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涨姿势:盘点世界上最著名13家实验室!

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该实验室成立于1948年,现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石溪大学和BATTELLE成立的布鲁克海文科学学会负责管理。阿贡是从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学的冶金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这些实验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下面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类加以介绍。

一、第一类是建立在大学里面,附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实验室,荷兰莱顿大学的低温实验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实验室,等等。美国很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为政府代管国家实验室,这些设在大学里的国家实验室作为原始性创新基地,在国家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简称LBNL)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占地81公顷,毗邻旧金山湾。它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伯克利代管。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先生于1931年建立的,早期关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建起了第一批电子直线加速器,发现了一系列超重元素,开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科学等研究方向,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圣地。它是美国一系列著名实验室:,Los

,等实验室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成百所加速器实验室的楷模。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在研究的领域非常宽泛,下设1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涵盖了高能物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建立以来,共培养了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4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现有3800名雇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伯克利分校的老师和学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2004年的财政预算超过5亿美元。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实验室的主任是朱棣文先生,他是极少数担任美国国家学术机构领导的华人之一。

2、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 )

MIT于1951年在麻省的列克辛顿()创建了林肯实验室。其前身是研制出雷达的辐射实验室。该实验室是联邦政府投资的研究中心,其基本使命是把高科技应用到国家安全的危急问题上。它很快在防空系统的高级电子学研究中赢得了声誉,其研究范围又迅速扩展到空间监控、导弹防御、战场监控、空中交通管制等领域,是美国大学第一个大规模、跨学科、多功能的技术研究开发实验室。

1957年该实验室建成全固态、可编程数字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系统( Hill

radar),实现了对空间目标的实时跟踪,既能跟踪苏联卫星的活动,也能监控卡那维拉尔角的火箭发射。后来,这发展成弹道导弹战略防御系统,其中关键性的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林肯实验室开发了卫星通信系统,导致8颗实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验室开始研究民航交通管制,强调雷达监控,进行恶劣气象的检测,开发了航空器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在20世纪80年代,实验室为克服大气紊流的影响,开发了大功率激光雷达系统。20世纪90年代,为NASA等开发了传感器。现在,林肯实验室则在开发陆地图像处理设备。

为了支持庞大的创新研究,林肯实验室一直保持了在基础研究上的领先地位,例如表面物理、固态物理以及有关材料的优势。它完成了开发半导体激光器的早期研究,设计了红外激光雷达,并开发了高精度卫星定位与跟踪系统。

林肯实验室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以及设计与建造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等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信号处理毕竟是实验室许多项目的核心技术,包括高吞吐率的通用信号处理器。它在语音编码与识别方面也有许多出色工作,为自动翻译开拓了道路。

林肯实验室现有雇员2432人,它在2003财政年度的经费是5.226亿美元,其中91.6%即4.787亿美元来自美国国防部,这就不难理解MIT林肯实验室事实上是美国军事电子系统的大本营。

3、加州大学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简称LANL)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首府圣塔菲西北56公里处,成立于1943年,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于世。

洛斯阿拉莫斯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科学城和高科技辐射源。实验室在二战期间由罗斯福总统倡议建立,是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是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

该实验室是一所由能源部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管理的多计划研究机构。其研究工作分两大类:武器研究,包括开发满足目前军事需要的核弹头、设计试验先进技术方案,以及通过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维持一项创新性武器研究计划;非武器研究,包括核裂变、核聚变、中等物理加速、超导、计算科学、生物医学、地球科学、非核能及基础能源科学等。

这里云集了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目前共有1.2万名雇员,每年经费预算高达21亿美元。

4、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简称BNL)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位于纽约长岛萨福尔克县(

)中部,原址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陆军厄普顿兵营。该实验室成立于1948年,现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由石溪大学和成立的布鲁克海文科学学会负责管理。

