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统计及精算学系主办,指南者留学协办的“顶峰相见” 硕士教育展—香港大学六大硕士课程(2024)专场于上海顺利开展。香港大学招生团队、指南者留学团队与学员们相聚黄浦区,共同开启为时一天的硕士教育展会交流。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7月9日上午,从领到号牌、带上伴手礼的那一刻,与会者们就跨入了和香港大学招生官直接交流的现场。
港大招生团队于上海站首次开放自由申请咨询,在会场中实时解答疑惑,以丰富而专业的知识进行耐心讲解,使大家既能够充分了解香港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统计及精算学系所设的硕士课程、申请程序等,也能在交流中获取到有关硕士学习经历、求学和职业发展计划的第一手官方资讯。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同时,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也在现场不断地为前来参与教育展的学生及家长们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留学硕士香港,“顶峰相见”硕士教育展上海站—香港大学六大硕士课程(2024)专场圆满结束,时刻保持细致、负责的讲解态度,做到有问必答,有答必应。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9日下午,主持人于讲座开启前致辞,并对主讲者Dr. K.P. Chow、Dr. Z. Zhang与Dr. F.L. Tsang作基本介绍。
致辞后,特邀嘉宾的分享讲座正式开始。嘉宾们通过丰富的学识和阅历为大家带来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前沿思想,讲座包括电子商贸及互联网工程理科硕士课程、计算机科学理科硕士课程、数据科学硕士课程、统计学硕士课程、人工智能理科硕士课程QS200名校留学,涵盖课程主轴、课程特色等多个方面。
讲座伊始,Dr. K.P. Chow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入课程主线,抛出电子商贸硕士课程、计算机科学硕士课程的高含金量与100%就业情况等数据,又从招生流程、课程广度、学生活动等方面介绍了港大的教学环境。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接下来,Dr. Z. Zhang为与会学员、家长们带来了统计与精算学系的课程讲解,展示课程在就业方面的强大竞争力:可利用超过50家公司、银行、政府及四大事务所等资源,又与大湾区实际发展的切合度极高。统计与精算学系的毕业生在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在讲座最后,Dr. F.L. Tsang以人工智能理科硕士课程的深度分享为整个宣讲做出了精彩的收尾。他从课程优势开始,逐步分享了课程所需基础、具体课程内容、研究方向与合作院系,同时也对同学们最关注的个人CV如何书写、所需专业背景等进行了详尽说明。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而在讲座的自由提问环节中,同学与家长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留学硕士香港,港大招生团队也对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热烈而充实的展会于9日晚来到尾声。
本次教育展中,通过港大招生团队的精彩分享,同学们对香港大学的六大硕士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对留学产生了更多的期待。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步入港大校园,享受属于自己的留学生活。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园林专业香港留学,香港大学园林建筑学硕士介绍-新东方前途出国
风景园林硕士课程提供全面、多学科的风景园林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风景园林艺术和科学方面的核心知识和技术能力。
课程包括设计工作室、核心课程和选修课园林专业香港留学,涵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生态学;园艺;种植设计;施工技术;专业实践;以及视觉传达和数字技术。鼓励学生进行研究项目,并参与教师的海外实地考察、社区讲习班和与海外机构的联合工作室。
学生必须在第一学期开学前,于夏末完成预先要求的密集实地考察课程。
MLA课程是一个专门的专业学位,旨在直接获得风景园林专业资格和注册。
课程已获香港园境师学会认可。
HKILA与澳大利亚风景园林建筑师协会(AILA)和新西兰风景园林建筑师协会(NZILA)互有会员资格。
完成MLA课程需要不少于两年的全日制学习或同等学历。
香港大学自1993年开始教授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学部提供四年的风景园林研究学士学位(BA(LS)),两年的风景园林教学硕士学位(MLA),以及MPhil和PhD研究硕士学位课程。
我们的景观专业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美国top30名校留学,包括生态学、地球科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美术、建筑、城市主义和工程。
他们培训年轻的景观设计师,通过空间设计、可持续解决方案和有效的沟通技巧来解决当今建筑环境的复杂性。
该部门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园林专业香港留学,香港大学园林建筑学硕士介绍-新东方前途出国,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和地球物理背景下进一步的学科和实践景观建筑。关注香港、中国及东南亚的热门景观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及社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香港人留学英国,“新香港人”到“新精英”成长纪
