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琳,她博士7年,发表了6篇文章,去世前仍未能毕业。大家议论的焦点是,在美国读博士,短则3-4年,长则7-8年,投入的是青春,最终能收获什么呢?下面就来说说在美国读博的风险大不大。
在决定走“读博” 这条路之前,读一读这篇文章。
10月10日,犹他大学证实该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唐晓琳已离开人世。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 C. 教授给系里所有学生发去了一封邮件,对唐晓琳的去世表示极大悲痛,并说她将会被所认识的人们深深怀念美国top30名校留学,并且提供了心理辅导的信息。但邮件并未提及唐晓琳的具体死亡原因,以及何时何处发现遗体。
据悉,唐晓琳2004年考入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据犹他大学网站2014年11月报道,唐晓琳和该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副教授 合作,对动物病毒进行了生物化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以发现和解释埃博拉、麻疹和狂犬病等相关病毒的各种可能的复制机制。
唐晓琳非正常死亡事件在犹他大学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引发热议。有犹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近日来在网上留言,指责唐晓琳的导师给她压力太大。一位中国留学生留言说: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 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林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
按照常理出现这种情况导师应该在主页表示哀悼,这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再联系到唐晓林7年博士,发了6篇文章,还没有毕业,我们无法不怀疑导师的心虚和冷血。
另外一位犹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爆料说:唐晓林的导师和他老婆在犹他物理系“开夫妻店”。他的老婆就有过不让美国博士生毕业的经历。这个美国女生在很多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了一作文章,还是被他老婆卡着不让毕业。最后请了律师闹了一通挂在别的导师名下毕了业。
[] Gao 是一名生物信息分析师,她的回答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 Gao 的留言里提到了“千老”这个梗,为此我还专门去查了下。
2012年的时候,有个80后妹纸新进了某实验室,同实验室有个70后的博士后。两人有点矛盾,妹纸发了个牢骚帖,说了实验室的几个人,其中一个被其称为“千年老博后”。过了几天,一个老博士后发了一篇名为《我是千老》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在北美求学,最终变成职业博士后的经历,从此“千老”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读博(博后)这条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风光。
关于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和风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吴绢曾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美国读博士的风险
读博士最大的投入是青春
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短则三四年,长则七八年。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一年能抵过去的几年。更别说中国的经济爆发,在国内经商的同学一年里赚着十年的钱。因为保养得宜,加上春风得意,十年过去了还像昨天那么年轻。
而在美国读博士的,这长长的几年青春,都是要实打实地在图书馆或实验室度过。增长的知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早生的白发。同学赚的可都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可以用来玩漂移的宝马,或者是要保姆浇花的别墅。很多人觉得不值,也有很多人为你觉得不值。特别是在这个重商重利的重金属时代,这白花花的青春似乎花得特别不值。前面说过到美国留学读博士,在美国读博的风险大不大,读书不是职业,读博士也不是职业。这么长的时间都是投入,而且是有风险的投入。
读博士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是读不出来。读博士不像硕士。美国的硕士虽然要读两年,是英国和澳洲的两倍,其实却很好读出来。不过美国几乎就不把硕士看成是一个正经的学位,当然MBA除外。我们系的硕士不用资格考,不用开题答辩,最后的毕业答辩也不用对公众公开。一般硕士被看成是一个过渡的学位。只有博士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哪里挺不过就倒下在哪里。
我们系的博士资格考要关起门来闭卷考三天。第一天考理论,第二天考方法论,第三天考专业知识。等到第三天考完,一般人的状态就是用鞭子抽他也无法再抽出来一个单词来。因为所有能想到的他都已经写出来了。通不过的有些是英语太糟糕。三天24个小时写下来,更是云遮雾罩,让导师无法给及格。有些人是实在容量不足、储备有限,不够三天的料。但是在做学问上栽跟斗到美国留学读博士,再惨也还算情理之中。
读博士另外的一种风险与学问做得如何无关,而是与文化有关
美国的文化与中国有千万种不同。文化的陷阱小则让你处处受制,大则能直接把人送进监狱,甚至送人性命。懂文化要比懂学术难得多。学术很直白,文化则很含蓄;学术很逻辑,文化则很无厘头。博士要读出来,有时候入乡随俗比悬梁刺股来得重要。
读博士的终极风险是找不到工作
当初拿到美国的博士入学通知书,很多人也同时攥着美国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这份沉甸甸的奖学金除了每月可领的助教助研的薪水,还有免掉的昂贵的学杂费。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年也有三五万美金。换算成人民币,这个博士也还算读得风光。好不容易读出来却找不到工作,情何以堪?