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拥有3台开展研究用的反应堆和同步辐射光源、强场核磁共振仪、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正电子断层成像仪、回旋加速器等一大批大型仪器和设备。除开创了核技术、高能物理、纳米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外,该实验室还在生物、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技术等多学科开展研究。大科学装置群的强大支撑能力和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使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在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取得多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并数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著名的大型综合性科学研究基地。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拥有3000名雇员,每年还接待全球的超过4000名科学家的访问。布鲁克海文的年度研究经费超过4亿美元。

5、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简称JPL)

喷气推进实验室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和管理无人空间探测任务,行政上属于加州理工学院管理,前身是由航空大师西奥多.冯.卡门于1936年牵头成立的喷气动力研究所。在国际科技界,喷气推进实验室如雷贯耳,它在美国导弹和航天发展史上起到了空前的作用,尤其是1958年“探险者1号”进入轨道,确立了其作为“太空开发计划之母”的地位。目前喷气推进实验室共进行着45个项目的研发,各种无人探测器升空后的控制工作大都由其负责。它还担负着对地球准确测量的任务,控制着全球的深空探测网络。这里汇集了太空研究领域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员工总数超过5200人,年度研究经费达13亿美元。

6、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简称ORNL)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科学和能源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43年,原称克林顿实验室,是曼哈顿秘密计划的一部分,现由田那西大学和纪念研究所共同管理。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主要从事核能、物理及生命科学的相关研究。70年代成立了能源部后,使得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计划扩展到能源产生、传输和保存等领域。

目前,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任务是开展基础和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上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增强美国在主要科学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提高洁净大量能源的利用率;恢复和保护环境以及为国家安全作贡献。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许多科学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它主要从事6个方面的研究,包括中子科学、能源、高性能计算、复杂生物系统、先进材料和国家安全。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现有雇员3800多人和客座研究人员大约3000人,年度经费超过10亿美元。

7、阿贡国家实验室( ,简称ANL)

阿贡国家实验室是美国政府最老和最大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实验室之一——在美国中西部为最大。阿贡是1946年特许成立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也是美国能源部所属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过去半个世纪中,芝加哥大学为美国能源部及其前身监管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运行。

阿贡是从二次世界大战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学的冶金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后,阿贡接受开发和平利用原子反应堆的任务。数年来,阿贡的研究不断扩大,包括了基础科学、科学设施、能源资源计划、环境管理、国家安全、工业技术开发等许多领域。阿贡有两个场所:位于伊利诺州的东场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涨姿势:盘点世界上最著名13家实验室!,占地1500英亩,是美国能源部芝加哥工作办公室所在地;位于爱达荷州的西场所,占地约900英亩,是阿贡多数主要核反应堆研究设施的所在地。

今天,阿贡的雇员超过3500名,运行经费约为4.75亿美元,支持200多个研究项目,从原子核研究到全球气候变化研究。1990以来,阿贡曾与600多家公司、无数的联邦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组织一道工作。

二、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由好几个国家联合承办。它们大多从事于基本计量,高精尖项目,超大型的研究课题,和国防军事任务。例如:

1、德国的联邦技术物理研究所(

,简称PTB)

建于1884年,原名帝国技术物理研究所(

,简称PTR),相当于德国的国家计量局,以精密测量热辐射著称。十九世纪末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黑体辐射的研究,导致了普朗克发现作用量子。可以说这个实验室是量子论的发源地。

谈到该实验室就须介绍物理学史上两位重要的人物。

第一个是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恩

Wien(1864-1928),他曾是该实验室的理论带头人,在这里工作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热辐射定律。

第二位是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郎克,他发现的能量级对物理学的进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继维恩后曾在该实验室工作的一位重要的学术带头人。

2、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 ,简称NPL)

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是英国历史悠久的计量基准研究中心,创建于1900年。

1981年分6个部:即电气科学、材料应用、力学与光学计量、数值分析与计算机科学、量子计量、辐射科学与声学。

作为高度工业化国家的计量中心,与全国工业、政府各部门、商业机构有着广泛的日常联系,对外则作为国家代表机构,与各国际组织、各国计量中心联系。它还对环境保护,例如噪声、电磁辐射、大气污染等方面向政府提供建议。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共有科技人员约1000人,1969年最高达1800人。

