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美国大学排名,学者但汉松谈美剧《英文系主任》:中美两国大学英文系的共通点是“浓厚的末日感” | 专访

我留意到几位美国非常有名的英文系资深学者都在社交媒体评论说,他们其实不是很认可这样“嘻哈改编《白鲸》”的课堂教育方式。

界面文化:电视剧中对一所虚构常青藤大学英文系的描述,你觉得符合真实情况吗?

但汉松:我个人觉得不能把它当成完全现实主义的美剧来看。剧中有相当多的反讽和比较夸张的再现,很像一出闹剧(),讽刺的口气很强,没有特别追求完全贴合英文系的真实情况。但它在合理的戏剧夸张当中触碰到了很多符合美国英文系实际生存状况的敏感话题。

比如几个小细节。英文系主任的办公室太大了,推特上有讨论说,系主任不可能有剧中女主角金智允那么大的办公室,院长有那么大的办公室还是有可能的。而且,哪怕是在常青藤大学,英文系主任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位高权重,很多教授会轮着当,系主任的分量在剧中被夸大了。这个当然是戏剧需要,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编剧没有在大学任教的经历,其中一位好像是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毕业,所以他们可能是透过学生对英文系校园政治的侧面了解,而不是从真正一线教师的经验出发创作剧本的。

还有一个细节是英文系教职人员的薪水问题。剧中的一个细节是,没有拿到终身教职的教师有7-8万美金的薪水,这对于很多美国大学来说是过高的。当然,我的微博评论区也有一些人留言说名牌大学是有那么高薪水,他们了解的可能是斯坦福、耶鲁、哈佛、普林斯顿这种大学。美国有钱的学校和缺钱的学校收入差距还是挺大的,但总的来说,英文系普通教师的收入还是较低的。

界面文化:你刚才说这部剧触碰到了现实生活中英文系一些比较关键的点,那些点是什么呢?

但汉松:我觉得这部剧主要表现了三个主题。首先,英文系教师之间的代际问题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理念冲突。

另外一个很大的主题是少数族裔在美国大学任教时面临的玻璃天花板。虽然平权法案会确保大学尽量提高少数族裔教员的比例,但《英文系主任》展现了少数族裔在美国大学的地位其实是微妙的。一个韩裔女性当英文系主任,是该大学史无前例的,这个事情显得非常进步。但实际上,他们依然面临职业上的一些隐性歧视,比如说剧中的黑人女教师Yaz McKay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她深知作为一个少数族裔教师,表面上大家对你客客气气,可是白人同事往往只会邀请白人同事去家里喝酒,而你是透明人,白人有白人的圈子,少数族裔有少数族裔的圈子,这个在校园里还是蛮真实的。

少数族裔在美国大学教员中面临种种问题。(图片来源:豆瓣)

第三个是性别问题——金智允作为一位单身母亲和出色的学者,她如何平衡生活和职业?在担当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象牙塔的领导者时,她面临着怎样的性别上的压力或区别对待?男性当系主任,做成什么样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正常;但如果是一个女系主任,大家就会对你的领导风格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做得好就罢了,一旦做得不好就立即会感受到同事的不满。在最后一集里,金智允还是被罢免了,如果是Bill或另外一位白人男教授,可能不至于如此。女性作为领导者蛮微妙的,大家会觉得东亚女性在职场里通常是老好人(play nice)和“不粘锅”,一旦特别雷厉风行的时候,别人又会觉得你是亚裔特色的“母老虎”( lady)。这里展现了美国社会对处于领导地位的女性/少数族裔是有双重标准的。

界面文化: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之前就这部剧采访了一位社会学系副教授,她也是一位亚裔女性。她讲到美国其实有一个现象叫“玻璃悬崖”(glass cliff),在很多情况下,当一个机构或组织非常动荡的时候会倾向于提拔有色人种女性到高位上。

但汉松:对,这相当于是一个定时炸弹,反正最后是砸在这个有色人种女性手里。所以这部剧一开始就象征性地表现了这一幕:金智允刚当上系主任的时候,志得意满地走进系主任办公室,一坐下来椅子就垮了。那张破椅子就是绝妙的讽刺。

