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加坡 去新加坡留学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钱,去新加坡留学一年多少费用

去新加坡留学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钱,去新加坡留学一年多少费用

1.【了解新加坡留学的经费问题】但留学新加坡究竟要花多少钱,是家长和学生们始终都担忧的问题。新加坡的生活水平较高,所以生活费用也不会便宜。权衡之后,你可能每月要为宿舍付500到1000新加坡元,如果你选择自租房子,费用可能更高。新加坡留学的花费确实不小,但教育的回报却是值得的。

1.【了解新加坡留学的经费问题】

新加坡,这个国际化教育中心,年年吸引大量外国学生。但留学新加坡究竟要花多少钱,是家长和学生们始终都担忧的问题。

2.【选择学校和专业影响教育费用】

你选什么学校和专业,决定了你花多少教育비。无论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还是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等,他们对学费的收费标准都有所不同。平均来说,本科生每年要花费2万到3万新加坡元,而研究生则需要2万到4万新加坡元。如果你选择的是医学或者工程类等专业,可能还要多花一些。

3.【估算生活费用–不只是学费】

新加坡的生活水平较高美国藤校留学,所以生活费用也不会便宜。住宿、餐饮、交通和娱乐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考虑。权衡之后,你可能每月要为宿舍付500到1000新加坡元去新加坡留学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钱,去新加坡留学一年多少费用,如果你选择自租房子,费用可能更高。至于餐饮,吃学校食堂则需要300到500新加坡元,交通费也大约需要100到200新加坡元。至于娱乐,那得看你玩得花多少钱了。

4.【考虑到一些隐性开支】

别忘了,像签证费(大约100到200新加坡元)、保险费(因人而异)以及教材费(亦视专业和课程而定)等隐性花费也需要提前计划。

5.【预计总费用】

总的来说,你要准备大约10万到20万新加坡元一年的留学经费。记得这只是个大概的预估,汇率变动、消费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费用。

6.【寻求经济援助和工作机会】

对许多家庭来说,这笔钱可不小。但是别担心去新加坡留学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钱,新加坡有许多奖学金和助学金可以申请,可以有效地缓解你的经济压力。按需找工作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7.【结语】

新加坡留学的花费确实不小,但教育的回报却是值得的。在这里,你可以得到一流的教育资源,扩大自己的国际视野。同时,通过申请奖学金、助学金或者找工作等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

留学新加坡本科

新加坡留学生活费一年,新加坡留学生活费一般多少钱?住宿、饮食、交通费用详解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与教育中心,每年吸引众多国际学生前来留学。然而高消费的生活环境也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本文结合留学生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的开支,以生活费月均额度的角度详细梳理新加坡留学需要的资金预算,供有留学打算的同学们参考。

新加坡留学生平均住宿费用约500-1000新元/月

新加坡大部分高校无法为留学生提供校内住宿,因此自行解决住处是留学生的必修课。留学生一般会选择学生公寓、校外租房或寄宿家庭三种住宿方式。学生公寓通常为2-8人间,租金在400-1000新元/月;校外租房以合租为主,选择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的公寓,每人平均500-800新元/月;寄宿家庭则适合低龄留学生,提供生活起居的全面照料,费用在500-1600新元/月。综合来看,新加坡留学生平均住宿开支约在500-1000新元之间,占去留学生活费主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留学生平均餐饮费用约400新元/月

新加坡美食汇聚中国菜、马来菜、印度菜、西餐等各国特色。留学生可以在学校餐厅和各大美食中心品尝丰富的异国风味。一顿简餐价格约为4-8新元新加坡留学生活费一年,新加坡留学生活费一般多少钱?住宿、饮食、交通费用详解,稍高些的正餐为10新元左右。大部分餐馆还会额外收取10%服务费和7%的消费税。这样来看,新加坡留学生每月基本餐饮开支约400新元,只要不过分挑剔口味,基本能满足需求。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口味额外增加预算。