3、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for

,简称CERN)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创立于1954年,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的实验组织。它的创建、方针、组织、选题、经费和研究计划的执行,都很有特点。1983年在这里发现W±和Z0粒子,次年该中心两位物理学家鲁比亚和范德梅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由欧洲11个国家从1951年开始筹划,现已有26个成员国。经费由各成员国分摊,所长由理事会任命,任期5年。下设管理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和实验委员会,组织精干,管理完善。研究人员共达9000人,多为招聘制。这是一个旨在探索“宇宙开始时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等问题的纯科学的物理研究机构,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实验室之一。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物理学家曾在此工作过。

这个研究中心建有两个国际研究所,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小组研究亚原子核的结构及其理论。第一研究所装有6亿电子伏的同步回旋加速器,280亿电子伏的质子同步加速器等。第二研究所在第一研究所旁边,它装有一台周长约7千米的新质子同步加速器。

研究中心除有许多先进而价格昂贵的试验设备外,还有图书资料室,并出版《欧洲核研究组织信使》(月刊)和科学报告等。由于中心的设备齐全,服务优良,加上科学家们的勤奋努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粒子物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举世瞩目的成果,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子研究中心。

数十年来,该研究中心先后建成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质子同步加速器、交叉储存环(ISR)、超质子同步加速器(SPS)、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氢气泡室(BEBL)。

4、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aul ,简称PSI)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是瑞士科学和技术的多学科研究中心。在与国内外大学、其他研究机构和工业界的合作中,PSI在固态物理、材料科学、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学、核与非核能研究及与能源有关的生态学的研究中非常活跃。

PSI是瑞士最大的国家研究所,有雇员1200人,是瑞士唯一这种类型的研究所。

PSI研究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领域和对教育和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但超出大学单个系能力的领域。

PSI研制和运行需要特别高标准的技术诀窍、经验和专业的复杂研究设施,拥有散裂中子源,瑞士光源(SLS)等大科学装置,是世界科学界主要的用户实验室之一。通过它开展的研究,PSI获得新的基础知识,并积极促进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三、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其中最著名的有贝尔实验室和IBM研究实验室。

1、贝尔实验室(Bell )

贝尔实验室原名贝尔电话实验室,始建于1925年,总部在美国纽约(后迁至新泽西州的墨里黑尔)。它是一个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宗旨是进行通讯科学的研究,有研究人员20000人,下属6个研究部,共14个分部,56个实验室,每年经费达22亿美元,其中10%用于基础研究。除了无线电电子学以外,在固体物理学(其中包括磁学、半导体、表面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水平。

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获专利26000多项(平均每天一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项,如有声电影、晶体管、信息论、激光理论、3K宇宙背景辐射、可视电话、磁泡器件、光通信、数字计算机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里每年都要发表上千篇学术论文,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几十年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先后有:发明电子衍射的戴维森美国top30名校留学,发明晶体管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发明激光器的汤斯和肖洛,理论物理学家安德逊,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正是由于贝尔实验室产生了许多科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人们把它看作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之一。

关注RNAi、miRNA、、等核酸转化医学研究,即刻注册参加2014第二届广州核酸国际论坛

2、IBM研究实验室(IBM )

IBM是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简称,创建于1911年,现已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在计算机生产与革新中居世界领先地位。

IBM研究实验室也叫IBM研究部,共有研究人员3500人,还吸收许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参加工作。它专门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并探索与产品有关的技术,其特点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在这里工作,一方面推进基础科学,一方面提出对实际应用有益的科学新思想。研究部下属四个研究中心:

(1)位于美国纽约的

J.研究中心。从事计算机科学、输入/输出技术、生产性研究数学、物理学、记忆和逻辑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物理学包括:凝聚态物理、超微结构、材料科学、显微技术、表面物理、激光物理以至天文学和基本粒子。

(2)位于美国加州的研究中心。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还进行高温超导、等离子体、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同步辐射等研究。

(3)瑞士研究中心。重点是激光科学与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器、光学储存、光电材料、分子束外延、高温超导、超显微技术等方面,还进行信息处理等计算机科学研究。

(4)日本东京研究中心。内分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新技术研究所和东京科学中心,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的生产和革新进行研究。

进入80年代,IBM研究中心成绩斐然,两届诺贝尔物理奖都被它的成员夺得:一是因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宾尼格(G. K. )与罗勒尔(H.