理科工科的博士,工业界还能消耗一些。文科的博士,比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通常只能去高校。但是高校职位非常有限。加之终身制让七八十岁的老教授还活跃在教学研究一线,要等一个这样的高校职位,简直和查尔斯王子等当国王的难度相当。中国留学生读文科博士的少些,但是美国自己人对此却是乐此不疲,根本不把投入收益放在眼里。
如果读博士的收益仅仅是一个终端学位,而这个终端学位让原本或许有潜力成为款哥款姐甚至款大爷的人成了失业人员——不仅仅是在美国失业,还可能在中国失业,成为终端海带。
那么,这个博士,是要读,还是不要读?这个问题,其实我有个很简单的回答——那就是不要读。
一纸文凭,无论博士、硕士、还是学士,真的只是一张纸而已,轻如鸿毛。如果仅仅为了“一张纸”的收益,耗费美丽青春,甚至有人铤而走险做出买“纸”的傻事,实在是数学不过关,没有算清楚得失。
当然,风险与收益并存!
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
到美国留学的人数,趣读中美关系:你爱喝的可乐是这么来中国的
《阿甘正传》剧照
1994年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个片段,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阿甘和约翰·列侬参加访谈节目,在回忆他的中国之行时,阿甘说中国人不把钱存在银行里,列侬说“no (没有财产)”,阿甘说中国人从来不去教堂,列侬说“and no ,too(也没有宗教)”。20年后,好莱坞大片《2012》里则这样呈现中国——“方舟”建在中国西藏。人类逃离行动的总指挥大发感慨:“选择中国没错,交给其他国家不可能完成。”而电影《地心引力》中,迷失太空的美国女宇航员用救生舱飞抵中国的空间站“天宫”,最后搭乘“神舟”回到地球……
电影是一面窗户,好莱坞大片里情节的变化折射出了美国对中国刻板印象的逐渐消解。不仅仅是电影,建交36年来,中美关系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从一开始的猜忌、试探,到如今互信增进,合作共赢。今天,小编先从一罐可乐的故事讲起,看看中美关系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经济:一罐美国可乐的中国进化史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抛开这些空洞的排名,普通民众所感受到的更为具体。一个三口之家,男主人在买车时选择了福特翼搏,女主人逛商场喜欢购买倩碧的护肤品,孩子进超市后总爱去拿几瓶可口可乐,一家人出国游玩时乘坐的是波音客机……美国产品在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中国人。
这些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就取得的。以可口可乐为例,1978年12月13日,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谈判之后,中美双方企业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明确美国可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装瓶厂建立起来之前,从1979年起可用寄售方式由中国指定企业安排销售。自此,可口可乐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国企业。1992年,中国市场准入谈判达成谅解备忘录,我国将于1994年取消外国牌号碳酸饮料进口配额,1996年取消许可证。可口可乐公司敏锐地意识到管理将有所松动,于是于1993年抢先取得了新建10个灌装厂的资格,破了从1987年以来停建新厂的禁令。让更多的可口可乐走向了中国消费者。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上的中国商品到美国留学的人数,数量更为巨大。从日用杂货、新鲜蔬菜到肉鱼蛋奶,从服装鞋袜、厨具家具到电视机、电脑显示器……中国商品充斥着美国市场。除了产品的输出外,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达46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了超过8万个直接就业岗位。有媒体采访美国卡罗来纳的一位在中国企业工作的美国人时,他表示,“只要不让我下岗到美国留学的人数,趣读中美关系:你爱喝的可乐是这么来中国的,只要经济景气,我才不介意公司是不是中国人开的呢。”
政治:“小球转动大球”从迂回路线到坦诚相待
此次习大大访美虽然是他就任来的首次访问,但在这之前,他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进行了多次会见。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谈,中美间最高层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广阔而通畅。但在几十年前,搭建中美间的交流平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几乎是零交往。两国政治关系的破冰,最终得益于一项体育运动。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中美两国乒乓球手的偶遇、互赠礼物成为爆炸性新闻。随后,中国通过美国驻日本大使馆,邀请美国队访华。“乒乓外交”也因此载入史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发展的道路;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访美,中美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中美两国相互了解、友谊和信任进一步增强。
如今,习大大出访同样备受世界瞩目,但与最初“乒乓外交”等意义大于成果的外交手段相比,大家更关注此次出访的亮点和成果。中美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从“小球转动大球”的迂回路线,已经转变为更加频繁、坦诚、多方面的往来交流。
文化:从被偏见对待到银幕拯救者
中美间的文化交流中,电影是其中影响最广泛、时间最久远的一种形式。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国际格局的变化QS200名校留学,世界正在从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这种变化同样反映在电影表达中。