从新自由主义治校方式到取消文化,

新老教师、师生之间的分裂日益激烈

界面文化:金智允甫一上任就面对着整个系“生死存亡”的危机:因为课程不受学生欢迎,她需要努力向上级证明英文系存在的价值;开除“表现不佳的”教授;应对被上级强塞来开荣誉讲座的明星。你如何看这种新自由主义的高校行政系统和学术自由之间的冲突与张力?这是否已经给当下的人文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

但汉松:我看剧的时候心情挺复杂的。美国的大学是新自由主义的大学,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从1970年代末至今,把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主导性的高校文化,对北美大学的影响非常深远,它让教育变成了一种消费——学生是消费者,老师则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一切都符合市场化原则。新自由主义最大的神话,就是市场——它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学生不再那么尊重老师,不再觉得老师是精神上的导师比较文学美国大学排名,而是按照个人需要付费选择的教育服务。

另一方面,什么样的教授更值得被聘用呢?除了肤色、平权法案这些因素之外,当然就是论文发表。剧中的Yaz之所以成为学术明星,是因为她是美国学术界顶刊《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会刊》(PMLA)的年度论文奖获得者。美国其实英文系博士生并不追求发表,如果你能在顶刊里发一两篇论文,博士毕业后就更容易在好学校里找到一个终身轨( track)教职,几年后积累更多科研成果再去评终身教职。但是,这当中的逻辑是很新自由主义的:你是不是学校的宝贵资产,取决于你能够在学术发表市场进行怎样的学术生产,而且这种学术生产是可量化的。

但那些老派的教授,比如说几十年前评上教授的那批人,可能就不太追求论文发表,他们觉得自身的资质不需要靠论文来证明——有没有真才实学,讲两段乔叟、谈一谈梅尔维尔的《白鲸》,一个教授的水平就显示出来了。在电视剧中,你能感受到新自由主义大学对学术的干预:年轻学者致力于论文发表,不断地证明自己对学校的价值;老派教授固守文化传统,以不变应万变,相信经典的永恒,推崇哈罗德·布鲁姆式的西方正典看门人的角色。据我观察,新自由主义风格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某种程度上渗入了中国的高校,我们的大学学术考聘体制也是市场化的,教师考核升迁看重论文发表情况,专业与学校排名也都是被高度量化的。

在电视剧中能感受到新自由主义大学对学术的干预。(图片来源:豆瓣)

界面文化:美国学术界的多元包容问题显而易见是《英文系主任》致力于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这里的多元包容不仅指教员的种族、性别比例均衡,也指更多元的教学方式、课题内容和理论。你如何看剧中讨论这个问题的方式?

但汉松:这在推特上引起的争论非常大,在我的微博评论区也可以看到观点的对峙。我留意到几位美国非常有名的英文系资深学者都在社交媒体评论说,他们其实不是很认可这样“嘻哈改编《白鲸》”的课堂教育方式。以Yaz为代表的教育方式其实很市场化——学生喜欢什么、有什么需求,我们老师就倾听,让学生觉得课上能够获得一些很当下的东西,能够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进步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会有一种道德上的自以为是(self-)却不自知。

剧中有一个细节:梅尔维尔是“美国的莎士比亚”,一般的授课方法都会提及他作品中的《圣经》隐喻、文学风格等等,但有一个学生就问,可是他打老婆这事怎么说?梅尔维尔是厌女症吗?看到这里很多熟悉美国大学教育的观众可能都会哑然失笑。因为最近一些年,的确发生了各种类似的荒唐事,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学生请愿,要把系楼里巨幅莎士比亚肖像撤掉,换成一个并不太出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还有一个几年前的新闻,西北大学的一个音乐系学生要在课上抵制惠特曼,因为他在晚年的书信中表达过对黑人的负面看法。

