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咨询
山西省留服中心
关于马来西亚留学很多学生和家长存在很多误区,下文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马来西亚留学一定要清楚的6个真相,了解这些真相后你会更加喜欢马来西亚留学。
公立和私立大学非常欢迎中国学生
正如国内985、211大学会招收国外来华的留学生一样,马来西亚公立大学也是会招收中国留学生。
事实上,马来西亚公立和私立大学都非常欢迎中国学生。
只是,马来西亚公立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比例,通常比私立大学低,且申请排名靠前的公立大学的难度,也会相对要高一些。
所以,才造成了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马来西亚公立大学不招中国学生”的误解。
对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专业
“热门专业”,顾名思义,是大多数留学生热衷于选择的专业。
选择某个专业的准留学生越多,意味着申请这个专业的竞争越大。
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一点来说,也意味着毕业找工作时,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其实,在选择留学专业的时候,不一定非得“跟随”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我们应该跟随自己的内心,想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这样选择的专业才不至于让自己以后后悔。
选择对的、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选择了好专业。
教学质量高,毕业证书含金量高
马来西亚高等学府的毕业证书”含金量”并不低,许多皆受到中国教育部承认,更受外企认可,毕业生回国后应征的选择更广。
另外,马来西亚政府对待教育非常严格。
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相对国立大学,申请门槛会比较低,申请难度较小,因此成为众多中国学生的选择。
但这可不代表去私立大学就可以“躺到毕业”,马来西亚许多私立大学的教水准已可媲美国,想“混学位”的人,有可能会分分钟毕不了业。
学费较低,性价比高,适合工薪家庭
很多人认为,留学就是意味着要花很多钱。
其实,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国家,学费只有欧美国家学费的四分之一,而且生活消费水平也不高,可以说是“物美价廉”的留学选择了。
在马来西亚留学,费用总体水平大概是英美等国的1/3甚至1/4QS200名校留学,对于工薪家庭而言,无疑马来西亚的费用更符合他们需求。
另外到马来西亚留学的,马来西亚留学的真相,在马来西亚的留学生还被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和工作范围内打工。所以,在大马是可以“勤工俭学”的。
私立大学受到国内外认可
受国内教学体系的影响,大家会更倾向于申请公立院校多一些,认为私立大学都不是什么好大学。
其实,关于学校的水平,还是要看学校提供的教学以及学校的教育资源。
在马来西亚,私立大学的师资通常不会比公立大学的师资差,甚至有时候会比公立大学的师资更好,并且教学资源及住宿环境也会更优越。
这是因为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很多都是背靠大的教育集团,或是财团资助,所以,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也是很优秀的。
另外,大多数的马来西亚私立大学都有与美、英、澳、加等国的知名高校合作,并推出双联课程。也就是说,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是受到国内外认可的。
马来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
关于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大家都知道是马来语,很多学生和家长会关心留学期间语言沟通的问题。
其实,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马来语、英语都是官方语言。
虽然一些国立大学使用马来语的频率会比较高,但老师教学都会使用英语;私立大学更是百分百以英语授课,英语也是校园的主要语言,所以别担心在申请留学时,被要求选修马来语。
以上就是关于马来西亚留学一定要了解的6个真相,总体来说马来西亚文凭含金量高,受到国内外认可、留学费用性价比高,无需经济担保、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到马来西亚留学的,是一个非常值得选择的留学国家!
添加留学专家老师微信进行咨询!
留
学
咨
询
电话:
梁老师
正规的马来西亚留学中介,马来西亚留学中介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学历水?!” “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差?!”