)共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二是因发现金属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柏诺兹(J. G. )和缪勒(K. A.

Müller)共获1987年奖。

美国大学理工科排名,美国大学的平权运动,有没有让少数族裔受益?

● ● ●

缘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平权运动( ),是为了把少数族裔从历史的不利地位中提升出来,实现社会的平等。根据美国林登·约翰逊( )总统的行政命令,对于过去受到历史不利影响的族裔,只给他们公平的竞争机会是不够的,因为你不能指望脚上带有镣铐的人能够跑到同样快。只有提供积极的帮助,他们才可能克服不利因素美国大学理工科排名,美国大学的平权运动,有没有让少数族裔受益?,实现机会上的平等。平权运动自此成为美国的一项政策。

在美国大学里,平权运动主要指以各种方式偏好录取非裔与西裔学生,提升他们的入学机会,并创造对他们有利的学习环境。

保护少数族裔的教育公平:从配额制走向自由裁量

种族偏好的录取一开始是用配额制实行的。如在1970年代,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在100个新生录取名单中保留了16个名额给少数族裔。因为医学院位置有限,而保留给少数族裔的名额直接减少了白人学生的录取几率 。白人申请者起诉到最高法院,要求认定配额制违背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这开启了白人诉讼反向歧视的先河。

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公平一直受到关注,图片来自

最高法院判定,配额制违背宪法。根据录取规则,任何一个申请者,都不能因为种族的原因被拒,而让给另一个更少合格的人选。戴维斯医学院被要求重新录取起诉者,取消配额制。

最高法院同时认定,教育的多元化是重大的国家利益,值得特殊的对待与慎重的考虑。对于过去的歧视,各州需要用行政、司法和立法的措施来调查各种歧视行为。录取部门需要把个人的种族当作一个特殊的例外因素考虑。种族偏好措施可以存在,但应该是临时的,估计几十年后就不再需要了。

各高校开始了教育多元化的探索。学生群体多元化的实现途径不同。1996年,美国加州通过了209法案禁止考虑申请者的种族,而部分精英学校实现个性化的录取原则,把种族当作因素之一加以考虑。自由裁量权很大,在配额制与完全个人定制的录取之间试图寻找一种可行的中间途径。

这种自由裁量权也被白人申请者挑战,认为其违背了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自由裁量权,目的都是增加少数族裔学生的录取。在大学位置有限的情况下,白人申请者认为受到了反向歧视。

2003年,密西根大学同时有两个案件到达最高法院。在本科生录取中,总分为150,学生只要达到100分就可被录取。所有少数学生自动加20分。最高法院判定,自动加分让种族成为录取的决定性因素,这不是基于个体对高等教育的贡献能力而录取,对白人学生形成了歧视,因而不合法。但同时,在法学院不使用加分政策,学院对每个申请者进行全面的考量,种族只是其中一个,且不是主导性的因素。这种录取方式得到最高法院的认可。

这种全方面的有偏好,但种族不是决定性因素的录取方式成为各高校的主流。因为根据最高法院,这不是配额制,反映了个体对于高等教育的贡献能力;但同时,种族得到了严肃的对待,有利于扩大少数族裔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录取成了走钢丝绳。出于避免法律责任的需要,录取的过程基本成为了秘密。

而在最近的亚裔诉讼哈佛大学歧视案中,发现录取部门对亚裔申请者系统性的差别对待,将他们的个人品性分数严重拉低。这种歧视性的措施,照顾了其他的少数族裔,但根本性地伤害了亚裔群体。案件目前仍在审理中,最终走向还很难预测。