在美国政治正确的大氛围下,英文系往往是最讲自由主义、最进步的群体,热衷于从美国文学中找到“老白男”和帝国主义、压迫性父权之间的共谋证据。在某种意义上,Yaz的教学固然很受少数族裔学生的欢迎,但确实是迎合了某种文化政治的需要。对于她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很多年轻教师会觉得这是对的,应该对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但另一方面,老教师都会觉得课堂教学不应该一味迎合学生,老师绝不只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年青一代和老一辈教师的教学风格分裂,在美国大学里还挺强烈的。我去年在弗吉尼亚大学做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本来很希望能够在英文系旁听他们的美国文学课,结果压根没有一门课叫作“美国文学”,既没有“19世纪美国文学”、“20世纪美国文学”或“当代美国文学”课,也没有专门研究梅尔维尔、福克纳、海明威这样美国经典作家的专题课。有一门课我印象深刻,名字叫“如何用小说来寻找正义”,选择的是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主要是研究文学是如何促进民权事业的。虽然还是讲美国文学,但视角不再是文学正典,而是文学与进步政治的关系。

界面文化:《英文系主任》还通过呈现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探讨了取消文化( )。年轻人是否越来越容易“上纲上线”是近年来争议颇多的问题。你怎么看剧中对取消文化给出的答案?

但汉松:《英文系主任》中非常有争议的一个角色就是Bill,他“完美的堕落”是剧中最大的戏剧冲突,因为在课堂上做了致敬希特勒的手势,就跌入了社死的深渊。虽然这个剧情可能略有夸张,但在美国大学——尤其是自诩为自由派大本营的英文系——“政治正确”的确是一个达摩克利斯之剑。Bill的情况触犯了“政治正确”的禁忌,这里没有任何反讽的模糊空间,所有人都需要“非黑即白”地站队:你到底是支持自由的,还是不支持自由的?即使一位教授有终身教职,但这些红线是不可触碰的。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 )由于在一次会议上说女性在理科方面天然地处于劣势而被迫辞职即为一例。在美国高校就是如此,一次课堂上的无心言论,可能会让你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菲利普·罗斯的小说《人性的污秽》对这种虚伪的校园政治有过尖锐的刻画。

政治红线不可触碰,课堂上的无心言论就会把一个人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图片来源:豆瓣)

就我个人而言,取消文化挺让人焦虑的,我认为它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反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原本应该是左翼引以为傲的价值观,可现在的情况是,在美国文化政治光谱的左右两边都出现了反自由主义的倾向。取消文化的背后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摩尼教思维——你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拒绝思考语境。它和特朗普(以及支持他的极端民粹主义)在立场上看似位于光谱的两端,但实际上它们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这部剧中着力很深的一点就是要去讽刺美国大学校园中的取消文化。但我觉得稍微有点过犹不及,整个剧把大学生刻画得呆头呆脑的,学生都是千人一面,像复读机一样吐出各种政治正确的言论,这其实是一种漫画式的脸谱再现,把取消文化变成了大学生的一种膝跳反应。我依然愿意相信,美国英文系的学生是多元化的,他们并非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界面文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教书乔治·莱考夫在《道德政治》一书中指出,从196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其实就在各种社会运动的影响下吸收各种自由主义理论(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种族歧视等等),以至于当前人文学科中最好的研究其实是由自由派政治的道德性议题主导的。但《英文系主任》似乎又告诉我们,当下的学生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体认太过强烈以至于他们无法容忍与之有丝毫背离的观点。我有些不适的地方是,这种叙事似乎是在暗示某种右翼思想的合理性,即“白左太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在摧毁文化根基。你对此怎么看呢?

但汉松:这是一个特别难拿捏的东西。我觉得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美国的平权法案是基于漫长的种族歧视和种族暴力的历史,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对于种族问题的强烈立场,这也客观上形成了一道维护平等正义的屏障,让一些种族主义的表达被扼杀在萌芽中。这是它特别重要的一面。很多人都在批评滥用“政治正确”不好,但如果没有保护少数族裔、弱势群体的“政治正确”,美国大学的校园生态可能会更糟糕。