新加坡留学生平均交通费用约100-150新元/月

新加坡交通发达便捷,留学生主要会选择搭乘地铁、公交和出租车。其中地铁和公交票价低廉,每程1-3新元;出租车则相对昂贵,起步费3-5新元,还会加收服务费和路桥费。假设每天主要乘坐地铁和公交,偶尔打车,一个月交通费用约在100-150新元,属于比较经济实惠的选择。当然如果经常打车新加坡留学生活费一年,费用会增加很多。

综上所述,新加坡留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约在1200-2000新元,折合人民币约6000-10000元。这已经相当于国内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新加坡留学前,一定要全面考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避免家庭过度负担。

相关文章:出国留学费用分析:一年大约需花费多少? 新加坡留学:费用、条件、专业及就业前景 留学意大利艺术学校:费用、注册费和生活开销 日本留学一年20万够吗?留学费用与生活成本详解

新加坡留学花销,每月花5万,我在新加坡当陪读妈妈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昭晰,虎嗅派驻新加坡作者

编辑|苗正卿

头图丨视觉中国

虎嗅注:本文发自新加坡,为新加坡观察系列《滚雪球》第七篇稿件,不谈商业,聊聊教育。疫情后,带孩子来新加坡上学的陪读妈妈数量骤升,尤其是来自中国一线城市的家庭数量急剧增长。这让新加坡教育也“卷”了起来。

本文从陪读妈妈们的视角,探讨跨国教育的收获与挑战。为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孩子们的姓名均以字母代替。

看着12岁的儿子A在戏剧课上自信的表现,陈姐觉得,新加坡,来对了。

多年前,为了能让A进上海紧俏的公办小学,上海本地人、房产众多的陈姐花大价钱额外购置了一套学区房。但A性格内向,不太合群,一直到三年级,都处于抑郁状态。上体育课的时候,A会在操场的角落背对着老师独自坐着。这一切让陈姐心疼不已。

机缘巧合下,陈姐一家了解到新加坡的教育,决心一试。疫情伊始,陈姐带着A坐熔断指令下达前最后一班国际航班来到新加坡,参加国际学校的考试。安顿下来后,她把5岁的小女儿也接到了新加坡上幼儿园。

四年过去,和众多来自中国的陪读妈妈一样,尽管初期会被包裹在不确定性与焦虑中,她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

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加上学费,一个典型的二孩家庭往往每个月至少要花费4~5万人民币不等。能出得起这个钱的家庭,往往是中产往上——最恐惧阶级坠落的一类家庭。

实际上,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们在世界范围内,国家间,省市间,学区间进行着数不清的迁徙。全世界都笼罩在阶级坠落的恐惧当中,又希望孩子能够免于这种恐惧的侵扰。

新加坡是一颗漂亮的糖果,它包裹在父母对精英教育的期许当中,成为中国中产父母们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一方面,孩子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长;另一方面,陪读妈妈们抛下国内的工作与生活,远渡重洋,在陌生国度承受着语言障碍、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美国藤校留学,以及孤独感的侵袭。尤其在自我价值感的实现上,面临着挑战。

这是陪读妈妈们的一体两面。

精英教育

彤女士和丈夫出身湖南一个县城,后到深圳打拼。2022年9月,他们带着两个孩子,举家移居新加坡。“未来,孩子就不需要再想着怎么从国内一线城市奋斗到国际化的平台了。”

她的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中,小女儿在上幼儿园,学费1.56万新币一年(约合人民币8.4万元)。刚到新加坡时,儿子在国际学校就读,学费25000新币一年(约合人民币13.4万元)。后来,儿子考入政府学校,学费骤减,大约11400新币一年(折合人民币6.1万元),不到国际学校的一半。