少数族裔的关键数量与标准化考试的矛盾

从最开始,最高法院就明确指出,多元化需要有关键数量的少数族裔学生。只有几个少数族裔,他们很可能只具有象征意义,不能得到教育的最大化受益,也不能对高考教育做出相应的贡献。什么是关键数量,最高法院没有指明。但学术研究一般表明,少数族裔的关键数量至少要在20%以上。

录取更多的少数族裔,挑战在于没有足够多的合格的少数族裔学生。而且把种族当作其中一个因素考虑,需要在种族与其他录取数据之间进行平衡。这使得大学的录取决定常常左右为难。亚裔的平均入学成绩如果多300分,是不是能与非裔克服困难相持平,这些都需要人为地抉择。例如,对德州大学2009级入学新生成绩进行分析,各族裔的标准化考试与高中成绩差异巨大。

根据美国平等委员会的操作定义,在超过50人的群体中,一个族裔的成功率如果达不到另一族裔的80%,尽管表面政策与措施看起来中立,实质上也造成了歧视的后果。这种结果导向的歧视定义,让几乎所有的标准化考试都不能禁受住法庭的考验。如在1980年以前,联邦政府工作是需要考试得到选拔录取的。但人事管理委员会出的标准化考试,屡次被最高法院以对不同群体造成不平等的影响为由枪毙了。最后,联邦工作不再需要标准化的考试,以申请加面试而进行选拔。

标准化考试,包括大学入学考试,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的考试,无一例外都出现了种族成绩严重不平等的模式。标准化考试面临着歧视的原罪。各大学都在有意降低标准化考试成绩在录取中的比重,如德州就采取了10%的录取原则。只要在各高中成绩排名前10%,学生就能在德州大学各分校保证一个位置。住在差学区的学生,尽管考试成绩比较低,但也能录取,有效地照顾到学生的经济社会不平等状况。

最近,不少大学宣布取消标准化考试成绩要求。这可以把录取的抉择困境化解,同时有效地扩大了合格的少数族裔群体。毕竟亚裔与非裔录取成绩上的巨大差异,也会对学生与学校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与此同时,也有州通过修改宪法,让种族不再是大学录取中的考虑因素。最高法院明确指出,州修改宪法反映的是民意。民意支持或不支持平权运动,最高法院都会予以尊重。

大学的平权运动有没有让少数族裔受益

主流媒体的故事是一致的,认为种族多元化提升了教育的收益,扩大了社会的平等,并增进了族裔之间的了解与认同。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大学的平权运动对少数族裔可能有不利的结果。

对加州大学法学院学生的成绩与职业考试进行分析,UCLA 教授 发现,如果在法学院录取中进行大规模的平权措施,受伤害的是少数族裔学生。主要是因为在平权下录取的学生,学术准备不够,如在法学院里,大多数的黑人学生成绩排名在后四分之一。不利的排名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落后的成绩也使他们更难通过律师考试,成为优秀的执业律师。据估计美国大学理工科排名,因为这种不匹配,每年美国可能少了几千名少数族裔律师。

平权录取还影响少数族裔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研究发现,大学的成绩绩点影响学生对于高报酬职业(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与理工专业)的追求,而大学本身的排名对此没有影响。进入名校,但成绩差,对个人未来职业的负面影响很大,比进入匹配高校成绩优秀的职业结果差很多。平权运动人为拔高了少数族裔学生入学的学校,但也将他们置于相对成绩落后的境况,打击自信,对未来职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少数族裔学生在进大学前对理工科有差不多的学术兴趣,但进入大学后,更少选择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相对比较差的成绩。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坚持并最后取得成功,成绩差的学生更容易转换专业,减少了他们获得理工科学位的可能。

平权录取的一个主张是,增加少数族裔可以增进族裔融合。然后,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普林斯顿大学时调查过89个黑人校友,发现黑人校友参加普林斯顿大学后,与白人的交往并没有变得更舒服或容易QS200名校留学,相反变得更加疏离。而他们与黑人的交往舒适度基本没有变化。