所以问题并不是不要“政治正确”,而是如何在这里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艰难任务,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被第六集感动的原因。金智允被撤职之后,去教一门诗歌课,这时她周围的学生不再是激进的示威者,而是愿意和她一起徜徉在文学之美中的门徒。看到她教诗歌时的那种享受,你会觉得她在学校的所有酸甜苦辣是值得的。Bill也留恋校园,他拒绝接受校方调解,执意要打官司,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未来继续在大学任教。剧中英文系的各位老师尽管立场各不相同,但他们始终认可一点:用文学去教育学生,这是维系英文系生命的一股能量。办公室政治、校园政治固然是令人讨厌的,但正是在讲台上,老师可以带领年轻的读者去感受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虽然剧里有很多讽刺,但最后体现出来的,仍然是老师们对教学沉甸甸的挚爱,尤其是对文学本身的挚爱。

界面文化:从更大范围来看,因为讨厌一个人的观点就要想尽办法令其噤声甚至身败名裂,这种情况也不止出现在美国。这种不宽容的时代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

但汉松: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流行这样一种不宽容、偏执、促狭的反智主义。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身份政治,比如性别身份、族裔身份等等。身份政治是一种基于差异的知识生产方式。如何确立身份?其实就是不断去区分、分化——最后变成美国大学里黑人研究非裔文学、东亚学生选修东亚研究课、女性上文学与性别的课、LGBTQ群体做酷儿研究。美国这样的社会里允许多元声音出现,但最后它演变成了一种小圈子游戏,彼此互相不倾听。身份政治过于强调维护独异的身份,往往会模糊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当学术思考必然伴随着差异性的标签,也就变成了一种站队的游戏。身份或同一性,其实是一种压迫性的存在。

另外一个原因是极端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也是一种差异政治,一旦坚持极端民族主义,最后就会变成反移民、反少数族裔、制造他者。极端民族主义者往往热衷于“猎巫”,制造出一个共同的外部敌人来显示共同体的团结。在这一方面,身份政治和民族主义是不谋而合的。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现在学术界也提倡重回法兰克福学派,重读阿多诺、霍克海默、霍耐特。阿多诺作为一个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往往被认为是左翼学者,但耐人寻味的是,当六十年代德国出现学生运动、要占领校园的时候,他却是站出来反对。阿多诺当然是批判资本主义文化的,但是他反对学生那种极端的反体制、反文化的方式,因为这些学生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其实对资本主义文化、经济和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是缺乏了解的。1960年代欧美学生运动中的一些底层思维,其实和《英文系主任》中那些示威学生是有些像的。

阿多诺(资料图片)

回到法兰克福学派,其实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相当深刻复杂的思想资源,我们在这当中看到是人类超越族裔和性别的一些共同联结。在族裔和性别之外,阶级也很可能是我们当下一个重要的思考路径。在全球化和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把莎士比亚肖像画逐出英文系大楼、大学校园里为照顾跨性别者而用“心理性别”区分男女厕英国G5院校留学,所有这些校园政治的斗争可能会变成一种收编的手段,让我们陷于这些身份差异的争执,而看不到资本主义更本质的结构性不平等。

界面文化:我也承认比较好的解决之道去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共性,但是我不觉得回到阶级的单一维度是合适的。我还是会觉得交叉性很重要,阶级、性别、种族的三位一体,更好的方式是把它们融合起来去看问题。

但汉松:对。我所说的“阶级”不是那个特别意识形态化的阶级范畴,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承者在讨论阶级概念时会对其进行意义改造,让它不仅只有政治、经济的意义维度。但我完全认同你的说法,激活对阶级的认识,不是说要把关于性别和族裔的概念排除在我们的思考之外,而是说希望它们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相互撤销。

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

能让我们获得对后真相时代的免疫力

界面文化: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的英文系和美国大学的英文系有哪些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

但汉松:两者表面上看,好像有很大的错位——他们的英文系更对标我们的中文系——但一个很大的共通点,其实是“都站在了悬崖边上”,都有一种浓厚的末日感。人文学科的危机在美国已经讲了不止一天两天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文科面临的尴尬局面就是经费不足,文科中首当其中面临经费削减的,正是英文系。所以英文系在美国大学体制里是一个特别有危机感的机构,一直处于挥之不去的末日氛围中。我访学的时候旁听过他们系里的会议,和剧中演得差不多比较文学美国大学排名,学者但汉松谈美剧《英文系主任》:中美两国大学英文系的共通点是“浓厚的末日感” | 专访,讨论的首要问题就是选课人数下降,经费不足。大家觉得英文系必须要教“有用”的东西,文学肯定“没用”,于是很多大学就挖空心思开设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写作课——金融写作、保险写作、法律写作。如果选课人数不够的话,学校给的资金或捐款就会减少。08年金融危机后大学经费不足所辐射出的末日感,在美国文科院系是非常强烈的。