政府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公办学校,其优势远不止是学费便宜这么简单。

新加坡政府学校提供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202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于2022年进行的、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for ,简称PISA)结果:新加坡学生在最新一轮的国际学生评估中表现优异,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测试中重登榜首,使新加坡在全球81个参与评估的教育体系中排名第一。

(虎嗅注:在2018年进行的 PISA 当中,以北京、上海、苏州为代表的中国大陆名列三项测试第一。但中国大陆没有参与2022年的调查。)

202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表现最佳十大教育体系阅读测试数学测试科学测试

单项测试第一

新加坡 543

新加坡 575

新加坡 561

单项测试第二

爱尔兰* 516

中国澳门 552

日本 547

单项测试第三

日本 516

中国台北 547

中国澳门 543

单项测试第四

韩国 515

中国香港* 540

中国台北 537

单项测试第五

中国台北 515

日本 536

韩国 528

单项测试第六

爱沙尼亚 511

韩国 527

爱沙尼亚 526

单项测试第七

中国澳门 510

爱沙尼亚 510

中国香港* 520

单项测试第八

加拿大* 507

瑞士 508

加拿大* 515

单项测试第九

美国* 504

加拿大* 497

芬兰 511

单项测试第十

新西兰* 501

荷兰* 493

澳大利亚* 507

经合组织平均

476

472

485

在2018年进行的 PISA 当中,以北京、上海、苏州为代表的中国大陆名列三项测试第一。但中国大陆没有参与2022年的调查。数据来源:经合组织,其中,标*表示该地区未能达到一个或多个PISA抽样标准。

新加坡国际教育集团董事何蓓从事教育行业十余年,她曾经在中国的大学任教,目前在新加坡运营6间幼儿园。

她向虎嗅分析,新加坡教育的鼎盛根源上在于新加坡人口短缺,政府对人才,尤其是参与政府建设的人才极度渴望:“因此,新加坡政府花费大量资源,绞尽脑汁,持续变革教育方式,去培养能够支撑现代化社会运营的接班人。”

这也让新加坡教育极早进入“分流”模式。夸张的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分流,就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会进入学术类大学。虽然过程中有多次机会考回为学术准备的道路的机会,但难度确实随着孩子长大在递增。

全球生育率走低前提下,新加坡通过低龄留学和友好的陪读政策吸引年轻外来人口。

新加坡宝妈联盟董事经理邸天雄告诉虎嗅,新加坡陪读签证政策允许3~16周岁的孩子申请学生签证,同时,女性直系亲属(母亲、外婆、奶奶)中的一位可以申请陪读签证(1年期,到期可以续约更新)。

因此,“陪读妈妈”这个规定了特定性别的称谓,看似刻板印象,实际上却极为准确。

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往往选择在国际学校过渡,并每年参加政府学校的入学考试。政府学校的门槛不低,且有严格的籍贯配比,留给国际学生的名额不多。

很多孩子离开新加坡的家长,都是因为没能考进政府学校。中国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条件并不差,如果没能进入新加坡政府教育体系,中产父母们往往不甘心,因而选择去欧美或者回国“卷”。

Kathy 梳理的新加坡教育体系信息

Kathy 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新加坡时,正值某一次教育改革。女儿B考的是中学一年级,那一年,全新加坡参加考试的500位国际学生中,仅录取了20人,后分散于各个政府中学当中,录取率低至4%。弟弟C参加的是小学三年级入学考试,竞争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录取率在15%左右。

政府学校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和数学。其中,英语对中国孩子来说往往是较大的阻碍。

在新加坡,所有学校的授课语言都是英语,“不学好英语,任何学科都听不懂。”彤女士告诉虎嗅,不仅是授课,最开始,她也担心孩子无法完全听懂其他小朋友说话而受排挤,“在新加坡,各个种族的人英语交流环境都是生活化的,而中国孩子在国内是把英语当一个学科在掌握。”