最近,不匹配理论受到了很多批评。加州律师协会拒绝公开学生入学与律考的成绩,因此更新的追踪研究变得基本不可能。对少数族裔学生选择理工科的研究似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不匹配理论。需要明确的是,不匹配理论只是针对学术准备不足的学生,人为的拔高会把他们置于不利的选择境地。毋庸置疑的是,有不少少数族裔的学生,本身准备良好,他们的入学让他们能最好的利用高等教育提供的机会,他们本身也增进了其他群体的教育受益。平权录取的受益最好是进行个体化的评论,而不能一以概之。

平权运动的批评者还指出,平权录取的受益者主要是少数族裔的中上阶层,其挤出了贫穷的白人与亚裔学生。经济社会的不平等与种族不平等同样重要。平权录取没有有效的考虑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非正义。

政治的受益群体一旦形成,很难剥夺。几十年过去,最高法院想象的平权运动自动终止没有出现。相反,由于政治的推动,对平权运动的追求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加州在对平权运动进行回归,正在通过新的法案要求在高等教育与公共部门雇佣中明确考虑种族平等。而爱达荷州在今年3月通过新的法案,明确禁止在高等教育,州政府以及政府合同承包中考虑种族,成为第8个法律禁止平权运动的州。这是一场长期的政治较量。因为利益重大,支持者与反对者都无法后退。

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怎么样,大家 | 现代历史地理学三大家及其弟子(据公开资料整理)

现代历史地理学三大家及其弟子

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是历史地理学界公认的三大家,他们是学者,也是名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三位先生数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培养了哪些研究生(欢迎大家修改、补充哦)。

谭其骧先生

其毕业论文题目为《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

谭其骧先生指导过的研究生

民国 (浙江大学)

王爱云(女,1939-1941年在读)

文焕然(男,1943-1946年在读)

吴应寿(男,1948-1949年在读)

“文革”前研究生

钮仲勋(男,1957-1962年在读,中科院在职,论文:《历史时期山西西部的农牧开发》)

胡菊兴(女,1958-?年在读,单位:复旦大学)

史为乐(男,1937-,1964-1967年在读,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革”后硕士研究生

周振鹤(男,1978-1981年,硕士在读,论文《西汉诸侯王国封域变迁考》)

周 曙(男,1978-1981年,硕士在读,未毕业)

杨正泰(男,1978-1981年,硕士在读,论文《明清时期长江以北运河城镇的特点与变迁》)

顾承甫(男,1978-1981年,硕士)

葛剑雄(男,1978-1981年,硕士,论文《西汉人口》)

王妙发(男,1982-?,硕士,论文《?》)

郁越祖(男,1983-?,硕士,论文《?》)

卢 云(男,1983-1985年,硕士,论文《?》)

博士研究生

周振鹤(男,1982-1983年,在职博士,论文《西汉政区地理》,单位:复旦大学)

葛剑雄(男,1982-1983年,在职博士,论文《西汉人口地理》,单位:复旦大学)

王妙发(男,?-?年,博士,单位:日本和歌山大学)

卢 云(男,1985-1988年,博士,论文《汉晋文化地理研究》)

刘 统(男,1985-1988年,博士,论文《唐代羁縻府州研究》,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曹树基(男,1986-1989年,博士,论文《明清时期湘鄂皖赣浙地区的人口迁移》,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王新民(王颋,男,1986-1989年,博士,论文《元代行政地理研究》,合作导师吴应寿、邹逸麟,单位:暨南大学)

吴松弟(男,1990-1992年,在职博士,论文《靖康乱后的北方移民及其对南宋社会的影响》,合作导师葛剑雄,单位:复旦大学)

张伟然(男,1990-1993年,博士,论文《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合作导师周振鹤,单位:复旦大学)

10

靳润成(男,?-1994年,博士,论文《明代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合作导师周振鹤,单位:天津市教委)