关于马来西亚留学很多学生和家长还是存在很多误区的,下面荷堂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马来西亚留学一定要清楚的真相,相信了解这些后,你会对马来西亚的教育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教育体制完善
马来西亚大部分学校采用英联邦教育制度,国家以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大部分院校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而且马来西亚实行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 双联课程,即马来西亚众多的高等院校实行的与英、美、澳、新大学联校的教育体制。
马来西亚学制较短,本科一般为3~4年,研究生1~3年。最短用4年就可以完成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学生在全英文环境交流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
它的概念在于通过马来西亚学院与国外大学的双联协议,将整个学士学位的学习过程分为两部分,在马来西亚的学院进行前半部分的学习,然后进入所联系的国外大学完成后一部分学业的学习并获得该大学的学士、硕士学位。
这种双联教育的优势在于它能与欧美大学保持一致的教学水准正规的马来西亚留学中介,所学课程完全一致,而且毕业证书得到国际承认。
教学质量高,毕业证书含金量高
马来西亚的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正规大学都受中国教育部的认证。中国留学生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有3949名学生于2022年第二季度留学马来西亚,比2021年同期增加1298人,增幅为49%。
其实,马来西亚高等学府的毕业证书”含金量”并不低,许多大学都受到中国教育部承认,更受外企认可,毕业生回国后应征的选择更广。
学校排名来说,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马来西亚有28所大学进入榜单,其中排名在前两百名的马来西亚大学有五所,分别为马来亚大学(第65名)、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第137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第158名)以及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第159名)。
另外,马来西亚政府对待教育非常严格。有一个机构叫马来西亚学术鉴定局(MQA),专门负责教育质量评估,采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以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打开马来亚大学老师的cv毕业于QS20藤校的老师大有人在。
因此,想混日子?首先导师是一定不可能让你混的!
学费低廉QS200名校留学,签证申请便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留学就是意味着要挥金如土,相比于欧美国家每年动辄三四十万人民币的学费加生活费,一个家庭供一个留学生一定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其实,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国家,学费真的不高,而且物价也不高,可以说是“物美价廉”的留学选择了。
公立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通常为1.5~2.5万人民币一年,博士总学费通常为4~6万人民币。不同专业费用不同,可从学校官网查询。一般在马来西亚修完4年学士学位只需30万人民币左右。
根据部分留学生的真实经历,在马来西亚留学年均学费及生活费仅需5-10万人民币。并且由于马来西亚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往返机票价格也不高。此外,在申请签证时,去欧美等国留学一般都需要留学生提供存款证明,而去马来西亚留学则没有这项要求。
马来西亚的大学都采用快捷的签证申请程序,学校在招生并发送offer的时候,就已经向移民局申请了入境批准信。马来西亚的学生签证办理流程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并且成功率极高。
私立大学受到国内外认可
可能从小受国内的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和家长普遍认为私立大学都不是什么好大学。其实,关于学校的水平,还是要看学校提供的教学以及学校的教育资源。
其实,在马来西亚,私立大学的师资通常不会比公立大学的师资差,甚至有时候会比公立大学的师资更好,并且教学资源及住宿环境也会更优越。这是因为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很多都是背靠大的教育集团,或是财团资助,所以,马来西亚的私立大学也是很优秀的。
另外,大多数的马来西亚私立大学都有与美、英、澳、加等国的知名高校合作,并推出双联课程。并且中国教育部也是承认一部分马来西亚私立院校的,因此,判断这个学校的好坏,和这个学校是否是私立没有很直接的关系。一切选择只能是同学们更倾向于想去哪一个。
留学党的痛苦:学习压力
关于语言是很多人存在的误区,大家认为一定要先考到语言成绩才能申请国外的学校。
其实并非如此,马来西亚的高校基本上无需语言成绩即可申请。申请成功后,学校会将语言成绩要求写在发出的offer里。只要你根据学校的要求正规的马来西亚留学中介,马来西亚留学中介不会告诉你的真相!,在规定时间内考取相应的语言成绩即可。或者通过学校组织的语言等级测试,对学生的语言等级进行评定,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语言班。上完语言班就会顺利进入正课的学习了。
这并不是因为马来西亚这边的教育体制松散,所以后补语言成绩甚至不需要语言成绩。而是所有英联邦国家都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包括英国,澳洲等都是可以先申请学校,拿到有条件offer之后,再补交语言成绩的。
END
来中艺学业规划
轻松拿offer
马来西亚留学去哪,去冷门国家留学,能逃避内卷吗?
