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国本科留学,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东北财经大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招生简章

2011年,东北财经大学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共建成立东北财经大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成为东北首家、全国第八家出国留学培训基地。2017年,经东北财经大学党委批准,成立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中心(二级教学单位),主要面向应往届高中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出国留学培训项目。

一、院校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校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国际交流,并坚持高标准国际化,目前已与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高等院校、8个国际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其中50余所大学开展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合作。

2011年,东北财经大学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共建成立东北财经大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成为东北首家、全国第八家出国留学培训基地。2017年,经东北财经大学党委批准,成立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中心(二级教学单位),主要面向应往届高中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出国留学培训项目。通过东北财经大学与海外名校的联合培养大学美国本科留学,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东北财经大学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招生简章,为希望进入世界名校的本科生和想获得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提供便捷安全的留学渠道,学生可实现国内外大学间的课程豁免,平稳完成留学适应期过渡大学美国本科留学,实现降本增效。

二、项目介绍

(一)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本科

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层次财经管理人才,东北财经大学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出国留学培训项目,为广大意向出国留学学生提供海外名校升学方案,毕业学生将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国外合作大学学士学位。

1.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含高二、三在读生)

2.学业规划

第一阶段:

前2年在东财学习财经类基础课程及学术英语课程,国内所修课程可按规定享受国外合作高校学分豁免。第一阶段课程成绩及语言成绩需通过项目考核。

第二阶段:

赴国外合作高校2/2.5年,学习专业一般课程和核心课程。达到毕业要求可获得国外高校学士学位证书。

3.入学时间

春季学期:3月,秋季学期:9月

3.班型设置

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通过目标导向定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4.项目优势

平安留学,协议保障——入学后统一进行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注册登记并享受留学指导服务,回国后海外学位可获得中留服官方认证,学生可享受留学生优惠政策的同时亦可继续攻读硕博或考取公务员等事业单位。

起步更早,经验丰富——2003年与项目第一所海外大学进行合作,2011年成立国家第一批、东北地区首家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东财师资,名校合作——项目合作的每一所海外院校均与东北财经大学签订校际协议,其中70%为世界TOP 500名校,20%为世界TOP 100名校。

学分豁免,联合培养——东北财经大学&国外合作大学教师提供语言及专业课程教学支持,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提高学生对海外环境的适应力;合作海外院校可以有条件豁免不超过1/3的课程学分,减轻海外学习压力,有效降低毕业难度。

校友资源,留学陪伴——庞大的校友支持网络,“老带新”的校友文化,让出国留学不再孤单,解决出国留学的生活、住宿、实习就业等问题。

省钱省时,奖学金支持——项目入学提供高额入学奖学金政策支持,最高可免第一年全年学费。

5.专业设置

商科: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数字商业、管理学、国际商务、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航空管理、奢侈品品牌管理等商科专业

工科: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等工科专业

文科:传媒学、商业与社会

(二)硕士留学项目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1+1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两大升学方向——“澳洲八大”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中德项目、世界名校预科项目。学生可用0.5-1年的时间完成国内部分财经类基础课程及学术英语课程培训,国内培训课程合格后,学生前往海外大学完成全部课程英国G5院校留学,毕业获得海外合作大学硕士学位。

1. 招生对象

在读大三、大四学生;

在读研究生;

本硕毕业生

2. 项目体系类别

“澳洲八大”硕士1+1联合培养项目

世界名校预科项目

中德项目

3.入学时间

春季学期:3月,秋季学期:9月

4.项目优势

名校合作,起点更高——项目合作的每一所海外院校均为世界名校,包含QS世界排名前50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世界名校。

起步更早,经验丰富——2003年与项目第一所海外大学进行合作,2011年成立国家第一批、东北地区首家出国留学培训基地。

学分豁免,联合培养——选择“澳洲八大”硕士联合培养方向的学生可以有条件豁免不超过1/3的课程学分,减轻海外学习压力,有效降低毕业难度。

时间灵活,节约成本——学生可选择在大四、研二加入项目,进行国内部分的学习,缩短国外读研时间,降低留学成本。

校友资源,留学陪伴——庞大的校友支持网络,“老带新”的校友文化,让出国留学不再孤单,解决出国留学的生活、住宿、实习就业等问题。

深造求职,全球认可——东北财经大学与海外大学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后既可以选择深造,也可以回国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聘录用,同时享受地方归国人才优惠政策。

5.合作院校

一、报名方式

学生可关注“东财本科留学”()或“东财硕士留学”()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报名申请”模块报名。

报名成功后,按照跨境教育中心招生录取部统一安排,参加中心组织的入学测试,被录取后方可进入项目学习。

符合免试录取条件的同学可申请免试录取,只须参加综合素质面试,通过即可被录取。

北大美国留学预科班,留学不归受关注,清华北大别沉默,优秀人才也该“出口转内销”了

疫情以来,与留学生相关的话题,热度经久不衰,尤以“是否应该包机接留英小学生”之争为最。随着讨论的持续推进,网友们发现,我国每年海外留学生竟有百万之众。不久又曝出美国“驱逐”我三千留学生、要求继续上网课的留学生离境等等不友好举措,更令网友愤慨。