侯仁之先生

其学士论文:《靳辅治河始末》,硕士论文:《续山东之部》,博士论文:《北平历史地理》

侯仁之先生指导过的研究生

“文革”前研究生

郑景纯(女,1956-1963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生)

王北辰(男,1957-1961年,研究生,已过世)

朱士光(男,1963-1965年,研究生,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王伟杰(男,1965-1968年,研究生)

尹钧科(男,1965年入学,1968年离校)

“文革”后硕士研究生

尹钧科(男,1978-1981年,硕士,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于希贤(男,1978-1981年,硕士,单位:北京大学)

唐晓峰(男,1978-1981年,硕士,单位:北京大学)

韩光辉(男,1982-1984年,硕士)

陈晓田(男,1982-1984年,硕士,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赵中枢(男,1982-1984年,硕士)

武弘麟(男,1982-1984年,硕士,论文《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历史过程初探》,单位:北京大学)

高松凡(男,1984-1987年,硕士,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刘荣芳(女,1982-1984年,硕士,论文《金以来的通州城》,合作导师徐兆奎,单位: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

10

刘 波(男,1984-1987年,硕士)

11

李孝聪(男,1985-1988年,硕士,论文《公元九-十二世纪华北平原(黄海亚区)交通和城市地理的研究》,单位:北京大学)

12

李并成(男,1985-1988年,硕士,论文:《武威-民勤缘洲历史时期的土地开发及其沙漠化过程》,合作导师徐兆奎、王北辰,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13

伍旭生(男,1985-1988年,硕士)

14

王毓蔺(男,2001-2004年,硕士)

博士研究生

司徒尚纪(男,1984-1986年,博士,论文《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的研究》,单位:中山大学)

韩光辉(男,1985-1987年,博士,论文《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人口地理研究》,合作导师仇为之,单位:北京大学)

赵中枢(男,1989-1993年,博士,论文《承德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环境变迁的历史地理透视》,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宝秀(女,1990-1994年,博士,论文《滦河潮河中上游地区开发过程与环境变迁研究》,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唐亦功(女,1991-1994年,博士,论文《金至民国时期京津唐地区的环境变迁研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邓 辉(男,1992-1995年,博士,论文《燕山以北生态环境环境敏感地带人地环境的演变》,单位:北京大学)

王 均(男,1994-1997年,博士,论文《近代北京城内部空间结构的历史地理研究》,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阙维民(男,1995-1999年,博士,论文《当代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结构与“(历史)地理学构想”意识——以为视窗》,单位:北京大学)

王毓蔺(男,2004-2009年,博士,论文《明北京营建物料采办研究——以采木和烧造为中心》,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博士后

韩茂莉(女,1991-1993年,博士后,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张国雄(男,1992-1994年,博士后,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

宋豫秦(男,1994-1995年,博士后,出站报告《西辽河流域全新世沙质荒漠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单位:北京大学)

乌兰图雅(女,2000-2001年,博士后,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史念海先生

其毕业论文:《钱大昕之史学》

史念海先生指导过的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辛德勇(男,1982-1984年,硕士,论文《汉唐时期西安交通地理研究》)

费 省(男,1982-1984年,硕士,论文《从来看渭河水文状况》)

郭声波(男,1982-1984年,硕士,论文《隋唐长安的水利》)

韩茂莉(女,1985-1988年,硕士,论文《北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地理概论》)

吴宏岐(男,1985-1988年,硕士,论文《元代北方地区农业经济地理的初步研究》)

龚胜生(男,1986-1989年,硕士,论文《南阳地区历史经济地理》)

陈新海(男,1986-1989年,硕士,论文《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民族与农业地理初探》)

李令福(男,1987-1990年,硕士,论文《清代东北农业地理研究》)

王社教(男,1988-1991年,硕士,论文《清代安徽农业地理初探》)

10

耿占军(男,1988-1991年,硕士,论文《清代陕西农业地理研究》)

11

邱晨音(女,1989-1992年,硕士,论文《清代江西农业地理》,合作导师朱士光)

12

陈国生(男,1989-1992年,硕士,论文《清代贵州农业地理初探》,合作导师朱士光)

