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的艺术氛围十分浓厚,且拥有着各种优秀先进的教育资源,是很多艺术生们的留学首选国家。美国的音乐院校基本上都涵盖了音乐教育专业,那么美国音乐教育专业排名是什么样的呢?
美国音乐教育专业介绍:
美国音乐教育留学专业并不像音乐表演开设的那么普遍美国教育类大学排名,2024最新美国音乐教育专业排名,很多学校没有这个专业,但是在排名前两百的学校中还是有30多个学校可供选择的,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有,如:Johns 、 of -、 、 、SUNY- 、 等等。
1.GPA:普遍要求2.8+或3.0+。
2.TOEFL:最低直录要求79-80分,排名好的综合性大学一般要求90-100分。
3.GRE:综合性大学要求提供GRE的比较多,但也有些综合性大学不要GRE。专门的艺术类院校则大多不要求GRE。甚至有的学校不同的方向美国top30名校留学,有的是要GRE,有的是不要GRE的。
美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1.音乐类主要课程:
器乐技巧研究
音乐小学课堂
音乐指挥工作
排号
音乐器材与演唱方法研究
合唱方式与方法研究
2.教育类主要课程:
of 音乐教育基金会研究
Music and the Music 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
and 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
Child and 儿童音乐发展研究
World Music and 世界音乐表演与教学论
in Music and 音乐历史与文学研讨
美国音乐教育专业排名介绍:
1.罗彻斯特大学 (纽约州) U. of – of Music
2.印地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 –
3.茱莉亚音乐学院(纽约市)
4.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of –Ann Arbor
5.柯蒂斯音乐学院 (宾州) of Music
6.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麻州) New of Music
7.西北大学 (伊利诺州)
8.奥柏林学院 (俄亥俄州)
9.辛辛那提大学 (俄亥俄州) of
10.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 of –-
以上就是对美国音乐教育专业排名的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美国音乐教育专业排名情况可以咨询美行思远音乐留学顾问美国教育类大学排名,或者访问美行思远音乐留学官网。
ee美国大学排名,美国cs专业大学硕士排名!
美国cs专业大学硕士排名
一、卡耐基梅隆大学
美国研究生CS专业排名:4
虽然此次排名跌出第一,但卡耐基梅隆大学在美国CS项目上的地位,还是无可撼动的。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也正是学校牌子硬,专业就业强,所以ee美国大学排名,卡耐基梅隆大学CS专业的火爆同时导致CS课一席难求,非CS专业的学生也在争夺CS课程资源。
这就造成了申请者众多、招生名额不足的情况,所以大部分美国大学的CS专业的录取率都很低。
二、斯坦福大学
美国研究生CS专业排名:1
由于该校地处硅谷,所以斯坦福大学研究生CS专业历来被认为是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也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其优秀的学术背景,每年CS院系申请竞争相当激烈。
三、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波士顿市郊ee美国大学排名,美国cs专业大学硕士排名!,专注于科学技术研究。MIT的CS专业属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EECS),作为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翘楚,EECS是学校人数最多的之一,全校有大约25%的本科生都属于EECS,是多数该领域人士梦寐以求的地方。
四、伊利诺伊香槟分校
伊利诺伊香槟分校(UIUC)是全美最好的公立校之一,又称玉米地、保底神校。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非常有名,美国早期的超级计算机都是由UIUC牵头研发的,美国超级计算机应用程序国家中心也设立于此。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互联网浏览器—IE浏览器QS200名校留学,就是由该中心研发。UIUC除了工程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专业,其他学院也开设了CS+其他学位课程。
杜克大学美国排名第几,从U.S. News最新排名,聊聊美国名校相亲群鄙视链
要说近期留学圈的震荡性事件,要数今年7月,杜克大学的一位华人教授,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哈耶普斯麻T23相亲群”的入群要求截图。
一张小小的截图,引出了留学圈相亲鄙视链,背后也折射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留学圈的妈妈们一定都知道“哈耶普斯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几大美国顶尖名校,这些名校都有自己的“录取偏好”,比如:哈佛偏爱录ED申请者;麻省理工对学生的SAT数学要求很高;普林斯顿非常看重学生的GPA;耶鲁会看学生的班级排名;康奈尔则喜欢中国学生……
这也是名校从众多优秀申请者中择优的方式。可见进入名校的优秀学生,各有各的过人之处。
那“哈耶普斯麻T23相亲群”是个啥?
原来,它是由在美华人家长为孩子们发起、组建的相亲群,它划定了严格的入群资格:首先,孩子需来自美国23所顶尖名校;其次,如果是来自像莱斯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华盛顿大学这一梯队的名校,则必须要有附加的条件:即需要拉人头才能申请通过。
家长们说:学校不能预见人生的全部,但可以看到人生的最低处。他们认为学校背后包含了许多,比如说:家庭背景、个人能力、社交圈子等等。相同的学历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或许让两个人的共同语言增多。
只不过,没想到在全民卷娃的时代,现在相亲的门槛越来越高了,“门当户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竟然是孩子们的学校排名和专业!