最近,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留学生总数稳定发展,但是大家的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冷门目的地国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选择。
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热门,意大利、爱尔兰、瑞典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非传统热门留学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成为不少中国学生的选择。不同于传统热点地区,这些国家可能意味着相对低廉的学费、更短的学制以及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在内卷、“996”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去冷门目的地国家留学就更轻松吗?《南方人物周刊》联系了近10位在不同国家留学的人,他们的目的地包括希腊、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泰国、马来西亚等等。他们中有人考研失败后去留学,也有人厌倦了工作的重压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在与《南方人物周刊》的对话中,他们都坦承自己留学的念头由来已久,契机或许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恐惧,或许是对规律日常的渴望,又或是换个行业安身的勇气。
赴异国生活往往意味着将自己浸润已久的关系网络连根拔起QS200名校留学,从头再来。这其中既有学习新语言的困难、文化适应的障碍,也包含对陌生国度社会保障体系的不习惯。真实的留学生活总是快乐与沮丧并存,而这些,绝非互联网上常见的重启人生的成功叙事那么简单。
抛开浪漫化的想象,去冷门目的地国家留学也是一项经过计算的决定。许多受访者都提到学校排名是他们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学费与生活成本。在这些计算的背后,也不乏寄希望于通过高性价比留学获得考公考编资格的人。
最后是走与留的问题。根据《报告》,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和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留学人员回国潮涌起。可落到每个个体,直到做出决定前,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明晰。许多受访者都向《南方人物周刊》提到想留下来的计划,但同时,他们也在准备着回国工作的材料和考试。也有人为了延迟做这项决定的时间,决定读博。
内卷不会因为留学而消失,人生也不会真的重启,但至少,他们再面对这一切时的心态变了。
我们选了三个受访者的故事,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往前走就会有路的”
木易 27岁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教育管理在读
去马来西亚留学前,我在一家国有控股银行工作了三年,从普通柜员做到基层管理。那时候我额外的营销任务很重,公司不允许我们下班不接电话,理论上虽然是早八晚六,但工作到晚上11点也是很常见的事。节奏像在大厂,收入又没有大厂高。我们的工作压力大,我没有多余的时间享受生活,周末也只是在代谢工作日积攒的压力。
我是学日语的,进银行是机缘巧合。其实我做得还算顺手,薪资也不错,但我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不喜欢这份工作,就这样膈应了三年。说到底,我不想过这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结婚生子,把孩子养大,然后退休。我知道这是大部分人的常态,但我想看看别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递辞职信时,经理也挽留过我,给我放了几个月的带薪长假,但我还是决定离开。更现实的考虑还包括,在一个子弟比较多的圈子里,向上晋升也变得更加困难。他也能理解。几年前和我一起校招进入这家银行的有350人,等到我辞职的时候,只剩下不到200人。
因为上一份工作做得不开心,辞职后,我想换一条赛道。纯文科的选择不多,加上年龄的因素,我决定转向教育。这是大家现在很重视的领域。
我也想过考研,继续留在西安。准备了四个月,感觉跨专业考研的压力还是太大,对我来说有些吃力。那个时候我和男朋友也分手了,好像没有再待在西安的理由。思前想后,我决定去留学。
当时我只考虑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这几个地方,前两者太难,最后我只申请了马来亚大学。它的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前100,即便我以后回国就业也拿得出手,去其他国家也比较受认可,学费在众多留学国家中比较低廉,适合我的情况。
我申请的专业是教育管理。它要求申请者有2-3年的教育或管理经历,绩点均分在83以上,雅思6.0分。我考过了雅思,准备好成绩单和推荐信,把在银行工作期间给高中生讲的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写进了个人陈述,后来学校就发了offer(录取通知)。