中国的情况稍微有点不一样。我们有国家财政拨款,旱涝保收,不至于像西方国家的大学那样市场化运作,不讲情面。但招生不足的问题,在中国大学的英文系里同样存在。国内不少综合性大学都在推行大类招生,即学生入学后先不分专业,鼓励学生跨学科修课。但最后的问题就是,一些优秀的高分学生可能不愿意去读语言类专业。如果缺乏优质生源,中国的英文系(更多被习惯性称呼为“英语系”)在学校里的合法性就会成为问题,然后学科排名退步、给学校的学科贡献减少,最后学校也会减少经费资助。所以简单来说,中国大学的英文系和美国大学的英文系都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在工具理性至上的消费社会,两者都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大家都发愁如何让自己变得“有用”,如何说服学生和家长,让他们相信这是毕业后能“吃到饭”的专业。

美国最顶尖的十所大学排名,同声传译的摇篮——Top8全球翻译名校

英语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国际通用第一语言,与沟通密切相关的语言翻译备受各界关注,那么全球专注高级翻译的教育摇篮圣地有哪些?今天为各位翻译界的朋友们和对翻译感兴趣的同志们介绍令人充满向往的《全球翻译名校八大所》。

一 of Bath 巴斯大学

大学位于英格兰南部的世界遗产城市-巴斯。根据英国各媒体近十年公布的英国大学排行榜,巴斯大学被稳固的确立为英国排行前十的大学。巴斯大学是全英前10的著名学府,历年最高排名全英第4(分别于2003年和2015年) 。成立于1966年,现任校监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三子 – 爱德华王子, 威塞克斯伯爵。

开设专业:

MA &

MA with

MA &

开设时间相对久一些,课程设置如下:

/

I

II

Using in the T & I

MA with 是专为商务口译(中英方向)的学生设立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巴斯大学的口译与翻译专业,是欧洲议会( ,EP)特别拨款给巴斯大学所设立,旨为UN和EP输送优秀翻译人才,是欧洲最早提供翻译课程的学校之一;多年来已造就无数翻译专家,是翻译领域的翘楚,提供英-法、英-德、英-西、英-俄等欧洲语言,以及英-中、英-日等亚洲语言的双向口译笔译课程。

巴斯大学同传课程以实用的课程为主,并非纯学术理论导向,学生有机会至联合国在欧洲举行之会议进行观摩,英国大学学校还会请来知名的翻译家和口译员进行讲座或者讲课。

二 纽卡斯尔大学

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北部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是世界排名前1%的著名大学,英国顶尖学府。纽卡斯尔大学是英国著名的罗素大学集团,N8大学联盟的成员,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二十所大学之一,是英国著名老牌大学,其历史悠久,拥有欧洲最顶尖的医学院,同时该校在科学、工程、法学及人文等方面皆相当著名,此外,也是英国拥有最多的欧盟研究文件的学校之一。纽卡斯尔大学目前除了泰恩河畔纽卡斯尔本校区外,在亚洲的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分别设立了马来西亚校区和新加坡校区教授部分专业领域课程。该校创建于1834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开设专业:

MA

MA

MA &

MA

课程设置:

必修课

II

II

II

in and

in and

/

/

选修课

for and

of

in and Law

for the Union’s

纽卡斯尔大学是翻译研究所被誉为世界三大顶级高级翻译学院之一,汇聚了全世界最顶尖的教师,其具体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丝毫不亚于巴斯大学。