彤女士的丈夫曾经在国内大厂工作,“干得很不开心”。因为英语好,他被一家外资公司挖走,并获得了来新加坡远程工作的机会。丈夫的经历让彤女士再三意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对儿子的英语百般训练。

最开始,她考虑把儿子送进培训班,这是很多中国陪读妈妈的主流选择,“反正也不差这个钱”。后来,她又给孩子找了一对一老师,每周一节课,往返交通就要几个小时,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她决定自己学英语,自己教儿子。

目前,儿子已经成功考入政府学校。正在幼儿园读书的小女儿,因为成长在英语环境中,比哥哥的语言沉淀自然了很多。未来,彤女士也打算自己辅导小女儿的英语教学。

“其实妈妈们在国内也是上不了班的。”彤女士和虎嗅感慨,“在目前这样严峻的教育竞争下,如果你希望孩子在学习习惯、质量上保持一定的优势,一个亲力亲为的妈妈是必需的。”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7:25到校,下午13:30放学。放学后的时间中,每周有两次CCA,即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涵盖体育类(棒球、武术、击剑、舞蹈等)、音乐类(古筝、钢琴、二胡等)、语言类等,由MOE(新加坡教育部)出资。课外活动会持续到傍晚时分。

彤女士最欣慰的是,尽管儿子处在小升初的关键阶段,但仍可以保持每天踢两个小时足球,并且在晚上21:30前上床睡觉。这听似简单的条件,实际上在国内,已经很难达成。

满级父母

看多了中国妈妈在新加坡大卷特卷的故事,Kathy 的云淡风轻让我如沐春风。她顺其自然的引导式教育,让我想起曾经媒体大肆称赞的谷爱凌的妈妈。当时,社交媒体上称之为“满级父母”。

她女儿B今年13岁,上中学一年级,是个经常考全年级第一的“牛娃”;儿子C9岁,上小学三年级,没有姐姐那么会学习,Kathy 有时候开玩笑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很多人鸡娃的方式是把所有东西都塞给孩子,但 Kathy 坚信,家长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并且尽可能提供资源。她对孩子的要求是他们要有想法:“一定要抛观点,你不抛我也没有。”

B 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NASA的数据员。Kathy 引导她查询电影里NASA 请来解决问题的教授,都出自哪些高校。锁定加州理工后,2017年,她带B去美国玩了一段时间,住在加州理工附近,经常带B去学校里参观、听讲座。回来之后,B坚定了要去加州理工学物理或者数学的决心。

一直到现在,B在政府学校也经常考出满分的数学成绩。

新加坡的教育环境给予了孩子很多支持。只要你有想法,学校就会尽力支持,“只怕孩子没想法”。

B喜欢研究鲸鱼。她组了一个乐队,为鲸鱼作词作曲,写了一首歌;写了一本英文书;还写了一本中文书。学校里,所有老师都知道她喜欢鲸鱼,给了她的乐队两次上台演出的机会,唱那首鲸鱼相关的歌。图书管理员专门为她购置了5本鲸鱼相关的书籍,“以给她足够的知识量”。

“这让她把这一件事情淋漓尽致地做了一遍。孩子心里很满足,在这个人生阶段,不会有任何缺失。”Kathy 对学校的做法感到欣喜,这契合了她的教育观。

B在学校并非一帆风顺新加坡留学花销,新加坡的多元化曾经让她经历了一些小苦头。

第一年,B的社会学课程是一位韩国老师教授的。东亚体系下,两人思维方式相近,老师很欣赏B,每次写评语时,都对B的思辨能力赞不绝口。期末,B拿到了这门课的第一。

第二年,换了一位来自欧美的老师,对中国的理解局限在秦朝、汉朝等历史阶段,B和老师很难同频。很少需要关心孩子学业的Kathy收到老师的邮件,说B就要不及格了。

在询问B原因后,Kathy 劝诫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同频的人会很多。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对方,那就学着适应,最终才有可能改变世界。

B 听懂之后,迅速调整策略。期末,她又拿到了这门课的第一名。

相较B在学校风云人物般的生活,C显得没有那么耀眼,需要更多引导,但Kathy也不感到焦虑。

Kathy 曾经被华文老师约谈新加坡留学花销,每月花5万,我在新加坡当陪读妈妈,早上6:50在校门口见面,原因是C在期中考试中表现不佳:“孩子再这么下去,高级华文就要不及格了!”