木易搭地铁上学途中的风景(受访者提供)
我是2023年2月到的吉隆坡,如今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年。
这一年我变化挺大的。以前在银行上班,同事之间很喜欢攀比。比谁嫁得好,比谁的老公更可靠,比谁买的包更大牌,谁去哪儿旅行。好像永远都在讨论别人的生活。即使你不想参与,听多了也会用那些目光审视自己。我还没有强大到不受这些影响。但在这里,没人关心你到底有钱没钱,大家也不会太过问你的个人生活。我现在物欲降了很多。
来读书之前,不少学姐学长说如果是拿东南亚的硕士文凭,会被认为还不如国内二本的硕士。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们学校是全英授课,刚开始我有点跟不上,后来慢慢才适应。我们没有行政班的概念,经常一起上课的有三十几个人,本地生占1/3,其余是国际生。我身边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年纪都很小,他们没工作过,都是直接来留学的,毕业后也打算回国。
现在我更想留在这里工作。国内的工作压力太大,我很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被迫去卷。在这里,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可着急的。我的老师总慢悠悠的,除了工作时间,很难在其余时间找到他。这在国内看来可能有些懒散。但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熬夜加班,为一份工作压抑自己的情感。我的老师和本地朋友都说过,家庭和生活才是他们的第一位。
当然也有本地人去邻国新加坡工作,这跟国内选择高薪工作的人一样。另一部分人就没那么卷,大概也是因为他们政府对本国人的扶持力度很大。看病不用花钱,上学不用花钱,房价低,车价也低。我们租房贵是因为留学生带动了附近一带的租金。
木易的教育财政课堂(受访者提供)
如果我真的留下来工作,我不会选择吉隆坡,而是周边的州,类似国内的三四线城市。每个月4000马币(约合人民币6000元)就能涵盖我所有开销。前几天我刚面试了隔壁州的一所独立中学,面试的问题都挺常规,主要是看我的教育理念是否与他们学校相符。
我还有一年才毕业,所以也不着急。以前我做事喜欢两手准备,很怕没有安全感,辞职考研已经是那个时候我做过最没有安全感的事。现在我觉得不需要了。如果我没在这里找到工作,我也许会回国考编,去高职或大专院校教书;也许会去其他国家读博或者二硕,只是一定要申请奖学金。往前走就会有路的。
“找工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汤汤 24岁 亚美尼亚 埃里温国立大学新闻系在读
去亚美尼亚留学前,我考研失败过,也工作过。
回想起来,我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的职业方向。我想规划,但执行力不好,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的本科在河南的一所师范院校。大学的氛围跟高中没什么差别,我们宿舍的同学每天都在学习,好像还没从高中那种状态走出来。大家从大一就确定了自己要考研,没人会把这一选项排除在外。等到大三,家里人催着考研,我也开始备考。当时我身边的同学不是在考研就是在保研,想工作的人很少。
我学旅游管理,我们宿舍六个人,考研的时候都想跨考。两人跨考法硕,而我要跨考英语。
备考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去自习室学习,但知识也没有进脑袋,有时候看着书,眼泪就流了出来。我缓了好几分钟才意识到自己在哭。那个状态太可怕,让我回想起大学前两年的抑郁情绪,那时我有阵子不想起床,还去看了心理医生。我当时就不想考了。
但我还是进了考场,结果当然是不太理想。这之前我已经找好了工作,在郑州的教育培训机构,教高中英语。
实际工作起来其实是一半教学、一半卖课,我很不喜欢。后来遇上双减政策,机构大裁员,组长跟我们担保说公司不会逼我们走的,但我还是离职了。我其实早就想离开了,但一直没有勇气。“双减”好像一个推手。
离职后,我总要找点事做。要么工作,要么读书,我已经工作过了,就想着去读书。对我来说,留学没什么目的,就想出来看看,去亚美尼亚留学是因为我对象在那读书。
我爸妈起初不同意,他们不想我离家太远,我觉得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怕我不回来。我呢,一向不喜欢陌生的环境。本科报志愿的时候想过叛逆地全填省外的学校,父母也没干预,但我还是全填了省内。还是比较恋家吧,出国对我来说是件有挑战的事。对象就一直鼓励我,打消了我一部分的害怕。
2022年8月,我到了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先读了一年预科,学习亚美尼亚语。通过语言考试后,我正式进入研究生的课程。申请的时候,我选了新闻学院,学校告诉我可以选公共关系或新闻专业,我选了后者。
班上15个人,只有我是外国人。他们也很好奇我为什么来这里读书,我刚开始说因为这里很美这种客套话,后来熟了,我就说因为朋友在这。