最近,留学生不归国现象突然大受关注,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被推上风口浪尖。有统计数据表明,清华北大本科生7成选择出国北大美国留学预科班,留学不归受关注,清华北大别沉默,优秀人才也该“出口转内销”了,其中69%首选美国。这些高层次人才5年回国率仅11%。

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率如何,笔者无法核实。但至少可以从一个方面印证,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外交往中互派留学生,我国自唐朝开始便有这样的做法。进入民主社会后,个人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无论公派还是自费留学,只要遵守协议,留学生毕业后是否归国,被视为个人权利,很少受到质疑。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无边界”的观点已成为普遍共识。高层次人才无论身处何处,亚洲还是美洲,中国还是美国,似乎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下成长并开花结果,就是人类的福祉。

上述观点是否理所当然地正确?

以前我们确信无疑英国G5院校留学,但现在,事情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按理讲,能够出国留学的学生,要么成绩特别好,要么家里有矿。人才和资金流入,应该是美国最为乐见的事。事实上,二战以来,美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抢人才。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突然看我们的留学生不顺眼了,变着法子赶他们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所有的官方理由都是借口,一切都源于中美竞争格局的改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美国仍然占领着全球科技的制高点。但是,因为中美实力对比已不再悬殊,美国担心失去最后一块高地。打压华为、驱逐我留学生北大美国留学预科班,都基于这样的担忧。

因为美国“去全球化”的转向,和对我国全方位的施压,以及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了“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的发展新思路。我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说实话,即使美国对我们全球围堵,我们自己也能玩得开。

消费要以国内循环为主,高层次人才同样也应“出口转内销”。美国不欢迎我们的留学生去“偷师学艺”,我们也担心自己的孩子有奶便是娘,“认他人作父”。最近广受关注的多起留学生辱国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只是个例,却起到了极坏的示范效应,更令国人寒心。

把原本打算“出口”的优秀学生转为“内销”,留在国内培养,为建设祖国储备高层次人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的大学,尤其是顶尖大学,应该积极承担起责任。

此次,清华北大之所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是因为公众无法接受,身为国内顶尖学府,却成为美国知名大学的“预科班”。这样说有点刻薄,却是最贴切的譬喻了。

面对漫天的唾沫星子,清华终于坐不住了,一面诿过于“公知”,一面再次强调“科学无国界”“学术独立”的观点。

但公众并不买账,我们把最聪明的孩子交给你,每年给300多亿人民币办学经费,你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要知道,美国哈佛大学每年的预算收入,以2017年为例,也不过区区30亿美元。相比之下,谁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清华北大是应该反思的,当然也不仅限于清华北大,包括所有高校。“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过去15年了,至今还没有答案。

未来的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我们的高校,特别是身为“带头大哥”的清华北大,是时候勇担大任、锐意进取了。

美国加州大学留学申请,清华大学举行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工作40周年座谈会

清华新闻网6月24日电(记者 周襄楠 实习记者 刘晓平)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方毅、蒋南翔、刘西尧、刘达等汇报清华大学工作时,对派遣留学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年美国加州大学留学申请,中国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留学人员52名,其中清华教师9名,从而拉开中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成为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40年后的同一天——2018年6月23日,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工作四十周年暨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国际交流合作专题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指示40周年,并就推动清华大学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实施全球战略进行了座谈。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副校长杨斌、党委副书记李一兵、副校长郑力出席座谈会。

会议现场 记者 张帆 摄

1978年第一批留学人员代表、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的土水学院张楚汉院士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带领师生重温40年前留学美国的历历场景。张楚汉回忆道:“十分幸运的,返国后碰上了国家建设新高潮、教育大发展、科技大创新的时代。投身于国家史无前例的改革发展的40年,也亲历了清华从相对落后到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40年。” 归国后,张楚汉投身于高坝水电关键技术研究,南水北调工程的勘察、设计、建设与研究,汶川地震唐家山北川灾后重建,水利学科战略研究、雄安新区水安全研究咨询等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张楚汉、柳百成、李衍达、赵南明先后发言张帆 常志东 摄

1978年第一批留学人员代表、曾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的材料学院柳百成院士表示,“赴美留学是我学术人生的里程碑”。他分享了自己留学期间的三大收获:掌握先进仪器、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国际合作基础。柳百成回国后开辟了用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学术新领域。他在发言中表示,自己要响应国家的号召“退而不休”,“继续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世界制造强国贡献我微薄的力量。”