除了“名校”的门槛,家长们对学历和专业也有特定的要求与偏好。
学历:美本或留美博士!美硕被无情地丢进了鄙视链中。因为家长们认为留美学习不到四年,对美国文化了解自然不够深入。
专业:1.高要求 2.高学费 3.高收入。像医学这样的“三高”专业,家长认为学生自身能力强、家庭条件优渥、未来前景好、高收入,这些择偶标准令医学生成了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但其他一些“前景不可预测又不赚钱”的专业,即使来自哈佛大学,也一样没有入群资格。
这让网友们直呼现在找对象的门槛也太高了吧!好不容易挤破头“爬藤”成功,现在却连进相亲群的资格都没有。
相亲群严苛的入群标准,创造了另一种学校排名方式。这不禁让人想要把他们和最新的U.S.排名和三个月前公布的QS 2024对比。
那咱们再来看看前段时间发布的2024 U.S.排名吧!
作为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之一,U.S.News从1983年开始就对美国大学及院校进行排名,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今年这份最新排名对约1,500所美国大学的19项学术质量指标进行最高水平的评估,分门别类,全面性与专业度兼具。
从榜单上可看出,TOP10变化不大,都是顶尖名校。TOP20稍微有些变化,康奈尔大学上升了5个名次。之前一言不合掀翻友谊小船、不想上排名的哥大,还是被U.S.News列入其中,从原来的18名上升到12名。
与往年的排名不同,今年的排名首先剔除了班级规模、高中班级排名、校友捐赠、拥有最高学历的教学人员、借用联邦贷款的毕业生比例这五个因素。最新排名则更注重毕业生的学习成就和社会流动性表现成果,同时为了排名的公正性,除了参考学校数据杜克大学美国排名第几,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更被列为重要指标。
再看看下面这份相亲群流传出的“民间排名”,虽然不能和官方认证的U.S News排名同日而语,但这毕竟是华人家长们呕心沥血的成果。
有位网友这样调侃:第一梯队里面的USC明显和其他的学校格格不入,家长们莫非是早已摸清,上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富裕家庭吗?良苦用心为自家孩子编织着依靠婚恋实现阶层跨越的梦呢?
有留学生家长会问:孩子自身那么优秀,为什么脱单那么难?这里也为大家总结了几个原因:
1、学习压力大、一心只想卷学业
对于留学生来说,要很好地完成学业,拿到好的GPA,一点不轻松。国外大学宽进严出,课程安排非常紧凑杜克大学美国排名第几,从U.S. News最新排名,聊聊美国名校相亲群鄙视链,还有写不完的paper。如果要搞科研,还得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还要考虑实习、就业和身份问题,择偶问题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方面。
2、生活圈子小,个人比较社恐
即使内心渴望恋爱,但无奈社交圈子太小,每天不是教室、图书馆就是寝室。特别是理工科学校,男生多女生少,有时即便遇到心仪的女生,因为社恐,也不敢主动争取,自然就搁置了脱单计划。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留学生家长的感受,你就会知道他们为何如此焦虑了。
首先,家长们如果待在国内,会整天担心孩子在异国他乡能不能适应?自己在国内的家提前变成“空巢家庭”,过度担忧和孤独感会吞噬他们原本对于生活的热情。
于是,他们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和时间,舍弃在国内的工作和一切,全家移民,实现陪伴孩子的梦想。从此,他们以孩子为生活的重心,把全部的精力都聚焦在孩子身上。
另外,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一直存在,父母们认为能够凭自己的经验,比孩子早预判未来潜在的竞争。他们深知自己辛苦半辈子积攒的财富,不足以保证孩子在不安的经济环境下一直衣食无忧。但是,他们认为可以尽己所能,为孩子铺好所有可掌控的路。
出发点皆是家长们的良苦用心,但看得太远、想得太多,自然就免不了心急、焦虑,然后在方式方法上就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
有人说:”怎么到了国外,还是逃不掉相亲的噩梦呢?”
父母催婚是人之常情,留学生们承受的学业压力与孤独,华人家长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的伴侣,相伴相知,于是建立相亲群就是他们认为的“最合理渠道”。
出于爱的立场,没有孰是孰非,亲子之间并不需要博弈,最终都会随着各自阅历的增加而“冰释前嫌”。
那家长们该怎么做,才能缓解这种焦虑呢?
首先,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比如培养爱好,发展事业。与其对孩子施加高压高期待,不如提升自我英国G5院校留学,潜移默化给孩子树立表率。
其次,多点耐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将自己花费巨大沉没成本的压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最后,出国留学是为了拓宽眼界,择偶也是人生的重要一环,相信留学生们一定有自己的主张和判断,不管是华人家长们,还是社会,不如静听花开的声音,给孩子们一些绽放的时间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