13

马叆叇(男,1990-1993年,硕士,论文《清代浙江农业地理》,合作导师朱士光,现定居日本)

14

徐君峰(男,1990-1993年,硕士,论文《清代云南农业地理》,合作导师朱士光)

15

田 龄(男,1991-1994年,硕士,论文《清代江苏农业地理》,合作导师朱士光)

16

张建军(男,1992-1995年,硕士,论文《清代新疆农牧业地理》,合作导师朱士光)

17

王元林(男,1993-1996年,硕士,论文《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合作导师朱士光)

18

曹东升(男,1993-1996年,硕士,论文《唐宋茶业地理研究》,合作导师朱士光)

19

梁华东(男,1996-1999年,硕士,论文《三至九世纪皖南地区经济开发》,合作导师朱士光)

博士研究生

辛德勇(男,1985-1988年,博士,论文《隋唐两京丛考》,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费 省(男,1985-1988年,博士,论文《唐代人口地理》,单位: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郭声波(男,1987-1989年,博士,论文《四川历史农业地理》,单位:暨南大学)

吴宏岐(男,1988-1991年,博士,论文《元代农业地理》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怎么样,单位:暨南大学)

韩茂莉(女,1988-1991年,博士,论文《宋代农业地理》,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李辅斌(男,1989-1992年,博士,论文《清代河北山西农业地理研究》,单位:青岛大学旅游学院)

龚胜生(男,1989-1992年,博士,论文《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令福(男,1990-1993年,博士,论文《明清山东农业地理》,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周宏伟(男,1990-1993年,博士,论文《清代两广农业地理》,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0

马 波(男,1990-1993年,博士,论文《清代闽台农业地理》,单位:青岛大学旅游学院)

11

吕卓民(男,1991-1994年,博士,论文《明代西北农业地理》,单位:西北大学)

12

马雪芹(女,1991-1994年,博士,论文《明清河南农业地理》,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13

王社教(男,1991-1994年,博士,论文《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14

陈国生(男,1992-1995年,博士,论文《明代长江中上游地区农业地理研究》)

15

李映辉(男,1993-1996年,博士,论文《唐代佛教地理研究》,单位:长沙大学旅游管理系)

16

徐君峰(男,1993-1996年,博士,论文《唐代城市地理研究》,单位:原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已退休)

17

耿占军(男,1993-1996年,博士,论文《唐代长安文体娱乐活动述论》,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18

王双怀(男,1994-1997年,博士,论文《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9

张联社(男,1994-1997年,博士,论文《陕西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20

李心纯(男,1994-1998年,博士,论文《明代山西河北农业地理研究》,单位:日本茨城大学)

21

萧正洪(男,1995-1998年,博士,论文《环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理研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2

张建军(男,1995-1998年,博士,论文《清代新疆城市地理研究》,单位:珠海市博物馆研究员)

23

徐卫民(男,1996-1999年,博士,论文《秦都城研究》,合作导师朱士光,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24

王元林(男,1996-1999年,博士,论文《历史时期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合作导师朱士光,单位:暨南大学历史系)

25

薛平拴(男,1997-2000年,博士,论文《陕西历史人口地理》,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6

刘锡涛(男QS100名校留学,1998-2001年,博士,论文《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研究》,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7

穆渭生(男,1998-2000年,博士,论文《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合作导师萧正洪,单位: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28

张维慎(男,1999-2002年,博士,论文《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合作导师侯甬坚,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29

刘景纯(男,1999-2002年,博士,论文《清代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地理研究》,合作导师吴宏岐,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30

介永强(男,2000-2004年,博士,论文《西北历史佛教地理研究》,合作导师吴宏岐,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31

陈隆文(男,2000-2004年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怎么样,大家 | 现代历史地理学三大家及其弟子(据公开资料整理),博士,论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以北方刀、布为主的研究》,合作导师萧正洪,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豆瓣。作者@毕加思索

历史研习社

• end •

CHG历史地理学

传播历史地理学

为您推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