早在上世纪20年代,“No must in the story”(不准有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的荒谬戒条,曾被奉为好莱坞的“清规戒律”。几十年前,美国大片中也很少能有几个与中国元素有关的镜头,即便有,也多半是丑化、调侃的对象。但如今,那些美国大片里的中国元素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刮起了“中国风”。
1998年,集中使用中国元素的《花木兰》大获成功;《碟中谍3》片长2小时6分钟,中国的部分有40分钟之久;《功夫熊猫》、《地心引力》《2012》……诸多优秀的美国电影里所采用的中国元素,均成为了亮点。在不少电影中,中国所代表的词汇逐渐成为了友好、可信赖、高科技、甚至拯救者。
美国大片争相使用中国元素,与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密不可分。误解、偏见和隔膜或许会长期存在,但事情确实正在发生改变。
教育:中国留学生人数激增 美国海归扎堆
此次习近平访问美国,有一项行程是访问位于西雅图南部的塔科马市的林肯高中。从邓小平访美期间两国签署的教育合作的文件,到如今赴美留学签证的优惠政策不断实施,两国间的教育交流合作也不断深入。
美国的电影里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而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去美国留学”则成为了一个热点桥段,如电影《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等等。改革开放后,赴美留学大都是公费派遣下的高材生,现在,赴美留学者则多是在父母的支持或者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赴美留学资格。
2014年,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表示,来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创下了新的记录,2013年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从235,597人增加到274,439人,增长了38,842人,增长率为16.5%,中国再一次成为赴美留学生来源国之首。不仅赴美留学火爆,对美国人来说,中国也是美国人留学的前五大目的地国之一。2012年至2013年,有14,413名美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截至今年夏季,美国已经实现了让10万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的目标。
军事:冲破严峻考验 建立新型军事关系
很多人对于中美两国的军事,还停留在“中美开战谁会赢”、“中国的武器能否与美国抗衡”、“中美军事实力对比”等等问题的讨论上,但其实,两国间的军事交流已经日趋深入。
中美建交不久后,两国的军事交流也很快启动。1980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字词拉开了中美军事交流的序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美国国防部长踏上中国大陆。30年来,中美军事关系大体上走过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美建交到1989年。这期间,两国军事交流日渐增多,但是冲突和矛盾仍然存在。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20年的时间里,两国军事关系发展跌宕起伏,经受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台海危机”、“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等等,造成了三次危机。911事件后,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等问题上,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增多,两军关系逐步恢复。
2013年以来,中美两军互动频频。从八月在亚丁湾举行的中美反海盗演习,到中美海军海上联合搜救,再到2014年中国将会参加由美国主导的2014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演。而在前十几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军事专家指出,中美双方增加互信是必然趋势,美方也需要了解评估中国的意图和能力。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前“习奥会”的重要内容。此次习近平访美,军事问题也可能成为热点之一。
三十六年来,中美两国关系取得的发展有目共睹,成果也影响着两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歧和矛盾不可避免,但共同利益永远大于彼此分歧。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两国间共同努力。
留学美国的要求,美国留学的要求有哪些
刚刚开始关注美国留学申请的同学可能对于去美国留学的要求还不是非常清楚,结合多年美国留学申请经验,下面就为大家说说去美国留学的要求这个问题,给大家一个参考或参照。祝同学们的留学申请顺利!
申请文书
去美国留学,一套完整的申请文书必不可少。申请文书可以体现同学们的各种实践活动经验,体现各种能力。申请美国留学的申请文书留学美国的要求,一般都要包括几个部 分,个人简历、个 人陈述、推荐信、成绩 单、学历学位 证明以及其他的一些文 件。这些文书材料同样也是能展示最多 申请人个性化和众多研究经历、实习背景的载体。
语言成绩
语言成绩是去美国留学必须要有的另一个条件,当然,双录取项目不受此限制。去美国读研究生对语言成绩的要求一般指新托福和雅思留学美国的要求,美国留学的要求有哪些,以及美国研究生 入学考试 gre以及商学院要求的gmatQS100名校留学,当然,法律需要考 LAST医学院需要考MCAT。一般来说,文科类专业对于托福雅思成绩的要求是最高的,商科类专业所要求的语言成绩也比较高,而理工类的专业相对来说对于 语言成绩的要求要低一些。
GPA
这里,GPA 的重要性不能一概而论,也 要看申请者 的综合素质。综合条件越好,GPA的重要性相对就降低;综合条件一般,GPA反而是敲开名校之门的制胜法宝。一般来说,申请理科对绩点的要求要比申请文科 高,申请博士的绩点要求要比硕士高。
所以综合以上,去美国留学的要求大致就这三个方面,硬件条件符合,就可以着手准备申请,当然,美国留学申请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大家提早一年开始准备,这样才能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