三 of Leeds 利兹大学 1831年

世界百强名校,英国前十的顶尖学府。英国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的创始成员,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世界大学联盟成员,白玫瑰大学联盟成员,N8大学联盟成员,英国12所精英大学之一。学校位于英国第三大城市利兹,其校史可追溯至建立于1831年的利兹医学院,在1904年获国王爱德华七世正式授予利兹大学的名号。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英国最负盛名的十所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拥有6名诺贝尔奖得主、2名总统和佳子公主、托尔金、张国荣在内的众多著名校友。

开设专业:

MA

MA

MA and – 2

MA and –

作为世界知名的大学,利兹大学是目前英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也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利兹大学的科研成就举世共睹,是全英最好的10所研究性大学之一。利兹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下属的翻译研究中心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四 of 威斯敏斯特大学

位于伦敦西区的一所英国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2017-18年位居泰晤士英国大学排名117名,卫报英国大学排名第112名,2017-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第601-800名。其诞生于1838年,拥有近两百年的悠久历史,前身是皇家理工学院(the Royal ),为英国第一所理工教育学院,更是目前环球十大新闻传媒学院之一。现有24000多名学生,为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目前约有3000名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这里学习。

开设专业:

and MA

MA

MA

and MA

课程设置:

必修课

(all year core unit)

Main (Into your )

Main (Into your first )

(For those whose first is not )

(all year core unit)

Main or MA or MA

选修课

for

(Non- of only; to )

– (CAT)

: and

Main (For those whose first is not )

(For those whose first is not )

( to )

and Union for

威斯敏斯特大学是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的会员,曾经也是欧盟同传学位机构(EMCI)的成员之一,具有一流的师资和全英领先的翻译与口译教学水平。

同时,威斯敏斯特大学地处伦敦市中心,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大型的会议和会展,拥有伦敦以外的学校所没有的锻炼的机会。

五 of at 明德大学 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

坐落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特雷市,位于加州蒙特雷湾,依山傍海,临近旧金山、圣何塞、圣克鲁兹等城市。原是一座独立的规模较小的私立高等研究学院,2010年正式并入明德学院,现为明德学院的一员。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国际生,校友遍布世界各地。除翻译、同声传译外,蒙特雷国际研究院的特色专业还包括国际政治、环境政策、国际商务、语言教学等。

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有以下四个翻译硕士项目:

笔译与口译硕士项目(TI)

许多雇主不知道两个专业之间的区别,期望你能胜任这两项任务。超过60%的学生选择攻读笔译与口译硕士学位 。

蒙特雷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同时成为笔译和口译专家。笔译项目的研究可以帮助准备口译项目美国最顶尖的十所大学排名,同声传译的摇篮——Top8全球翻译名校,而口译要求的反应度能增加笔译工作的完成速度。

笔译硕士项目(T)

特定语言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笔译技能,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自如。蒙特雷让学生利用多种供专业笔译人员使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翻译实习课程获取实战经验,还能试验属于个人的笔译风格,同时探索在大规模项目上与团队工作的的复杂性。学生也参加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未面对未来多样化的市场做好准备。

会议口译硕士项目(CI)

本项目的课程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在特定语言上的会议口译技能,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自如美国最顶尖的十所大学排名,建立在今天的口译市场立足所需的技能。 为面对会议口译市场多样化的领域,学生将加强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等。

学生在口译实习课程中能够获得口译的实际经验 ,在公共场合、会议、甚至在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自己的多语言跨学科课程中提供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服务。学生也需要修习一门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帮助他们面向口译职业生涯。

翻译与本地化管理硕士(TLM)

翻译与本地化管理专业的训练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翻译、科技和企业管理。

翻译方面,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语言与文化能力。

科技方面包括翻译记忆和机器翻译、术语管理、软件和网站本地化、流程标准化、IT/工作流策略以及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方面包括企业管理的关键领域,如项目管理、多语言营销、管理经济学、产品开发和国际化经营战略。

六 é – Paris 3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

巴黎第三大学成立于1970年,前身是巴黎大学文学院,并于1971年采用“新索邦( )”校名,旨在表明它在巴黎拉丁区的历史根基及其所担负的在大学高等教育与研究领域广泛创新的使命。巴黎三大同时也和巴黎政治学院等八所巴黎高校结为 Paris Cité联盟。在巴黎13所公立大学中,巴黎第三大学又以语言和电影艺术方面学科而闻名。