C 从未在国内上过小学,所以中文书写能力较弱,到新加坡的第一年,就进入了美系的国际学校,缺乏中文语言环境。进入政府学校加后,新加坡的分流制度,明确地将各个科目分为高级班和普通班,C被分在高级华文班。

C 是个随心所欲的孩子,刚开学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在高级华文班,就去了普通华文班,写字本也一直留在了那个班上。后来,高级华文班的老师送了一本新的给他,让他补作业。

得知这件事的 Kathy 哭笑不得。被约谈的那天,Kathy 本想和老师说,直接把C换到普通华文班吧,不然压力太大了。但老师表示,相信C能赶上。

于是,Kathy 为 C 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华文学习计划。她采用了类似小时候学习英文的方法,从写字开始,每个字和词都抄写两遍,每个字和词抄写一排,第二天进行默写,不会的继续巩固。同时,要求 C 熟读每篇课文,直到他几乎能背诵下来。此外,他们还花很多时间完成了 C 此前在学校未完成的作业。

第二个学期,他们继续着这个学习计划。期末考试中,C 的华文拿了满分,高兴地在教室里跳舞。第二天,校园小记者就找到 C,想要邀请他进行分享。

目睹了这一切的 Kathy 在心里感慨,新加坡教育真的很重视孩子的进步,以及给孩子的心理满足。

对于两个孩子的大学或是职业考量,Kathy 和丈夫做到的也是理清资源,给孩子提供所有信息,任其选择。

在和 Kathy 的交谈中,从夫妻两人的事业和财产判断,这是一个远超中产配置的家庭。他们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和底气,确实很难平行参考到普通家庭,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心态仍然值得借鉴。

说到底,教育是一个远大于新加坡与否和富有与否的问题。

“迁徙”

异国陪读是一场迁徙。

彤女士说,她得到了远走他乡的发展和探索世界的视野,牺牲了父母期望的承欢膝下。家乡的习俗是女婿入赘,她不仅和丈夫离开家乡,还来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异国。为此,她一直被长辈埋怨。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苦楚连母亲也无法理解时,感到了巨大的孤独。

心理上也是一场迁徙。陈姐说,自己在上海衣食无忧,到了新加坡才开始亲力亲为,好像打怪升级,觉得自己都成长了许多,“好玩得不得了”。

她的心态很好,但并非每位陪读妈妈都有这样的兴致。

一些陪读妈妈逐渐迷失在这场巨大的迁徙中。她们孤单、偏执,孩子成为她们唯一的事业,举家的期望压得她们喘不过气。一场可能发生的美好旅途成为了孤注一掷的战役。

Kathy 经常给焦虑的陪读妈妈们“心理按摩”,她劝她们把感受“拉回自己身上”。她每周组织陪读妈妈们徒步,疏解她们无人可分享的压抑。陈姐组织陪读妈妈们学跳舞,在孩子不在家的短暂时间里,找到自己的一方空间。彤女士为自己公司线上工作,维系着生意。

她们的共性是,在迁徙中,没有彻底沉溺于“母亲”的身份。她们在新环境中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保持了独立的自我,哪怕是阶段性的,哪怕是部分的。

比起一位事必躬亲的母亲,孩子更需要的,是从母亲身上看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成长同样重要。

陪读妈妈,不只是陪读,也不只是妈妈。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liuxueeedu.com/xinjiapoliuxue/95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ticosy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邮箱: liuxueeedu@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