1978年第一批留学人员总领队、曾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的自动化系李衍达院士表示,自己出国留学时最大的感受是“打开眼界”,亲身体验了国外的学术前沿研究与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启发很大。他坦言,出国留学对自己最大的启示美国加州大学留学申请,清华大学举行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工作40周年座谈会,是“要敢于做开创性的工作,一定要有自信。”回国后,李衍达在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智能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研究、生物信息学研究等方面均卓有建树。

1978年第一批留学人员代表、医学院赵南明教授说:“现在回顾,这一辈子里头,那两年是我工作强度最强的两年,为什么?我们感觉到国家派我们出来不容易,逝去的时间我们尽量要将它抢回来,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清华。” 赵南明表示,出国收获最大的是开拓了科技视野,看到了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潮流和热点,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差距、弱点和难点。回国后,赵南明为清华大学生物系的复建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78年第一批留学人员代表的发言引发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姜培学、周树云、屠凯、薛松分别发言张帆 常志东 摄

曾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的能动系主任姜培学教授、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的物理系教授周树云、曾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法学院副教授屠凯、曾赴印度尼西亚帕拉玛蒂娜大学交换学习的社科学院2012级博士生薛松分别畅谈了留学感想,介绍了自己回国后的发展。

陈旭主持会议并宣布清华大学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正式成立 记者 张帆 摄

为了加强学校海外留学人员、归国人员与社会各界、海外留学人员团体的交流与联系,创造更好的交流平台,积极发挥留学归国人员服务国家发展的作用,按照上级的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清华大学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简称“留联会”)。座谈会召开前举行了清华大学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首次理事会议。座谈会上,陈旭代表学校宣布清华大学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正式成立。

首届会长郑力在座谈会上发言,就留联会的章程和后续工作设想作了汇报。郑力表示,将努力把留联会办成温暖的家园、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报效祖国的组织。留联会将沟通学校事业发展新精神、新举措,反映大家有关学校建设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积极维护留学归国人员的合法权益,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归国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让大家更好地归国发展QS100名校留学,也为大家积极投身清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回报祖国提供服务和支持。

郑力发言 记者 张帆 摄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郦金梁在会上汇报了清华大学推进全球战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进展和成绩,特别是留学工作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改革发展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郦金梁发言 记者 张帆 摄

邱勇作总结讲话。他说,40年前的今天——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南海听取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作出了扩大出国留学人员派遣规模的指示,拉开了我国教育领域对外开放的序幕,启动了新时期的留学大潮。出国留学和改革开放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对清华大学之后的40年直至今天都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清华的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国际办学水平也达到新的高度。40年来,清华派出留学和出国交流的师生共计十四万七千余人,来校访问的外国专家和入读的国际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截至目前,清华与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大学签署了学生交换协议,与全球50个国家的28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邱勇说,就清华大学的未来发展而言,开放依然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清华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邱勇讲话 常志东 摄

邱勇强调,大学的开放包含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有责任意识。清华一定要率先走向世界,代表中国的大学发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二是要抓住机遇。在新时代中国崛起背景下走出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要抓住机会在海外扩大影响、相互学习、提升办学水平,同时争取更多的国内外资源。

邱勇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105周年校庆时发来贺信,为清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清华要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清华要有自信,要敢于走出去。2011年进入新百年后,清华先后启动了人才强校战略和全球战略。全球战略包含三个战略目标: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切实开展服务国家和世界的研究;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与全球影响力。学校的办学视野决定了学生的视野,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挑战的优秀人才,一定要主动作为,走向世界更广阔的空间去开展交流合作。

邱勇以全球创新学院的创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启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创办,世界和平论坛、“一带一路”达沃斯论坛的召开,亚洲大学联盟的创办等为例,介绍了清华近年来实施全球战略的具体举措。他说,清华大学未来还将进一步落实重要的国际办学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国际声誉,稳步推进全球战略的实施。

邱勇引用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做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号召清华学生做“世界的水手”,拥有全球视野。他说,面向新时代,清华大学应该有新视野、新使命、新格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发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声音,进一步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师生代表认真倾听发言 记者 张帆 摄

陈旭主持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教育开放,进一步加强出国留学和留学归国工作,全面推动实施全球战略,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78年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化工系曹小平教授刚刚做完手术就专程赶来参加座谈会。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学校各单位干部和教师代表、出国留学人员代表、国际学生学者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的国际学生代表 常志东 摄

几位国际学生代表在会后与邱勇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座谈会让他们加深了对清华大学的了解,将更加珍惜在清华大学的学习机会。来自斯里兰卡的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生拉吉万同学即将毕业,他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表示清华开阔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领导力与专业技能,学校给国际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与各种机会,也让他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随后,几位国际学生还与柳百成院士进行了交谈,柳百成院士讲述了自己少年时的求学生涯及在海外的学习经历,勉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发奋学习。

“清华大学改革开放40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展”同期举行。

柳百成院士与国际学生一同观看“清华大学改革开放40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展” 常志东 摄

为您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