我们这学期每周共有七节课。周二有两节大课是埃里温新闻,埃里温是亚美尼亚的首都,我们的老师在埃里温的公共电视台工作。他上课时会让我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采访、做报道,最终结课时要在电视或网络上展示。他还让我们每天写10条自认为应该关注的新闻,在家里试着播报。我讲的大多是中国的新闻,他们应该也不感兴趣,但我会在其中找一些共同点,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我大部分课的老师上课讲亚美尼亚语。有一门媒体与个性化的课,老师每次课后会在班级群组里用英语把课上的重点写出来,也会问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本科上大课的时候,我总是很怕老师,不敢交流。在这里,老师和学生经常坐在一起聊天,有时候我不能完全听懂,还挺有落差的。就像我们现在聊天,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上课我想发言都会先打好草稿。这么好的氛围,我却没办法彻底融入。
在这里待了一年多,我去过格鲁吉亚,还去了两趟土耳其,我都觉得没有国内好。国外没人认识你,穿得多恶心都没人管,走在街上突然发疯也可以。但国外没好吃的。昨晚我做了一顿很难吃的饭,还大哭了一场,也没写论文。
今年6月我就要毕业了马来西亚留学去哪,随着我亚美尼亚语水平的提高,我还挺想读博的。我跟导师说了自己的意愿,他说学校最近和中国大使馆有合作项目,能免除博士生的学费。生活费方面,我可以去孔子学院兼职,这里的人学中文的热情蛮高涨的。有一个本地的旅行社正在招人,我也可以去工作。
我想留下来是因为对象想在这里读博。对我而言,陪伴的比例大于我想在学术上有所造诣的野心。实际上,这么多年马来西亚留学去哪,去冷门国家留学,能逃避内卷吗?,只有一个学姐尝试在这里读博,还是六年前,她现在还没毕业。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回国了。
我听说一个学姐只在这里读了语言班,回国恰好赶上北京一所大学开设亚美尼亚语专业,就把她招进去了,直接入编。找工作这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又到了面临抉择的时候,我还是很难作决定,大概到时候就知道了。
“大家总说互联网公司很卷,我还蛮享受的”
怪兽小啊(裸辞留学版) 28岁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商业分析硕士在读
我来马来西亚不到半年,在马来西亚理工大学读商业分析。学校在西马南部的一座小岛。我住的房子窗外是海,每天睁眼就能看见海,感觉很放松,不像以前旅游住海景房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没有真正感受海。
留学的念头在我2018年本科毕业时就萌生了,但当时我进了互联网大厂做运营,待遇不错,就一直工作了好几年。一直到去年初,家里人总说我看起来太累了,不如休息一段时间。
那阵子我和朋友们聚会,聊天的内容也都是工作。朋友们说我太卷了,聚会像开会,我总充当着主持人的角色,好像没有日常生活。
其实我经常失眠,晚上睡着的时候会突然醒来,开始想工作,想通了才肯睡,想不通就醒着直到第二天上班。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是有问题的。
留学对我来说就是给自己一次休息的机会,调整作息、情绪和家庭关系。实际上我休息得特别彻底。
刚来马来西亚的第一个月,我很不适应。或许是这里太热了,整体氛围都懒洋洋的,人一天好像只能做一件事。我们有门课的小组作业需要拍一个视频,我跟同学合作,本来一个上午就能做好,他们能拖一周。
过去在大厂,我的同事们早上6点就起床学英语和健身,之后再去上班。工作消息都是秒回,如果没及时看到,也会在几小时内回复。还在上班的时候,我晚上10点多下班回家后会一边吃小零食,一边回复白天没处理完的信息,周末也是如此。但在马来西亚,大家一般用邮件沟通,回复频率以天为单位,而且还得是在工作日。这搞得我有些焦虑。
一直以来,我是个不允许自己停下来的人,在大厂快节奏的工作期间,我还考了直播证。我习惯了给自己定目标,再逐个拆解实行,什么时候考四六级、什么时候找工作都是我规划好的。如果做不到,我也会想办法做到,或者换个目标,曲线救国。来马来西亚之后,现在做任何事之前我都会先想一想“如果做不到怎么办”。
一定是有落差的,而且可能是年龄差的缘故,我和身边的同学也没那么同频。不过后来我发现认识的华人朋友们其实非常努力,每天早八就去实验室了,晚上12点才离开,也不爱看短视频。我想之前的不适应可能是我没找对圈子,在大厂,HR会帮我们提前筛选彼此投契的人做同事,但在这里,我要主动筛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东南亚留学很水,实际上它就是有些水。但这要分开来看,它的硕士课程内容很像是用英文把国内本科的课程再讲一遍,可它不水的地方在于考试,它会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像国内很多是考名词解释。如果大家只停留在上课,没有自驱力去实践,当然会觉得水。
虽然我说留学是想好好休息,但我不想自己的生活只有休息。实际上,飞来马来西亚前一天我还在上班。过去大半年我也没闲着,我装修了房子,写了一些文章,还在备考雅思,为之后找工作做准备。
我把自己的裸辞留学经历发在社交平台上,收到的私信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问我去马来西亚念书的原因。其实最初,我首选的目的地是香港,它和北京很像,比较适合我,但因为申请得太迟,我没收到offer。另外一种是问我毕业之后的打算。
来马来西亚之前,我查过当地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比如英特尔和都挺不错的。现在对我来说,一份工作所属的行业是否有前景,是否有裁员风险是我最在乎的。我也不排斥重回互联网公司。我知道大家总说互联网公司很卷,但我还蛮享受这种工作状态,反而讨厌不卷,那太慢了。
(为保护隐私,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