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总第85期
编者按:开埠百年,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东方明珠”香港人留学英国,大量的人口及人才来自外来移民。现今香港的永久居民中,大部分都是过去数十年由内地移居香港的人士及其后裔。这样的人称为“新香港人”,他们通过赴港读书和工作,以及按输入内地人才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赴港定居。戴若犁便是“新香港人”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
记者_风火轮 编辑_李丹 供图_戴若犁 设计_李阳
今天的戴若犁博士,谈起当年,仍表示有一些“心灵的余震”。毕竟决定其开启赴港求学之旅甚至后半生命运的,只不过是一通长达两个小时左右的电话而已。
大阵仗面试
每年,戴若犁曾经在其中当过学生、当过职员、当过老师的香港中文大学(CUHK),都会收到海量的申请材料。戴若犁告诉《留学》记者,“香港的大学在招生时非常看重面试,香港中文大学尤其如此。”
在海量的申请文件中,香港中文大学首先会根据类似中国“211”“985”的分类方式,仅挑选“值得认可”的“指定”的内地院校的学生。其他申请材料,不出意外的话,就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了,“除非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招不满,不过这种情况几乎没有。”
接下来是GPA,托福,GRE等硬性的标准化成绩,通过这些进行逐一淘汰。戴若犁表示“被筛掉的人一点都不冤”。香港的院校皆为教授治校,每年的招生也被看作学校的头等大事。因此香港人留学英国,“新香港人”到“新精英”成长纪,招生的决策层是学校教授群体中的“大教授”,兼具学术造诣和威望。每个系的决策者有两个人,一个是学术带头人,另一个是行政一把手。这两个人都是院士级别的学术达人,两人之下设有学术委员会,而这个学术委员会,掌握着该系的最高决策权。比如戴若犁所要报考的工程学系,香港中文大学的工学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共同带领着该系的学术委员会,有着最高决策权,招收新生的最终决策权也是由这些教授决定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便是面试了,假如学校每年要招收20名研究生,则会发出40份左右的邀请。像香港中文大学,会根据华北、西北、华南等不同地区的学生分别举办见面会,教授与学生会进行一次群体性的初次见面。而后,对某位学生有意向的教授会亲自通过电话或者邮件,再次联系该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最终由教授决定是否录取该学生。
很不幸,这样隆重的面试却因为戴若犁申请较晚的原因,全部错过了。戴若犁印象很深刻,到他这里时已经是面试的第二轮了,他接到教授打来的电话时有些紧张,但那个电话一直进行了两个小时,而且没有任何务虚的语言,全部是关于学术的见解与讨论。
戴若犁博士在展会上演示虚拟现实产品
从“买菜困难”到“粤语大拿”
学习优秀的戴若犁最终顺利地进入了香港中文大学,进入了香港这座城市。时值2002年,香港回归刚刚5年,两地的融合还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到了香港之后,戴若犁才发现,那时的香港居然没有人说普通话。
“因为香港的学校是英文授课,凭着相对流利的英文,我在学习上并未遇到多大困难,但粤语不通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惑,如果想去菜市场买菜,不懂粤语还是非常困难的。”戴若犁告诉《留学》记者说。然而对于戴若犁来说,他是很钟爱粤语的。粤语比普通话拥有更多声调,一般为七种或者九种音调,显得更“文气”。戴若犁在香港生活的过程中经过一番练习,语言能力极佳的他基本上在一年半之后,便可以“与街上的小商小贩吵个架了”。
奖学金世界最高
谈到选择去香港留学的原因时,戴若犁表示除了香港的优秀的教育质量外,其奖学金条件也是非常诱人的。本科就读于中国 科技大学的戴若犁当时算过一笔账,当时他的月生活费用为430元人民币。去香港留学后的月费用会一下子高到4500元人民币,然而与此相匹配的是,当时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每月可以拿到23500港币的奖学金,折合人民币有奖金30000元。这样数额的奖学金让戴若犁喜出望外,这样一来,他不但可以安心求学,还能通过自己交付起每年40000多的学费。
相对于英国、美国这样的主流留学目的地,香港的消费也许并不算低,但其奖学金的力度确实是此类国家不能比拟的。直至今日,对于内地学生来说,选择去香港留学仍然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其奖学金力度仍然居于所有留学目的地之首。
中联办“请喝茶”
2002年的时候,内地学生选择去香港留学的人数还非常少。据戴若犁回忆,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最高权力机构—中联办,每年都会联合新华社,邀请当时就读于“香港八大”的学生学者一起聚餐,而且当时在港读书的学生人数非常少,一个很小的场馆便可以都坐下来。
而现如今,赴香港留学在内地已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香港留学热”方兴未艾。据数据统计,到2016年,前往香港留学的国际生人数达到15272人美国藤校留学,其中内地学生达到11891人。从2006年到2016年,前往香港进行高等教育的内地学生人数从5754人上升到11891人,增长一倍有余,亚洲其他地区以及亚洲以外地区的学生人数上升幅度同样明显,但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增长人数最多。如今若是再去中联办“喝茶”的话,没有一个非常大的体育场,恐怕已经是坐不下了。
“很多以前没明白的事,
是在香港想明白的”
总结初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感受时,戴若犁用“国际化”与“开放性”两个关键词进行了概括。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之后,在对学校非常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感到震撼之余,也为其国际化的学习氛围所折服。