特色

会议同声翻译DESS,是ESIT中一个非常专业的文凭,入学要求很高,除了母语以外,还要极其熟练的掌握2-3种外语,其毕业生能够在大型国际会议中担任同声传译的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都有中国参加,对中文同声传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优势

外国语法语教学法教研单位(UFR DFLE)招收希望学习或进修提高法语知识,或者希望获得外国语法语教学法训练的外国学生。普通及应用语言学和语音学学院(ILPGA)则专致于语言与言语(语言学与语音学)普通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七 麦考瑞大学

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莱德市,距离最近的城镇埃平()仅五分钟车程。校总区距离市中心有18公里,占地面积达135公顷;创校历史虽然不足50年,但由于办学积极进取,所以在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香港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翻译(笔译和口译)是麦考瑞语言学系的一门著名的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严谨而不乏灵活,富有挑战性。有许多选修和必修课程。吸引了许多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他们是未来的翻译家、英语教师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语言学系的教学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教学理论与实践在澳洲无可匹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一般笔译与对话、连续口译与会议口译技巧、字幕配译、社区笔译、口译与文学翻译等方面,麦考瑞大学以实践性的的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笔译和口译技能,注重强化练习和培养洞察力。事实已经证明,笔译和口译两种技能的完美结合,大大地强化了学生在许多行业获得机会的能力。该专业不仅吸引了澳洲本土的学生,更吸引了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的学生。

该专业所有的授课式课程都得到澳大利亚国家翻译员认证机构(NAATI)的认可。在澳洲,NAATI负责制订笔译和口译的标准,在专业层次上考试和认证笔译员和口译员资格。经NAATI授权,麦考瑞大学可以在本校区安排和进行NAATI考试。

学生如果完成实习科目的要求,在笔译和/或口译课程取得优良或优秀,即可获得NAATI认证成为一名专业笔译员和/或口译员。NAATI认证的依据是与科目(笔译实践)和(口译实践)相关的评估成绩达到优良或优秀。

八 上海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

“上外”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创建于1949年12月,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QS100名校留学,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of and -tion,简称GIIT)是于2003年4月1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立的学院。

人才培养瞄准专业学位的国际专业化标准,学术学位的科学研究前沿。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国内、学界业界、校内校外合作,实现政、产、学、研互相交叉、联动、融合。

学院开设翻译学硕士、博士专业,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汉、法汉、俄英汉),国际会议口译专业。毕业学生500余人,目前在校学生数已经达到200多人。

美国爱丁堡大学排名,博士伦理与实践神学

爱丁堡大学(The of ),简称爱大,苏格兰之王,全球20强顶尖名校。位于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创建于1583年,是英语国家中第六古老的大学。《苏格兰启蒙运动》与《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提到爱丁堡大学在18世纪曾超越牛津和剑桥而成为引领欧洲学术发展的第一大学。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盛赞:“爱丁堡大学拥有许多真正的伟人和从事各种知识研究的教授,这在以往的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从未有过。”爱丁堡大学产生过2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英国首相、4位总统和2位总理美国爱丁堡大学排名,博士伦理与实践神学,并为罗素集团(The Group)、科英布拉集团(The Group)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成员。达尔文、大卫·休谟、亚当·斯密、麦克斯韦、亚当·弗格森等诸多名家均曾在爱丁堡学习或从事研究。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庞大的规模、卓越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爱丁堡大学在2015/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第21位;在2015/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第24位,声誉排名全球第29位;在2015年维基百科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位居全球第16位;2015/16 ARWU世界学术排名全球第47位。在英国官方每7年发布一次的英国大学研究排名中,高居全英第4位,仅次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是英国的超级精英大学。爱丁堡大学有一套严格的录取选拔机制美国爱丁堡大学排名,是英国大学中入学竞争最激烈、申请难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录取率仅为8%-10%左右。爱丁堡大学是英国最具规模的院校之一美国top30名校留学,以其出色而多样化的教学与研究而享誉世界。

查看学校详细信息查看该校所有课程

为您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