上升到六位数,达到 100,000 美元。

10. 商业分析

对于对商业、金融、数据、统计和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商业分析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商业分析师通过研究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公司业绩、诊断问题并提出商业解决方案。

与经济学和土木工程专业一样,商业分析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早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65,000 美元,在职业生涯中期的薪酬中位数为 100,000 美元。

Can I make $100k a year with a ‘s ?有一年能赚10万美元的学士学位吗?

Yes, there are where you can earn $100,000 or more with just a ‘s , it may take some time to earn this . Even the most high- don’t pay in the six .

有美国博士平均工资美国藤校留学,美国留学 | 收入最高的学士学位Top 10!仅凭本科学历就能拿高薪,一年能赚10万美元……,有许多领域只需一个学士学位就可以赚取 10 万美元或更多,不过要赚取这一数额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即使是最高薪的领域,起薪通常也不会达到六位数。

, , and are all good for $100,000 with just a ‘s .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金融学都是仅凭学士学位就能赚取 10 万美元的不错选择。

What ‘s has the most job ?什么学士学位就业机会最多?

and can both lead to that are to see high in the years ahead.

计算机科学和商学学位都可以让学生从事一些在未来几年可能会高速增长的职业。

to the BLS, – jobs that are to see more than 50,000 new open up 2032-2032 and only a ‘s , , data , , and .

根据 BLS 的数据,2032-2032 年间,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工作岗位可能会新增 5 万多个,且只需要学士学位,其中包括软件开发人员、信息安全分析师、数据科学家、计算机系统分析师和信息系统经理。

The BLS also job of a size for these – roles: , human , , , and .

BLS 还预测这些与业务相关的职位也会有类似规模的空缺:运营经理、人力资源专家、管理分析师、项目管理专家和营销专家。

Which ‘s is best for the ?哪个学士学位最适合未来?

, , , and are great picks for a -proof , as these are to see much -than- and a large of job 2022-2032, to the BLS.

根据美国就业服务局(BLS)的数据,计算机科学、商业、金融和医疗保健专业是面向未来的学位的最佳选择,因为这些领域在 2022-2032 年间的增长速度可能比平均水平快得多,而且会有大量的职位空缺。

以上。你最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呢?你会选择进一步深造吗?欢迎分享~

最后,如果你想咨询英美留学,可扫码添加金融街留学小助手,预约免费的1V1专业咨询!资深申请顾问带你圆梦dream 、dream major!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