“初到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其教育体系非常偏向西方式的教育模式。”戴若犁告诉《留学》记者,“由于我学的是工程学,在成绩较好的学生中,国际学生所占比例非常高,学生们都有着非常国际化的视野,有着特殊的精神状态。”香港中文大学有着香港“小联合国”之称,不仅因为其国际学生所占比例很高,学校的老师也同样多为国际背景,学校的通用语言为英文。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开展活动,都给当年的戴若犁带来了非常新鲜的体验。
同时,香港是一个兼具“开放”与“包容”的城市,在香港的院校中则更是如此。这样的环境非常利于青年学生更细致、更全面地了解世界。香港中文大学有着资料全备的图书馆,里面包含着各样信息与资料,同时,学校会邀请拥有各种背景、各种知识体系的人来到学校演讲,更加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早在中科大读本科的时候,对于许多问题我还是非常困惑的,而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之前没想明白的事情,逐渐在这里想明白了。”戴若犁告诉《留学》记者。
“新香港人”戴若犁
从2002年进入香港之后,戴若犁在那里一住就是9年。他在香港做过学生、当过职员、当过老师、也参加过工作。在香港,他拿到了他的最高学历—工程学博士。在香港,他和他的现任妻子结婚。在这里,他拿到了香港“户口”,能说流利的粤语,同时,更倾注了很多远超过这些形式之外的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新香港人”。长达9年的时光使他对于香港的文化、教育和价值体系等都有着深刻的见解,也为香港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能量。但对于香港来说,他始终是个“他乡客”。虽然香港“开放”“包容”“有更多的机会”,但那里始终不能成为他的终点。“新香港人”意味着一种融入,也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逃离。
“新精英”戴若犁
在香港工作一年之后,戴若犁便遭遇了2008年的香港金融危机,西方世界的经济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香港亦不能免难。当时的戴若犁在香港已身居“中产阶级”,是一家国际公司泛中华区的总监,可以称得上是香港的“新精英”了。
在香港遭遇空前的金融危机之后,戴若犁知道这是他该离开的时候了。当时的他看准北京的市场,和现在的合伙人一起,创建了现在的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现如今已经创业5年,该公司取得了不菲的成就。相比于曾在香港的自己,现在的戴若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可以定义为成功人士。就在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将戴若犁评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杰出校友,表明了香港中文大学对这位当年的内地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影射着像戴若犁一样的精英群体,在对香港,甚至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中肯的评价,这也许也是“新精英”阶层理想的突围之路。
曾经的“奇葩学科” 如今的项目基础
戴若犁的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基于动作捕捉与虚拟现实技术两种科学相结合的高端科技领域研究。其在人体动作信息捕捉与利用方面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在虚拟现实、影视特效、运动与健康等领域均创造了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今天的成就与当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但戴若犁表示自己“非常幸运”,当年在学校学到的学科而今几乎全部用上了。在香港中文大学求学期间,戴若犁选择了两门在其他同学眼里看起来非常“奇葩”的学科—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这两门学术在当时几乎没有应用领域,学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然而,直至今日,戴若犁才发现,这两门学科,恰好就是诺亦腾公司所有项目的基础科学。
拎客
戴若犁
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CTO,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中国科技大学力学专业学士,虚拟现实与传感器应用技术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杰出校友。
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在动作捕捉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诺亦腾核心团队由一群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师组成,研究范围涵盖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运动科学、生物力学以及信息可视化等不同学科领域。诺亦腾在人体动作捕捉与利用方面创造了一系列世界纪录,凭借自主研发的人体动作定位与追踪技术平台成为全球惯性动作捕捉技术的领导者,在虚拟现实、影视特效、运动与健康等领域具有着代表性产品。目前诺亦腾也是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动作捕捉系统提供者,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